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州,改兖州刺史陈登为南州刺史,冯异任南州武卫将军,段思平任交州地税郎。
益州,以白起为益州大将军,加征南大将军,掌益州大营,武安乡侯升爵武安县侯,加少保。
改司州刺史李斯为益州刺史,加封秦国公。
升韩擒虎为益州武卫将军,改谢安为益州地税郎。
李斯这几天,因为宗室俸禄的事情,被一众宗室可是烦的不行,先后三番四次的请求外调。
这一次,李翔也就干脆遂了他的心意。
也是时候将他放出去了,这几年,虽然同样是刺史,但李斯这个刺史相比其他那些刺史可憋屈多了。
毕竟,司州的刺史,那可不是大权在握,作为官职比他高的,一抓一大把,根本没有刺史该有的决策权。
而这一次,在安排各州主官,以及各大营主将的时候,李翔干脆将一些文武的爵位也升了升。
毕竟,三年前的中原大战和南方大战,这些功劳因为瘟疫的原因可还压着一直没封呢!
故而,白起、卫青这些,作为南方大战以及中原大战的总指挥,爵位都由原来的乡侯变成了县侯,甚至,白起还额外多加了一个少保的虚位。
至于同代宗族,如李牧、李斯这些,也一口气全部给他们升了公。
在最开始的时候,李牧、李斯这些宗室,他们的官爵相比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优待,也只有一些老一辈,在立朝之后不久,因为太上皇的原因,封了一批公爵,甚至是王爵。
就比如说他那个嫡亲二叔李明,立朝的时候只是一个乡侯,但却直接在不久之后又被封了一个亲王之位。
太上皇这么多年,难得开上一次口,李翔也没必要拂了太上皇的面子。
毕竟,大晋的公爵或者是王爵,又不是真的让他们裂土分王,给他们封地的,也仅仅给他们多发一些宗室俸禄和食邑。
那个时候的大晋,还是李翔刚刚立草称帝后不久,国力正是最鼎盛的时期,朝廷不差那点钱。
而这些事情,别人倒也没法说什么!毕竟,这些人都是宗室,而且还都是宗室之中的长辈。毕竟,历朝历代都是如此了。投胎这种事情,从来都是一门技术活,羡慕是羡慕不来的。
不过,那一次,虽然因为太上皇的原因,又分了几个公爵甚至是王爵,但是,也都是宗室的长辈,同辈之中,大多没什么变化,就顶多挑了几个表率,酌情给他们升了一下。
而这一次,同辈之中,表现最优异的那一批,李翔也给他们升了公爵,甚至作为宗室表率的李靖,爵位直接升到了齐王。
是宗室李翔这一辈之中,目前唯一一个有幸赐封王爵之人。
一下子停了宗室一年的俸禄,之后的宗室俸禄更是要减半,总要再给他们一个甜枣补偿一下的。
交州,升王导为交州刺史,杨素为交州武卫将军,李纲升任交州地税郎。
扬州,改荆州刺史卫鞅为扬州刺史,秦琼任扬州武卫将军,于谦升扬州地税郎。
南方大营,以常遇春为南方大将军,加镇南大将军,升鄂侯。
有着南方大战的功劳,尤其是朱元璋的那一份功劳,常遇春一跃成为大晋顶尖武将之一。
常遇春心心念念一个大都督之位,就算是李翔都有所听闻。而诸葛亮在提出要废除大都督职位之后,常遇春的反应也是最为激烈的一个。
毕竟,常遇春心心念念由副都督转正为大都督这么长时间了,以他在南方战场的功绩,这么看,都少不了他。
光是一个朱元璋,就让他成为了中原战场和南方战场功劳最大的几个人之一。
但在这种关键的时候,大都督之位却被砍了,他要是不闹腾起来才奇怪呢!
所以,总归还是要安抚一下的!
再说了,以常遇春的战功和能力,也配得上五大营主将之一的位置。
接下来,五大营之中,不出意外的话,益州大营和南方大营的作战任务,就相对较轻了。
南方大营,一方面是防备当初消失的朱元璋残余力量。
另一方面,就是让他们配合益州大营的作战任务了。
至于益州大营,他们接下来的主要任务就是虐菜局了,等到国力恢复到一定程度之后,接下来,将会由他们来横扫东南亚。
本来,在刚开始的时候,李翔是没有将东南亚放在心上的。毕竟,这个时期的东南亚,要多落后,有多落后。
可是,三年疫情期间,和东南亚有了接触之后,这才开始关注起了这块地方,了将他们拿在手里的想法。
无他,现在这块地方,虽然在文明上确实是很落后,但是,关键是富呀!这块地方,现阶段可谓说是有钱有粮!
