衡量客观条件,就能大致做出一些推测,这样看来,人类的择偶模式也并不怎么复杂。
自己对此意兴阑珊,过去,方然始终对“择偶”这一人类社会至关重要的环节视若无睹,在他看来,自诩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在这方面的表现,实在是和自己的定位太不相称,甚至还相比动物而有进一步退化的趋势。
寻求伴侣,不管出于什么样的心态,本质上都是有-性繁衍的必经之路。
对身为盖亚生物圈中一员的人类,情况也是如此,但与其他任何一种生物不同,由于发展出了高度发达的文明,自我意识也占据了身体的主导地位,人类的择偶行为,就和动物出于本能的行为方式大有区别,具体的讲,在一个人的行为模式上,往往会呈现出动物性与社会性的二元分裂。
动物性,是人的本性之一,在强烈繁衍动机的驱使下,人对异-性的追求与选择,根本上服务于繁衍,偏好也明显侧重于对方身体条件的优劣。
这种优劣,在男性,强调身体的高大强壮,在女性,则强调健康和生育能力。
原始社会出现后,择偶的标准,又添加了一项“经济条件的优劣”,这一在动物界往往是次要的条件,随着文明的发展,和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逐渐变化,而变得越来越重要,但本质上讲,仍然是为“有利于繁衍”的目标而服务。
到这里,人的行为模式,仍未脱离繁衍的主线,但事情很快就发生了变化。
与盖亚生物圈的一切物种相比,人,与其他生物的最本质区别,究竟是什么呢,学术界众说纷纭,有些认为是劳动,有些认为是智慧,这些都有道理,但方然却在“择偶”这一过程中,格外感受到人类自我意识的强烈作用。
自我意识,完全觉醒的自我意识,继而产生对自身利益的复杂考量,是指导人类一切行为的根本出发点。
正是因为这样的特质,现代人的择偶,与其说是被繁衍的目标所驱使,倒不如说是一种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前提、为尽可能攫取利益而进行的活动。
自身利益最大化,在经济层面,也是现代人最看重的层面上,突出表现为经济实力在择偶中发挥的巨大作用,这种作用,甚至常常压倒人为繁衍而产生的择偶倾向,现实中无数年轻男女,为获取经济上的利益,不惜与自身条件极差的老、丑异性结缘,就是追逐利益之自我意识压倒了一切的表现。
不仅如此,这种表面的利益最大化,还进一步扭曲了人的原始本能,让因繁衍而生的择偶偏好退化为简单粗暴的快乐追逐。
为追求眼前的快乐,而非更长远的繁衍而行动,人类对异-性的身体条件十分看重,对这条件所表征的繁衍能力,却越来越轻视,甚至为追逐眼前的快乐、又不想承担抚养的辛劳,而借助现代科技的成果,将对方具有的繁衍力直接丢弃,或者干脆放弃。
这种蜕变,男性的表现更加明显,在某些场所拿出马克时,几乎所有买主想交换的,都是作为快乐道具的身体,而非一并附着的繁衍能力。
这种行为,毫不客气的讲,甚至连许多动物的行为模式都不如,而是彻底的退化。
既然择偶主要的目标,已不再是繁衍,人类的这种行为便随时代变迁而一步步异化,甚至,完全脱离了其物种延续的本质,而彻底退化为用道具换马克,用马克换快乐,甚或直接用道具换快乐的交易。
相比之下,自我意识所催生的心灵碰撞,交流,慰藉,支持,这些精神层面的需求;
那沉迷于交易之中的大多数,根本无暇他顾。
然而事情本来不应该是这样的。
人,根本上讲,也是动物的一种,漫长演化塑造的本能,谈不上高雅、也绝不低俗,择偶行为的繁衍动机,也完全是理所当然。
但空有掌控一切自我意识,人类的择偶行为,却退化到动物、甚至还不如动物的层次。
择偶的根本动机是什么,繁衍,毫无疑问,但是对拥有自我意识、建立起社会与文明的这一物种来讲,“繁衍”的意义难道不应该与动物有所区别,甚至更进一步吗:要将“人”这一物种延续下去,只有生物学范畴的繁衍并不够,在思想上,文化上,乃至文明层面的薪火相传,后继有人,难道不是更重要的事吗。
择偶,在这一更高的层面,原本应该是人类之自我意识间的交流,是人类文明中的个体,借助彼此而体验什么是“活着”,体验这稍纵即逝人生的一种过程,是“繁衍”在生物与文化层面的高度统一。
至于对身体的追求,乃至快乐的追求,也应该是这繁衍过程的一部分,而绝非全部。
生而为人,以盖亚生命的同一形式而活着,择偶的现实要求,偏好,不仅可以理解,也应该被满足。
但是这基本层面的追求,原本,应该正如那精美的餐具;
心灵的追求,则是真正的珍馐美食。
珍馐美食,用精美的餐具端上来,这样的进餐才真正是一种赏心悦目的享受。
而现代社会的很多人,却只顾放纵本能、舍本逐末,花费几乎全部的时间、金钱,去大肆收集把玩那精美的餐具。
只顾餐具,不顾美食,如此买椟还珠的蠢事,许多人做起来却乐此不疲。
更有甚者,为收集、体验餐具,只顾一股脑的狼吞虎咽,全然不顾其盛装的心灵是何等肮脏。
今天的联邦社会,一言蔽之,几乎所有过程都或多或少围绕“择偶”而运转,绝大多数人的一生,都在为择偶,甚或交易而忙碌,相比之下,不论人本身、还是人类文明的繁衍、延续,反而成为了次要的附庸。
这种怪现状,多年来耳闻目睹,方然自然很难有一丝兴趣参与其中,甚至会十分抵触。
从过去几个月的交往中,觉察到Emily和许多年轻人不一样,至少,并不认为择偶是交易,这让他在放松之余,又平添几分烦恼。
追寻永生,不惜一切代价,信念仍然是无比坚定,否则,方然也不会干掉托马斯*安生。
但在可以蒙混过关时,让Emily牵扯其中,这就不太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