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姓爷,延平郡王朱成功,攻下赤嵌城、占领大员岛之后染疾,于永历十六年五月初八,死于大员岛!
死前大喊:“我无面目见先帝于地下”,抓破脸面而死。
延平世子朱经袭承王位!
有了永历噩耗在前,朱成功的噩耗只引来一脸叹息……
只有李定国知道,如果不是自己穿越过来,永历的朱成功的死意味着一个时代彻底落幕!
只是现在,还有李定国……所以历史在这里稍稍转了一个弯!
……
朱慈烽的登基仪式如约而行,改年号为‘新元’,以明年为新元元年!为永历上庙号昭宗,上谥号应天推道敏毅恭俭经文纬武礼仁克孝匡皇帝,国丧待恢复昆明之后在办!
尊母亲周箬为皇太后,晋王李定国为‘亚父’,封延平郡王朱经为延平王!平阳侯靳统武晋为平阳公,马九功封为平定伯,远在茅麓山的临国公李来亨晋为上党郡王……
虽然封赏只停在口头,但是军队士气依旧为之一振!
新登基的新元帝就在军中,军士们精气神都不一样……
这跟之前数年见不到永历不一样!
登基完毕,李定国发起誓师大会,发兵掸国!
全军汉军3500人,古喇土司军4000余人,随军眷属2000余人,总共万余人,开始启程离开勐腊!
李定国军队虽然势弱,但是跟滇黔土司关系一直都很好,能从古喇借兵四千就说明的问题……
而且此时莽达使者就在军中,不过被软禁起来了。这使者是个汉人秀才,叫周琼!屡试不第之后进入掸国为莽达卖命,莽达被拘之后,他跑出来,替莽达周旋!
此时周琼被押在军中,周围军士对他都是冷言相对……
周琼感觉到了危险,缩着头,不敢说话,生怕被明军杀了祭旗!
他这种人根本没什么信义,如果不是莽白不信任他,他根本不会为莽达奔波!
此时人在屋檐下,立刻把掸国卖的彻彻底底……
莽达还有一个亲信在驻扎在掸国重镇腊戍!
李定国看了地图,勐腊向西就可以直接进入掸国,不过沿途密林,河溪众多!人烟稀少,就算想抢粮都抢不到……
所以李定国和张九如定策沿着滇界向西北先行,沿着九龙江到景洪,过孟连,到达沧源,从沧源进入掸国,穿越密林,拿下腊戍,然后沿着阿瓦河顺流而下,直插掸国心脏阿瓦城!
这样走有一个好处,沿途都是土司,可以接济李定国……
而且还可以把老弱留在沧源!
沧源班洪土司心向大明,可以暂时容留明室。
等自己拿下阿瓦城,稳定掸国之后,再把他们接到阿瓦城!
此次征程共计八百多里,在这个交通不便的时代,这样的距离真的很难!
李定国第一次这样长途跋涉。
即便是滇界有路有很多寨子,依旧走的艰难,全军日行不足五十里,即便如此,已经是极限了!
李定国知道行军这种事急不得。
……
十天之后,风尘仆仆的李定国终于达到了沧源……
此时,昆明吴三桂刚刚接到清廷圣旨……
因擒杀永历有功,晋爵平西亲王,坐镇云南,兼辖贵州。 其子吴应熊也选尚公主,号称“和硕额驸”,加少保兼太子太保。
吴三桂一时间开藩设府,不仅开始自选官,还开科举士,俨然国中国……
不过,吴三桂没高兴多久……
清廷新的圣旨就到了。
“伪明晋藩定国苟延残喘,在勐腊扶持伪帝,年号新元!令平西王即刻进军,除贼务尽!”
吴三桂接到圣旨,等使者离开,就把圣旨扔在一边。
女婿胡国柱在旁边嗤笑着:“如果没有王爷辅助,这满清也坐不了这天下!这几位辅政大臣其他事上明争暗斗,在这件事上却难得的一致!”
“呵呵,看吧,不出两年,这四位必定内斗!”
“王爷,这李定国也是能闹腾,要不要派遣大将去剿灭?那李定国现在手下无兵,龟缩在勐腊那小地方,怕是身边不过两三千人!”
“剿灭?为什么要剿灭……清廷终究还是疑我啊!有李定国在,他们就不得不用我!若是李定国没了,你信不信要不了几年,他们就要收我兵权,停我粮饷?”
胡国柱点点头:“王爷说的是,清廷俱是小人,以王爷盖世之功,就是划江而治也应当!只是镇守云贵,已经委屈王爷了!”
“好了不说这个了,告诉麾下将军们,谁都不要轻举妄动,守着就好!看李定国能折腾出什么动静!”
……
沧源,班洪!
李定国珍重的握着班洪土司的手:“陛下就拜托你了,少则月余,长则半年,我必定迎回陛下!”
“晋王安心去,我替你守好皇帝!这地方,吴三桂就算有百万大军,也找不到!”
李定国回头……
来到新元帝面前,此时他缩在母亲怀里。
“陛下,臣此去掸国,必定生擒莽白,为先帝复仇!”
新元帝不知道该说什么……
周太后道了一个万福:“晋王殿下费心了!我们在此等待殿下捷报!”
李定国挺直身板,“风萧萧……”
说了三个字,突然感觉到不吉利,随即大手一挥:“出发!”
四千汉军,四千古喇军,一声令下,开拔!
这次来沧源,途中收拢溃兵两千余人,李定国把他们重新编入军伍,此时他带走了主力,留下一千五汉军作为御林军由马九如统领,守护沧源的妇孺!
八千军队,轻装简从,只带三日干粮,从沧源离境,进入掸国!
从一条小路翻过烤火山,前面就是掸国境内。
这里山林多是无人区,即便李定国做好了准备,但是行路的艰难依旧超乎他的想象。
行军中每天都有人死去……
被蛇虫咬伤,或者跌下悬崖,山路崎岖,大军难行。
不过一路上没人喊累……
三日后,军粮告罄,明军也走出了密林,第一次见到了掸国的寨子。
李定国看着隐藏在山林间的寨子,满脸冷酷:“就粮于敌!”
很简短的四个字,里面却充满了血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