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人也是大胆了。
换做是平时,看到拿枪的人,躲都躲不及,哪还会主动要求到自己家去玩?
没辙!何大柱等人虽然态度不怎么好,但人家拿东西是真给钱。一件二十万缅币,看似不太多,但对于他们这些人而言,也不少啦!
毕竟家里的那些老物件,没有人收的话,也只能当垃圾。
来他们这种地方收老物件的人实在太少,反正他们是没见过。
不是楚健等人来,他们甚至都不知道,那些旧东西还能卖钱。
“带路吧!要骗我,你知道后果的。”何大柱哼声道。
“哪敢呀?”
老头子赶紧在前面引路,把楚健等人往自己家带。他家住在小河边,屋顶盖的还是石棉瓦。
这户人也是狠人,不知道石棉瓦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吗?
我们国内,一部分地方已经禁止使用石棉瓦。在二十年前,石棉瓦在中国也流行过,像养猪的猪栏等,都挺喜欢用石棉瓦的。
实际上,很多人不知道一个冷知识。
石棉瓦在中国有着挺悠久的历史,并非只有最近几十年才使用。
在古代的时候,石棉也叫“石麻”,或者是“不灰布”,在当时主要是用来制作绳索,布帛等的。
在后来因为发现了这种材料有很好的隔热、防火的作用,因此把它广泛应用于隔热材料、防火材料等。
当然了,在古代没有人用它做屋顶。而且,那时候的石棉跟现在的也有点不一样。
关于石棉瓦的发现,据说来自崇庆县白马乡3大队的一潘姓农民,当时他们乡里就是专门制作大瓦的。
那农民把石棉、玻纤等加入到里面,这也就是早期的石棉瓦,也叫它玻纤瓦。
相比于传统的瓦片,它确实具有更结实、耐用的优点,并且还要更为轻薄。
后来因为全国各地都在制作石棉瓦,它的制作也不复杂,所以石棉瓦就开始风靡全国,成为了过去最为常见的一种建筑材料。
如今之所以被禁,主要是发现石棉瓦含有一种肉眼几乎看不到纤维,当它漂浮在空气中被人呼吸而吸进体内以后,就会常年积聚在人体内,长时间附在肺部而对其造成极大的危害。
“有口罩吗?戴个口罩吧!”沈世杰开口道。
他倒不是因为石棉瓦,而是看到里面有个躺着的病人,鬼知道会不会是传染病?以防万一。
沈世杰对自己的小命还是很看重的。
“带了,给。”何大柱还真带了口罩。
“干脆叫他将东西搬出来就好。”楚健说道。
李维翻译一下。
那老头子知道楚健等人忌讳自己屋内的病人,也不多说,默默地从屋内将自己翻出来的老物件搬到屋外来。
屋内是他儿子,一副病入膏肓的样子也并非生病,而是吸多了。
不过,这跟别人解释不来。
还真别说,破旧的东西是真的多,甚至可以说,屋内没有一件新的东西,全都是破破旧旧的,等他搬出来,屋内基本上空了。
“哎哎!那些破桌子什么的就没必要折腾了。”沈世杰立即开口阻止。
不然,等会是不是要拆屋子?
楚健:“那柜子还行,紫檀做的。”
何大柱戴了口罩,走进去。
那柜子有点大,看这老头搬得那么费劲,他忍不了。
一上手,有点重,何大柱打开柜子,发现里面还装着东西,干脆把里面的东西都扔了,然后将柜子扛出来。
“没事!没有传染病,里面那家伙是吸多了。”何大柱能看出来。
听他这么说,沈世杰等人松了口气,总算放心上手了。
“这柜子怎么说呢!材料不错,但做工真的粗糙,浪费了这好木料,暴殄天物。”沈世杰说道。
有点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感觉。
虽然不是最珍贵的紫檀,但鸡血紫檀也挺不错的。
如同金星紫檀、牛毛纹紫檀一样,鸡血紫檀仅是印度小叶紫檀的形态上、外在表现上的一个分类,也是一个俗称。
这种紫檀虽不具“金星”、“绞丝”及“缎光”纹,但其色暗紫带红,丰满浓厚。质地细腻有油性,尤其是邻近边材部位,常有一块块长短不等的不规则暗朱红色斑马纹,形态极美。
“可以回去拆了,请个师傅重新做。”楚健提议。
这柜子的做工,确实一言难尽,一点手艺活都没有,看不到丁点的艺术感。没有艺术,对于一件古董是致命的。
“行,回去再说。”何大柱点头。
他这次跟楚哥一起掏宝,等回去,估计家里老头子眼珠子都会瞪出来。要知道,老头子花了那么多年收集古董,真品没多少件,大部分都是交学费的。
而他,短短的三两天,弄到的真古董可能比老头子那么多年的努力都多。
这不得破防?
何大柱非常期待自家老头子看到这些东西的反应。
就在这时,一个皮肤有点黑,长相有点寒碜的女子匆匆赶回来,帮忙到里面搬东西。看出来,是这一家的。
“你等等。”沈世杰忽然说道。
老头子立即笑着给沈世杰介绍,表示那是他儿媳妇,如果……
那架势,跟拉皮条老鸨一样,实属将沈世杰整无语了。
老头,你要不看看你儿媳妇什么样子?我能看上?这贴钱,他也啃不下呀!
李维直接笑出来。
“沈哥,要不……”李维。
沈世杰打断他的话:“你要你领走,我还给你五万,反正关了灯都是差不多的。”
得!这回李维闭嘴了。
他还没饿到那种程度。
“行了,让她将手镯摘下来,我看看。”沈世杰说道。
那女人能听懂中文,立即把手镯摘下来,给沈世杰递过去。
只见手镯上有繁杂的花纹,甚至有镂空的设计。在古代,这工艺算是比较高的了。
手镯,这一古雅的饰品,自古便承载着奢华与浪漫的象征。
唐、宋时期,手镯成为女性不可或缺的配饰。及至清代,戴手镯已然成为女性的一种风尚,不仅彰显了身份地位,更在细节中流露出独特的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