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如同沙漏中的细沙,无情地流逝。距离曹操大军可能抵达下邳城下的日子,越来越近。空气中弥漫的紧张气息,几乎凝结成了实质。
所有的战略部署都已经完成:坚壁清野的命令已经传遍乡野,重点防御的兵力已经各就各位(关羽镇下邳,张飞守小沛),内部的动员和清洗也已初见成效,蔡琰和核心典籍的安全也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障……
似乎,所有能做的准备,我们都已经做了。
但,真的足够了吗?
越是临近决战,我的内心反而越是无法平静。一种近乎苛刻的审慎,让我一遍又一遍地反思着整个防御体系,试图从中找出任何可能存在的漏洞和隐患。
查漏补缺,成为了大战来临前,我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工作。
再巡城防: 我不顾疲惫,再次亲自带着几名精通工事的将校和工匠,仔细地巡视了下邳城的每一段城墙,每一个城门,每一个马面,每一个箭楼。
城墙的夯土是否足够坚实?有没有可能被敌军轻易挖开的薄弱点?
护城河的深度和宽度是否足够?河底的障碍物是否布置到位?
城门的防御设施(千斤闸、火油、瓮城)是否都处于最佳状态?能否在第一时间有效启动?
那些新式守城器械(配重投石机、改良连弩)的操作手是否已经完全熟练?弹药是否储备充足? 我几乎是用放大镜般的目光,审视着每一个细节。发现任何一点问题,无论大小,都立刻要求负责的将官和工匠,限时整改,绝不容许丝毫的马虎和懈怠!
核查物资: 我再次前往府库和军械库,亲自核查守城所需的各项物资储备:
箭矢、滚木、礌石的数量是否真的充足?能否支撑长时间的消耗?
火油、桐油等引火之物的储存是否安全?使用方法是否已经交代清楚?
城内饮用水源是否得到重点保护?储备的粮食是否做好了防潮防火处理?
伤药、布条等医疗物资是否已经分发到各个防区?负责救护的医者和民夫是否已经组织到位? 细节决定成败! 尤其是在这种实力悬殊的守城战中,任何一项物资的短缺,都可能在关键时刻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推演预案: 我将自己关在书房里,对着下邳城的防御图,一遍又一遍地进行着沙盘推演。
曹军最可能的主攻方向是哪里?东门?南门?还是……会出其不意地攻击某个看似薄弱的墙段?
他们可能会采用哪些攻城战术?云梯?冲车?挖掘地道?还是……火攻?水攻(如果附近有水源可以利用的话)?
针对每一种可能的攻击方式,我们现有的防御措施是否足够?预备队应该部署在何处才能最快支援?
如果某个城门或墙段被突破,我们该如何组织巷战?如何最大限度地迟滞敌人,为反击或撤退争取时间?
如果……我是说如果,最坏的情况发生,下邳城最终无法守住,我们的撤退路线在哪里?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保全有生力量和核心人员(包括蔡琰和典籍)? 我尽可能地设想各种可能出现的极端情况,并制定出相应的应对预案。虽然我知道战场瞬息万变,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但有预案,总比临阵慌乱要强!
除了这些物质和战术层面的准备,更重要的,是进行心理建设——既是对我自己的,也是对那些即将与我并肩作战的核心将领和幕僚的。
自我调节: 我强迫自己保持冷静和理性。我知道,作为这场防御战实际上的总策划者之一,我的情绪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团队的士气。我不能表现出丝毫的恐惧或犹豫!我反复告诉自己:我们已经做了所有能做的准备,我们有地利人和的优势,我们有坚定的信念……我们,未必会输!
稳定核心团队: 我会分别与关羽、糜竺、石秀等核心人物进行私下的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担忧,给予他们信心和支持,强调我们共同的目标和荣辱与共的关系。确保在这个最关键的时刻,我们这个小小的核心团队,能够保持绝对的团结和信任!
最后的动员(小范围): 在大战来临前的最后一晚,我可能会将负责守城的主要将校召集起来,进行一次简短而有力的最后动员。不谈虚无缥缈的口号,只强调责任、荣誉、以及……活下去的信念!“诸位!明日一战,或死或生!然身后便是父老妻儿,是徐州数十万百姓!我等身为军人,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唯有死战而已!望诸君戮力同心,奋勇杀敌!纵然战至最后一人,亦要让曹贼知道,我徐州男儿,没有孬种!”
查漏补缺,是为了将所有可控的风险降到最低。
心理建设,是为了在不可控的命运面前,保持最强大的勇气和韧性。
当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已完成,当所有的可能性都已推演,当所有的情绪都已沉淀……我站在下邳的城楼之上,迎着猎猎作响的夜风,望着远处那片沉寂的、却仿佛隐藏着千军万马的黑暗原野。
我的心中,再无恐惧,再无犹豫。
只剩下一种……平静的、等待宿命降临的决绝!
来吧,曹操!
来吧,乱世!
我陆昭,就在这里等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