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承畴接到圣旨的时候,就拖着病体火速赶往汉中,在他眼里,蜀地已经保不住了!
十年前,也是李定国异军突起,两蹶名王,整个南方震动,他临危受命,任五省总督,用政治手段弥补军事实力的不足!生生把李定国耗干了。
他本以为南明已经撑不了多久了,但是没想到李定国在永历死后还能崛起,通过攻打掸国,生生打出一个大后方,再次卷土重来,两个月间,阵斩吴三贵,鳌拜,李国英,王一正等大员。
威势跟十年前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现在的局势跟十年前比太像了!
当年满清在湖广,桂省,两广的防线濒临崩溃……
洪承畴赶到汉中之后,立即开始部署,先守住汉中,在修书给湖广总督董学礼,让他重点驻防长江航道,密切关注靖州,施州!至于蜀地,在洪承畴眼里,是可以放弃的。
他出发前就写了书信让心腹带往蜀地,按照他的部署,是让蜀地巡抚张德地,放弃成都,带着绿营退往保宁,协防汉中……
只是他没想到,自己的书信却成了压垮蜀地官场的最后一根稻草,张德地看完书信之后,只有一个念头,朝廷放弃蜀地了……
所以他一不做二不休,干脆跑了……
洪承畴虽然无法预料张德地的选择,但是蜀地的局势对他的计划无关紧要,能守住保宁,那当然更好,守不住,也无所谓!
在去汉中的路上,洪承畴已经定下了御敌四策,一,战略防守,固守要冲,避免大军团决战!、
现在李定国兵锋正盛,连鳌拜带来的八旗都挡不住,那正面交锋,李定国就已经无人可敌!所以要避免决战,把李定国困在蜀地!
二,分化瓦解,之前洪承畴也用过这招,离间南明三王之间的关系,最终致使李定国,刘文秀,孙可望三王内讧!现在虽然没有三王,李定国一家独大,但是在洪承畴眼里,晋军并非铁板一块……
现在新元帝已死,李定国失去了大义名分!军中旧将难免有嫌隙,而且还有夔东诸将,夔东诸将属于闯营,李定国出身西营,两方阵营从前明开始就明争暗斗……
以前两方人马相隔甚远,各自为战,现在李定国打下蜀地,就跟夔东闯营接壤,危急时刻,他们尚可精诚合作,但是当外部威胁消除,闯营西营必起龌龊……
一旦夔东诸将跟李定国内讧……那时候自己的机会就来了!
三,坚壁清野,恢复屯田!
李定国治下无论是滇黔还是蜀地,都人口凋零,土地荒芜,无法供应十数万大军长期征战,自己只要坚壁清野,把周边危险地带的粮草全部运走……再在湖广屯田,保证自身供应,跟李定国长期打消耗战……
时日一久,李定国必然内部崩溃……
至于掸国三省,产出不足,而且路途遥远,运输消耗巨大!不可能长期坚持!
最后一策,就是军事手段,当年入关时的老将已经凋敝,洪承畴大胆启用新人,这次来汉中,除了镇南将军,镶黄旗固山额真卓布泰之外,他还启用了刚满十八岁的杰书,杰书是礼亲王代善的孙子,是满清宗室里难得的精通水陆战的全才,被洪承畴派往荆州协助董学礼守护长江航道!
除此之外,满将还有噶尔汉,赖塔!
汉中的主将,是洪承畴从从甘肃急调的老将张勇,张勇是甘肃提督,在来汉中之前刚刚镇压了镇压米喇印、丁国栋余部,稳定住陕甘局势。
现在就被调来汉中,为此洪承畴特意请旨给张勇加了镇西将军号,张勇跟洪承畴是老相识了,顺治十五年,张勇就跟随自己征战贵州,大败李定国老搭档白文选!
汉中有张勇坐镇,万无一失!
外有坚城,内有猛将……
汉中不失,秦省,豫省皆安。
至于湖广……在洪承畴看来,李定国不善水战,如果他真的亲自率军在在长江航道溯流而上,那绝对是自寻死路!
洪承畴坐在躺椅上,虽然已经时近夏日,但是他腿上依旧盖着熊皮。
仆人给他奉上热茶,他呷了一口,看着前面的人。
在这间屋子里,秦省要员都来了……
洪承畴一个一个的看过去,陕甘总督白如梅,西安将军乌塔,秦省巡抚张瑄,秦省布政使佟国齐,镇西将军靖逆侯张勇……
“诸位,坐吧!”
“制台,听闻李定国要入蜀了?”
“正是如此,朝廷才派我来!”
“李定国来势汹汹,听闻明……晋军火器又快又准,比佛郎机人的火枪都要打的远的多!我们该如何抵挡?”
洪承畴劳神在在:“火器毕竟是小道,前明火器千千万,最终还是……李定国凭借火器能纵横一时,但是天下大势在我朝,以一隅之地对抗天下,只需一败……万事皆休!”
“制台之言大妙,那李定国看似烈火烹油,但是只要败一场,就全线崩溃……可笑那李定国还在滇省开科取士!”
“李定国连番崛起,亦不可小觑……”
洪承畴说道。
“李定国再厉害,还不是要栽在制台大人手里?之前是如此,这次必定还是如此!”
……
在洪承畴运筹帷幄的时候,李定国风尘仆仆,衣甲满是污渍,他看着前面开阔的道路,终于松了一口气。
“前面到哪了?”
“殿下,前面就是永宁卫了,过了永宁卫,翻过九思山,就是叙州府了……张将军戍守叙州!”
李定国想起来了,永宁卫也是一个土司,这里也可以叫永宁宣慰司,是白族,当初白族土司还给自己送过补给……
看看天,今天应该可以翻过九思山。
李定国招来孟唯:“派人去叙州通知张谦,让他准备五千石粮草!”
“是……”
此时已经出了茶盐古道,当初来这里的时候,也是缺粮,但是那时候,李定国也不矫情,直接攻入最近的县城,开仓取粮……一个不够,那就开两个,三个……县城不够,就开府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