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尚书台获得了一个不起眼的职位,暂时解决了身份问题后,我深知,仅仅依靠官方渠道获取信息是远远不够的,甚至可能是危险的。
尚书台虽然是信息汇集之地,但里面的信息大多经过筛选和修饰,而且鱼龙混杂,真假难辨。
更重要的是,我需要一个完全由自己掌控、绝对可靠的情报来源,来洞察那些隐藏在官方说辞之下的真相,以及那些在暗流中涌动的阴谋。
是时候,让“玄镜台”这面刚刚铸就的镜子,在帝都洛阳,映照出它的第一缕光芒了。
我利用下值后的时间,以及对洛阳城布局的初步了解(我特意研究过洛阳的舆图),在城中一个极其不起眼的、三教九流混杂的区域(比如某个靠近城中村的破落巷子),用我仅剩的大部分积蓄,租下了一间极为狭小、毫不起眼的小屋。
这间小屋位于几条巷道的交汇处,出口众多,便于隐藏和撤离。
对外,我只说是替一位远方来的、体弱多病的表亲租住养病。
安顿好这个临时的“据点”后,我便通过我们事先约定的、极其隐秘的方式,联系了随我一同来到洛阳的那位落魄书生——石秀。
石秀此人,看似文弱,实则心思缜密,观察力极强,且极擅模仿和伪装。
在逃亡路上,他帮我规避了不少风险。更难得的是,他出身底层,对市井百态、三教九流的门道颇为熟悉,这正是我在洛阳打开局面所急需的能力。
我们在一个深夜,于那间租来的小屋内秘密接头。
“石秀,见过主公。”石秀见到我,恭敬地行礼。经历了之前的种种,他对我的能力和抱负已是心服口服。
“不必多礼。”我示意他坐下,“此地简陋,暂时委屈你了。但这里,将是我们‘玄镜台’在洛阳的第一个据点,也是我们未来事业的起点。”
我将我的计划和盘托出:“洛阳乃帝都重地,信息繁杂,真假难辨。我虽身在尚书台,但所见所闻有限,且处处受制。
我们需要建立自己的情报网络,搜集那些官方文书上看不到的、隐藏在市井流言和暗流涌动中的真实信息。”
石秀听得十分专注,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他本就是一个不甘平凡、渴望有所作为的人,我的计划,无疑给了他一个施展才华、实现抱负的舞台。
我随即给他布置了初步的任务:
据点伪装与日常运作: “这个据点,明面上可以伪装成一个代人抄书、或者贩卖些廉价笔墨纸砚的小铺子。你以此为掩护,负责据点的日常运作,确保其不引人注意。”
信息收集(初步): “你的首要任务,是收集信息。
重点关注:董卓集团内部,尤其是那些手握兵权的凉州将领(如李傕、郭汜、樊稠、张济等)的动向、彼此间的关系;
朝中各派势力(如司徒王允为首的士人集团、残余的宦官势力、外戚何氏旧部)的立场和矛盾;
洛阳城内外的兵力布防、治安状况;以及……任何与‘迁都’相关的蛛丝马迹。
信息来源可以多样化,市井流言、茶馆酒肆、官府公告、甚至可以尝试结交一些底层的官吏、士兵、或者宫中的小黄门,从他们口中套取信息。”
物色人选与外围发展:
“洛阳城中,龙蛇混杂,但也藏龙卧虎。你要留意观察,寻找那些对董卓不满、有才干却不得志、或者可以被我们利用的人。但务必谨慎,宁缺毋滥,不可轻易暴露我们的存在。初期以外围信息提供者为主。”
建立联络渠道: “尝试与留在颍川的老吴建立起安全可靠的联系。可以通过往来洛阳与颍川之间的、信誉较好的商队(需要仔细甄别),或者利用某些特定的‘死信箱’。记住,安全第一,宁可慢,不可错。”
我将一部分从颍川带来的、以及在洛阳省吃俭用攒下的钱财交给他,作为据点的启动资金和活动经费。
“钱不多,省着点用。关键是要把架子搭起来,把信息渠道铺开。”
石秀郑重地接过钱财,眼神坚定:“主公放心,石秀定不辱使命!”
我又反复强调了“玄镜台”的保密纪律和单线联系原则。“记住,我们的事业刚刚起步,任何一点疏忽都可能带来灭顶之灾。谨慎,再谨慎!”
交代完这一切,我看着石秀眼中闪烁的光芒,心中也充满了期待。
虽然“玄镜台”目前只有寥寥数人,如同黑暗中的一点微光,但我相信,假以时日,它定能成长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这间位于洛阳角落的、不起眼的小屋,将成为我在帝都最重要的秘密基地。
从这里开始,“玄镜台”的情报触角,将悄然伸向这座庞大而腐朽的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为我拨开重重迷雾,洞察那即将到来的、更加猛烈的惊雷。
我离开了据点,重新融入了洛阳的夜色之中。虽然前路依旧充满未知,但我的心中,已经多了一份掌控感和底气。
因为我知道,从今天起,在这座帝都,我已经有了一双属于自己的、时刻保持警惕的眼睛。玄镜,已在京畿悄然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