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后世的总结,普遍认为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1985年春至1986年年底这段时期,准确说是准备阶段。第二阶段是从1987年年初至1988年年中,第三阶段是从1988年年中至1990年年中,其实到了这一步,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基本已经宣告失败了,至于最后一个阶段是从1990年年中至1991年年底,改革最终因叛乱而没有完全实行。
如果说戈尔巴乔夫多坏,一心想要把国家搞崩溃,未免有些侮辱人了,其实戈尔巴乔夫只是讨厌大林时期的那套而已,他本来出生于苏盟南部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普里沃尔内村的一个农民家庭,其父是村集体农庄的普通工人。
因为父母工作忙,他大部分时间都跟外公外婆住在一起,跟外祖父最为亲近,然而好景不长,在他七岁的一个夜晚,“大清洗”波及到戈尔巴乔夫一家,外公被逮捕,罪名是和托派勾结、破坏集体农庄经济实力,从那之后,戈尔巴乔夫又由爷爷照顾,可是爷爷也因为没有得到种子,未完成播种计划而遭逮捕去了劳改营。
1941年,德意志入侵苏盟,戈尔巴乔夫一家没有被安排撤离,而是在距离前线不远的地方从事农业劳动,年仅10岁的戈尔巴乔夫失去了继续上学的机会,只能顶着隆隆的炮火声工作,在忙完工作后又马上抽出时间读书。
每一项政策都有利弊,但是那个时代赋予戈尔巴乔夫的,几乎总是痛苦的。
正是因为了解其中的弊端,所以在戈尔巴乔夫上位后,就开始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
主张改革这种事,往往都有种带使命的感觉,改革对于摆脱过去的威权主义残余的影响、为国家开辟通向未来的道路来说是必要的,但是它开始得太迟了,因而遇到了大量的困难,而改革的领导者又没能很好的克服这些困难。
后世总结了一堆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的原因,认为其把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加速发展机器制造业上,此举直接导致了国家经济上的困难,其中日用品方面特别紧缺,认为其忽视了法制建设,没有巩固领导改革的核心力量等等。
但张世元认为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戈尔巴乔夫的用人失误,或许他的工作能力很出色,但是他真的不懂识人用人,他最大的失误就是重用叶利钦和雅科夫列夫,尤其是叶利钦,此人完全一个利欲熏心的人,权力欲望很强,并且打从骨子里和戈尔巴乔夫意见相左,但是不擅长政治斗争的戈尔巴乔夫不但没有及时打压,反而提拔了叶利钦。
或许论起理论知识, 戈尔巴乔夫可以说得头头是道,但论起政治斗争,戈尔巴乔夫是拍马都不及叶利钦的。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新思维”从根本上放弃了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念和政治体制,该改革以彻底摈弃大林主义留下的政治体制遗产,以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的名义,为西方国家宣传资本主义,取消了马克主义的指导地位,使整个国家的信仰崩塌,全国人民在思想上、政治上随着国家经济的继续恶化,在这种大背景下,叶利钦为代表的势力在以丑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支持下,利用改革后形成的混乱局面将苏盟引向对自己有利的方向,最终导致苏盟解体。
虽然叶利钦如今和峥嵘集团的关系非常密切,但谁知道这个家伙大权在握之后,还会不会和现在一样好说话。
但就算有着这样的担心,峥嵘集团在俄罗斯扩张的脚步还没有停下来,反正也不贵,先把能弄到手的弄到手再说。
他不介意扔出一块蛋糕,但是他要拿大头,趁着混乱的时局,如何在苏盟拥有让任何人都不敢轻易招惹的势力,成了张世元接下来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因为错过了这个时间,可能这辈子都不会再有如此机会。
就在这时电话响了,接通后传来了卢太愚有些意味深长的声音:“世元啊,在忙吗?”
“倒是不忙,有事您说。”
张世元一听,顿时知道了,一旦卢太愚问出这种话,一般准没好事。
卢太愚似乎也觉得颇为尴尬,停顿了两秒才说道:“关于江南区水西洞和一院洞的事情,民众并不了解实情,可能对清瓦台有些误会,之后可能会传出了一些我本人和在野党的人士不好的言论,我希望你能将影响降到最低。”
见卢太愚说的如此郑重,张世元忍不住好奇道:“具体是什么事情?抱歉啊,总统,最近没有太关注这类事情。”
“......”
“总之到了下午,你大概就会明白了,尽力帮我解决好,尤其是民众对政府的信任。”
直到下午,有游行示威直接抗议,张世元才弄明白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起因是卢太愚政府为了平息经济增长带来的房地产价格飙升,推动“建设200万套住房”,以扩大首尔普通民众的住房供应。
什么意思了,就是专门给那些没钱买房或是无家可归者建造的低价住宅,地点在江南区水西洞和一院洞,这本来算是利民的好事了,然而去年12月26日,首尔市长高建突然被解职,前国家安全保障局局长朴世稷被任命为首尔市长。
就在朴世稷上任不久后,当土地被“非法”出售给特定开发者,准备开发商业住房,等于撕毁了当初的承诺,而这个特定开发者就是韩宝集团会长郑泰洙。
本来满心欢喜充满期待的民众,骤然得知这个噩耗,自然不甘心啊,因此多方争取,甚至写下联名的请愿书,可惜统统石沉大海,最终爆发了游行抗议。
面对着群情汹涌,建设部被迫下场,然而却转变以往的立场,权威解释了一遍“或许可以供应”的含义,表示当初只是说或许提供,并不等于最终决定。
对此,民众当然不肯买账啊,所以大有一副愈演愈烈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