三年疫情期间,大晋在接触到这块地方之后,可是购买了不少的粮草!
要不是那个时候没有余力的话,只怕那个时候,李翔就压不住自己的贪心了。
事实上,东汉末年的东南亚,确实可以说他们落后,但是要说他们没钱的话,就是冤枉他们了!
而且,以东南亚的气候环境,稻谷那基本都是一年两熟,甚至是一年三熟的,故而,在粮食这方面,就算是丛林环境较多,可耕种的面积相对而言就下降了,但凭借着气候环境,完全是老天爷喂饭吃。
在满足自身需求的同时,他们甚至还可以发展对外贸易,
东汉末年的今越南、老挝等地,由林邑国、扶南国、堂明国三个国家控制。余下,这都是大大小小,各种各类的小国了。
三国之中,以扶南国最为强大,它是当时典型的地方强国,三国时期已是达到鼎盛,其造船技术更是可与东吴相媲美,范蔓统治时期,扶南国就“乃治作大船,穷涨海,攻屈都昆、九稚、典孙等十馀国,开地五六千里”。
扶南国就依靠着麾下强大的舰队,成为了东南地区首屈一指的霸主级国家。
与扶南国临近的林邑国,它虽比不上扶南国,但却也是一个小而强的国家。
《梁书.扶南传》载:“举兵攻旁小国,皆吞灭之,有众四五万人”,当时林邑国也是地方一小霸,周边国家除扶南国外,皆受其控,一些小国更是被其所灭,而其兵力达四五万之众。
而据《南齐书.扶南传》载:“国人凶悍,习山川,善斗”,林邑国人个个凶悍无比,尤其善长山地战,也因此当时扶南国虽很强大,但亦不能吞并林邑国。
而林邑国更是时常派兵侵扰,更甚者当时的林邑国还时常率兵北伐东吴,且有时还弄得的东吴是损兵折将,“林邑先无田土,贪日南地肥沃,常欲略有之”。
248年,林邑国就兴兵侵扰交趾、九真等地,并攻陷多座城池。从中可看出林邑国的实力确实不容小觑的。
据后来的《南齐书.林邑国传》载:“林邑有金山,金汁流出于浦。事尼乾道,铸金银人像,大十围。元嘉二十二年,交州刺史檀和之伐林邑,杨迈欲输金万斤,银十万斤,铜三十万斤,还日南地。大臣僧达谏,不听。和之进兵破其北界犬戎区栗城,获金宝无算,毁其金人,得黄金数万斤,馀物称是”。
就单单林邑一国,就拥有十分优厚的金银铜矿资源,元嘉二十二年,交州刺史檀和欲伐林邑时,林邑国君主就希望用金万斤,银十万斤,铜三十万斤来议和,想想看这是何等的数量,单单就是为了议和就能拿出这么多的金银铜,可想而知林邑国的富有,而且之后檀和仅仅就攻破北界犬戎区栗城,就获金宝无算,毁其金人,更是得黄金数万斤。
再说扶南国,借着先进的航海技术,是建立起了一个以海道为主的海外贸易网,借助着这个海外贸易,扶南国可是富得流油。
《南齐书.扶余传》载:“货易金银彩帛。大家男子截锦为横幅,女为贯头,贫者以布自蔽,锻金环鏆银食器”,穷人都能用金用银,可想其富裕。
也不怪李翔,在这三年期间,接触到了东南亚之后,通过探查得知了东南亚现在的情况,原本对于东南亚没什么想法的他,难得的压不住自己的贪心了!
实在是,这块地方也确实是有钱有粮的,拿下来之后,好好管理一番,绝对可以让大晋的实力上升一大截。
铁木真通过西征,可是吃尽了福利,让元蒙的国力一度迅猛增长。
现如今,在得知了东南亚的情况之后,李翔已经开始计划着,等到大晋的国力恢复一下,到时候再次开启南征,也好好的吃一吃对外战争的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