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皇城。
今日无风,冬日的暖阳照射在人身上暖洋洋的,很容易让人生起慵懒的感觉。
这几天街道上的行人多了起来,贩夫走卒的叫卖声逐渐响起在了大街小巷,人们脸上的警惕性也小了一些。
自从朝廷发下檄文,长安百姓讨论最多的就是新皇登基的事。
在茶馆酒肆中,太上皇这个名字是被人提起最多的一个词。
关于李世民,长安百姓还是很爱戴的,毕竟,无论从哪方面看,这并不是一个残暴的君王,对百姓还算不错。
听说他要退位,坊间有很多真真假假的传闻,其中就有皇帝陛下因不满朝世家大族鱼肉百姓,想要铲除逆党而被群臣背叛,被迫退位的消息。
还有朝廷中有奸臣当道,要祸乱朝纲,太上皇有心铲除,却无能为力的消息也是满天飞。
本来这种消息只是长安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而已。
对于他们来说,谁当皇帝都一样,他们的日子还是要过,并不会因为换了皇帝而变得更好。
可最近长安的风向有些变了,百姓们讨论最多的竟然是那个即将要当皇帝的魏王李泰。
其中竟然有大部分人对他并不看好,还有人散布消息说他的皇位来的名不正言不顺,就是他鼓动群臣去反对自己的父皇的。
与此同时,洛阳那边传来了消息,太子李承乾已经举兵讨伐,打出了旗号便是“清君侧、诛魏王”,并且联络了二十四州郡的刺史,共同讨伐。
消息传来,整个长安哗然。
一些读书人纷纷站队李承乾,说他是未来储君,皇上如果真的退位,最应该当皇帝的就是太子。
国子监的学生甚至进行了罢课示威,支持太子。
民间也同样如此,很多州府的学子也都用各种方式支持太子。
一时间,似乎魏王李泰成了众矢之的,被人抛弃了。
但事实是,也只有很少一部分人在支持李承乾,朝廷很多人都不并看好太子李承乾。
实在是因为李承乾之前的做法不得人心。
在李世民大肆屠杀群臣的时候竟然自己跑了,满朝文武没有一个人知道。
还跑去洛阳准备清君侧,发兵攻打长安。
别说其他人,连李承乾的舅舅长孙无忌在听到这个消息后都脸色难看,发了一顿脾气。
好在长安现在已经局势稳定下来了,李靖也调动长安十六卫准备应战。
不过群臣现在最想做的事情就是赶紧让李泰登基。
只要李泰当了皇帝,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可新皇登基哪里有那么简单,很多事情千头万绪,需要准备,最少也要两个月的时间。
这还是很多事情一切从简的后果。
此时的皇宫之中热闹与安静并存,沉默与压抑同行。
除了被羽林卫团团围困的太极宫,其他地方都很热闹。
内监宫女们经过太极宫的时候,不管要做的事情有多着急,也要小心翼翼,不能发出一点声音。
李靖嫌五百羽林卫太少,强行让柴邵又增加了五百。
此时的太极宫真的如同铁桶一般,被羽林卫包围的水泄不通。
夜晚,星光璀璨,太极宫门口亮起了很多火把,把这里照的亮如白昼。
“和我的计划一样,看样子,用不了多长时间,整个长安就会陷入混乱,然后就是整个天下,哈哈……”
太极宫内,李世民站在血池边,眼中充满了血色,脸上也露出了诡异的神色。
“魔魂已经差不多了,再滋养三日便可生成。”
苏夫人同样看着血池,眼中露出慈母一般的笑容,仿佛里面孕育着自己的孩子一样。
血池中,一个巨大的肉球浮浮沉沉,肉球的表面偶尔还会鼓动一下,里面好像有生命在动一样。
而血池的其他地方则漂浮着一个个小的肉球
这些肉球只有拳头大小,却密密麻麻,层层叠叠,好像整个血池中都是这种肉球。
“魔魂吸收了太多血池的力量,魔胎出生后它的实力怕是会受损呀!需要一些血气补充。”
苏夫人淡淡的看了一眼李世民,目光平静。
“放心吧,我已经准备好了,那些皇亲的血液是最合适的,到时全部召进宫里来,喂了魔胎就行了。”
李世民淡淡一笑,并没有为这个问题犯难。
苏夫人点了点头,没有在这个问题上继续追问。
反正皇家的亲戚多,死一些并不算什么。
“那两个厉嗤你派人调查过吗?”
苏夫人想起了那两个厉嗤,眉头一皱。
她不是在担心他们,只是担心他们被人抓住,知道了这里的秘密。
“我派了很多人去调查,却查不到他们的踪迹,不过你放心,他们并不是被人抓去了,我调查了一些势力,不是他们做的。”
李世民也很郁闷。
他已经派了很多人去找,可那两个厉嗤似乎凭空消失了,生不见人,死不见尸。
两个厉嗤最后消失的地方是承安坊杨意的府邸,李世民也派人去找了,结果没有查到任何线索。
苏夫人听到李世民的话,淡淡的看了他一眼,然后就不再说话,专心看着血池。
……
胜业坊,李泰的府邸。
李泰这几天几乎要被吓破胆了。
不是他胆小,而是现在整个长安的百姓都在讨论他这个即将登基的皇帝名不正言不顺。
本来以他的性格这些都不重要,可不知道是谁散播的消息,说他用卑劣的手段才让群臣选择了他。
再加上太子李承乾在洛阳起兵的事情,让李泰整个人都不好了。
大冬天走在院子里脑门子上都直流汗。
他现在终于体会到当年他父亲在发动玄武门兵变后的心情了,如芒在背一般的感觉。
现在的他还不如当时的李世民,因为他没有一些忠心的下属,更没有愿意为他出生入死的兄弟。
“殿下无需如此,再有两月便是登基之日,到那时,殿下君临天下,又何惧这些流言蜚语呢!”
魏王府长史公孙渠眼看着李泰坐立不安的样子,眉头就直皱。
如此心态,如何能成为一个帝王呢!
李泰看着他,心情又激动起来了。
感情那些人说的不是你,你当然不会有压力了,他们说的可是我,万一引发民乱,你知道后果有多严重吗!
他不想理会此人,现在只想躲清闲。
“殿下,不如和现在进宫,去面见太上皇如何?”
公孙渠的意思是让李泰效仿当初的李世民,去给太上皇请罪,来寻求谅解。
可当他把这句话说完,就看到李泰一百多斤的身子蹦了起来,以比常人快一倍的速度跑向了后院。
公孙渠张了张嘴,一句话也没有再说,只留下一声深深的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