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菜园子干了一阵活,谭氏背着采摘到的各类蔬菜,和娄晓娥一起回家去了。这个时候,太阳已经升上了半空,正是中午十一二点的时间。
娄东升和杨建华依旧在小溪边垂钓,旁边的水桶里已经有差不多五六十条小鱼了。也不知道谁钓的多,谁钓的少,这次比赛估计有些难分伯仲。
在小溪钓鱼,确实和大河里钓鱼不一样。杨建华刚开始只是一味地想钓到大鱼,却不想小鱼吃钩率太高,几乎每隔几十秒就有鱼上钩。钓了一阵子,杨建华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只要有鱼上钩就全部提起来,装进水桶里。
看看身旁的娄东升,他甚至连水漂都不用,直接把鱼线伸进两米多深的水中,也是钓一条要一条,不管鱼的大小,如数收入囊中。
两人一直钓到一点钟,听见娄晓娥站门口喊吃饭,才悻悻地提着水桶往回家走。
看看桶里钓到的小鱼,已经占据了桶的多半。杨建华跟娄东升也懒得去数了,这次钓鱼比赛权当打成平手。
回到家,把渔具和水桶里的鱼放在一边,一家人坐在桌上开始吃午饭了。
午饭比较简单,四碗青菜豆腐汤,一盘油饼。倒不是谭氏舍不得做好的给他们吃,也不是家里没有肉菜等食料。而是谭氏很清楚杨建华和娄东升的习惯,他们要在晚上吃菜喝酒。所以,谭氏要等到做晚饭的时候,才给他们炒大菜。
青菜豆腐汤虽然清淡,杨建华等人却吃的津津有味。依他们现在的家庭条件,就算是每天大鱼大肉也享受的起。只不过,天天食荤对身体不怎么好,油腻的肉食吃多了反倒喜欢清淡了。
吃过午饭,谭氏主动收拾碗筷,进厨房洗锅抹碗去了。娄晓娥也要进去帮忙,被娄东升给劝住了。
一个有孕在身的女人,虽然还没到行动不便的地步,却也不宜大量活动,要以静修为主。
娄东升和杨建华歇息了一会儿,把水桶里的小鱼提到外面,又从厨房拿来一个盆,开始开肠破肚清洗小鱼了。
这些小溪生长的小鱼,确实跟大河里的鱼区别很大。抛开个头不说,单论颜色和肉质都很不一样。杨建华和娄东升在开肠破肚的时候,都得小心翼翼地进行,生怕一个不小心把小鱼给弄烂了。
多半桶的小鱼,拾掇起来确实很麻烦。杨建华和娄东升二人足足收拾了一个多小时,才将所有的鱼开肠破肚,清洗完。
看着装满小鱼的盆,杨建华二人从地上起来,只感觉坐的腰都痛了。
这么麻烦的事,要不是谭氏要陪有孕在身的女儿,娄东升百分之百要把这个任务交给她。
收拾完小鱼,娄东升带着杨建华出去了。平时娄东升不管是出去打猎,还是游散心情,都是一个人去附近的荒野山林。这次,难得女婿来了,必须让他陪自己四处逛一逛。
这样一来,途中不仅有人陪自己说话了,还能让杨建华见识见识娄家周边的地理环境。
杨建华作为一个城里人,见多了灯火辉煌,砖房高楼,自然向往乡村的山野生活。
而娄家正好居住在深山处,完全满足了杨建华向往的心情。
二人顺着小路一直往前走,每到一处风景优美之地,或地势特异处,娄东升都要驻足下来,给杨建华一一讲解一番。
杨建华听的聚精会神,对于山野的故事及传说无比好奇。
兜兜转转,二人来到了一处完全由岩石自然形成的溶洞,娄东升依旧跟之前一样,饶有兴致地驻足观望。
而杨建华更是兴致盎然,对于这个由岩石自然形成的大溶洞非常好奇。要不是见娄东升正在欣赏溶洞边上的奇特风景,他真想开口问关于这处溶洞的历史故事。
过了一会儿,还没等杨建华开口,娄东升果然主动给他介绍了起来。
“哈哈,建华,此溶洞可是有历史性的。据祖父跟我讲,这个溶洞在明朝时期就存在了。那时候,国家面临内忧外患,明朝江山岌岌可危。先祖为了躲避战乱,便带着娄家四十余族人到此山避难,………。”。
娄东升说的激情高昂,好像自己亲身经历一般。把娄家祖先带族人躲避战乱来到此山,在溶洞居住的故事,很生动地讲给了杨建华。
杨建华也听的兴致勃勃,仿佛他的故事就刚刚发生在这里一样。直到娄东升讲完,杨建华才意犹未尽地点头道。
“哦,原来如此。看来这处天然溶洞,还是娄家的福地。既然里面有几百丈宽大,不如我们进去看看吧?”。
娄东升摇头道。
“溶洞有百丈宽的时候,是祖先刚带族人躲避战乱的时候。如今这个溶洞,经过岁月的冲刷,早已坍塌成只有数十丈大小的面积。因久未有人进出,缺少管理。溶洞里面全是积水和淤泥,也成了蝙蝠居住的地方。现在我们只能在外面观看观看,还是不要进去了。要是遇到毒蛇之类的生物,会有一定危险的。”。
杨建华听后,一脸遗憾。
“唉,可惜了,要是国家能给有关部门下达管理任务,此遗留自然溶洞也不至于成这样。”。
娄东升笑着摇头道。
“建华,国家正处于特殊时期,连民众的温饱都没完全解决,哪有钱力物力管理深山老林的溶洞。”。
杨建华回头想想也是,自己现在穿越在60年代,这个时期的国家确实贫困落后,根本没有钱力物力解决文化旅游,生态环境问题。
二人聊了一会儿,便围绕着溶洞外围,认真欣赏了起来。
果然如娄东升所说,两人在外面的说话声惊扰到了里面的蝙蝠。只听见一阵“扑棱,扑棱”之声响起,成群结伴的蝙蝠如黑云般从溶洞里面飞了出来。
吓得杨建华还和娄东升赶紧躲避在一旁,等蝙蝠群飞远了才敢抛头露面。
“建华,你看看,说什么来什么。溶洞里面全都住着黑蝙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