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的尘埃尚未完全落定,王允的鲜血还未干涸,吕布的马蹄声犹在耳边回响。
但当我将所有碎片化的信息拼凑起来,冷静地复盘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时,一个名字,如同隐藏在幕后的巨大阴影,变得越来越清晰,也越来越令人胆寒
——贾诩,贾文和!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场惊天动地的诛董政变,以及随后引发的李傕郭汜之乱,最大的“胜利者”,或许并非王允,也非吕布,甚至不是李傕郭汜本人,而是这位自始至终“消失”在台前的“毒士”
——贾诩!
我的推断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对整个事件逻辑链的分析:
预见与脱身: 以贾诩的智谋和信息渠道,他不可能对王允等人的诛董密谋一无所知。但他没有选择阻止(或许他认为董卓已是冢中枯骨,或阻止的风险太大),也没有选择直接参与(不符合他明哲保身的原则)。
他最有可能做的,是冷眼旁观,并提前为自己和凉州军集团的未来铺好后路。 他在事发前的“消失”,很可能就是最明智的脱身之举,完美地避开了政变成功后的清洗和失败后的连坐。
煽动与整合: 王允对凉州军简单粗暴的处理方式,无疑是愚蠢的,但也恰恰给了贾诩最好的机会!
他必然利用了凉州军将士们对被清算的恐惧和对王允的愤怒,在幕后穿针引线,将原本一盘散沙、甚至互有矛盾的李傕、郭汜、樊稠、张济等人,迅速整合起来,并为他们策划了“清君侧”的反攻大计!
可以说,没有贾诩在幕后的煽动和策划,李傕郭汜未必有胆量和能力如此迅速地组织起反扑。
借刀杀人,清除障碍: 贾诩是否也乐于看到王允和吕布这两位诛董的“功臣”最终败亡?
极有可能!
王允代表着传统的士大夫势力,与凉州军有着天然的对立;而吕布勇而无谋,反复无常,更是一个难以掌控的巨大威胁。
借李傕郭汜之手,除掉这两个最大的障碍,无疑最符合贾诩以及他所依附(或者说想要掌控)的凉州军集团的长远利益。
掌控傀儡,攫取实权?: 李傕、郭汜等人虽然手握重兵,但勇猛有余,智谋不足,且内部矛盾重重。
贾诩在他们成功夺取长安(或洛阳)后,凭借着“定策之功”和过人的智谋,很可能会成为他们实际上的“大脑”和“隐形操控者”!
他可以利用李傕郭汜等人的武力来实现自己的政治意图,同时又将他们推到前台,承担所有的骂名和风险。这正是贾诩最擅长的生存之道!
可以说,贾诩以最小的代价,几乎是“不沾片叶”,就成功地颠覆了王允的新政权,将凉州军这股最强大的军事力量重新整合起来,并很可能成为了这股力量幕后的实际操控者!
这场看似是王允与董卓、后来是王允\/吕布与李傕郭汜的较量,其背后真正的赢家,恐怕正是这位一直隐藏在阴影中的贾文和!
而随着王允的败亡、吕布的逃亡、李傕郭汜(以及他们背后的贾诩)掌控朝政,整个天下的格局,也进入了一个更加混乱、更加黑暗的新阶段!
汉室彻底衰微: 连诛杀国贼的“中兴之臣”王允都落得如此下场,汉献帝再次成为军阀手中的傀儡,辗转流离。
汉室的权威和象征意义,已经彻底扫地,诸侯并起的时代,将不可逆转地加速到来。
中央权力真空与地方割据加剧: 李傕郭汜等人虽然掌控了朝廷,但他们内部矛盾重重,治理能力低下,根本无法真正有效地统治全国。
中央权力的进一步衰弱,将导致地方割据势力更加肆无忌惮地扩张,天下将陷入更深的分裂和战乱之中。
关中残破,重心东移?: 洛阳经过董卓之乱和此次李傕郭汜之乱的两次浩劫,已经残破不堪,关中地区也元气大伤。
天下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重心,很可能会加速向东、向南转移,这为袁绍、袁术、曹操、刘表等地方诸侯的崛起,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
展望未来,挑战与机遇并存。
对于我而言,这个新的乱世格局,既带来了更大的挑战,也蕴含着新的机遇。
挑战: 李傕郭汜的统治将更加混乱和残暴,贾诩的威胁如影随形,我需要在一个更加险恶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
玄镜台的力量还很薄弱,我手中除了那些典籍,几乎没有任何可以依靠的硬实力。
机遇: 乱世,也正是英雄用武之地。中央权力的崩溃,意味着地方上将出现更多的权力真空和发展空间。
我手中掌握的那些珍贵典籍和超越时代的知识,将成为我未来招揽人才、建立根据地、推行改革的独特优势。
而且,经历了洛阳的风风雨雨,我的心智、谋略和对乱世的认知,都得到了极大的成长。
我必须尽快离开这个是非之地!
李傕郭汜的统治不会长久,贾诩的目光或许很快就会再次落到我的身上(如果他怀疑典籍被我带走的话)。
我需要带着这些文明的火种,去寻找一个新的、相对安全、且具有发展潜力的根据地。
徐州?
那里据说由陶谦治理,相对安定,且离中原核心区较近。
荆州?
刘表坐镇,兵精粮足,且远离战火中心。
甚至……江东?
孙坚虽死,但其子孙策、孙权或已崭露头角,那里有长江天险,易守难攻。我的目光,开始投向更加广阔的、也更加混乱的天下。
贾诩的“胜利”,只是这个乱世棋局的一个新开端。
而我,陆昭,将带着我从烈火中抢救出来的希望火种,继续在这盘棋上,落下属于我的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