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那个名叫貂蝉的神秘少女带着半封密信消失在夜色中后,我和蔡琰姑娘便陷入了更加焦灼和难熬的等待。
我们不知道她是否真的有特殊的渠道,不知道她的“宫里人”是否可靠,更不知道那半封残缺的情报,是否足以引起洛阳方面的重视。
每一天,都如同在刀尖上行走。我们依旧躲在那间僻静的小院里,不敢轻易露面。
阳翟城内的气氛越来越紧张,关于官军调动和搜捕“奸细”的传闻也越来越多。
我甚至能感觉到,那些看不见的眼睛,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近。
在这段难熬的日子里,我和蔡琰几乎是相依为命。我们共同承担着巨大的压力和恐惧,也相互给予着支撑和慰藉。
白天,我们一起分析着各种可能性,推测着貂蝉可能的行动路线和洛阳可能的反应;
夜晚,我们则轮流守夜,警惕着任何风吹草动。
我曾一度怀疑自己的决定是否太过鲁莽。将如此重要的情报,哪怕只是一半,交给一个身份不明的少女,这简直是在赌命!
万一她是骗子,或者中途出了意外,那所有的努力都将前功尽弃!
但每当看到蔡琰那双充满信任和鼓励的眼睛时,我又会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事已至此,除了相信和等待,我们别无选择。为了以防万一,我也并非完全坐以待毙。
我利用自己对阳翟周边地理的熟悉,以及从密文中获取的部分信息,绘制了一份更详细的、标注了黄巾军可能藏匿地点(瓦官寺、黑风洞等)的草图。
同时,我将解读密信另一半信息的关键规则,用一种更隐晦的方式(比如藏在一首新写的、看似普通的诗词中),留给了蔡琰。
我的打算是,如果貂蝉那边迟迟没有消息,或者我最终确认她不可靠,那么我将尝试最后一种、也是最危险的方法——亲自潜伏到颍川前线,设法将这份完整的草图和解密规则,直接交给即将到来的皇甫嵩或朱儁将军。
这无异于九死一生,但也是我最后的底牌。
时间一天天过去,距离密文中提到的“二月十五日”,越来越近。
我和蔡琰的心,也越悬越高。就在我们几乎要绝望,准备启动备用计划的时候,转机,终于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出现了。
大约在二月初十左右,一直留意着城内动静的蔡琰,从一位前来探望她父亲的、与官府略有联系的远房亲戚口中,听到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
洛阳方面,似乎突然加强了对颍川、汝南、南阳三郡的戒备!
并且,有传言说,朝廷已经秘密调遣了中郎将皇甫嵩和朱儁,率领精锐北军,正日夜兼程南下!
这个消息虽然还只是传言,但时间点和针对的区域,都与我们送出的情报高度吻合!
我和蔡琰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难以抑制的激动!
难道……貂蝉真的成功了?!
那半封密信,真的起作用了?!
虽然还无法完全确定,但这无疑是一个极其积极的信号!它意味着,洛阳的高层,至少已经收到了预警,并开始采取行动了!
几天后,更多的消息传来,进一步印证了我们的猜测:阳翟郡府突然加强了城防,增加了巡逻兵力,并开始清查城内可疑人员。
长社武库和阳关粮仓的守备力量也明显增强。甚至有消息说,那位之前气焰嚣张的张将军,因为“防区内出现黄巾异动”而被申斥,并被勒令加强戒备,不得擅自行动。(这或许也间接解了小石村的围,虽然我无法确认)
最重要的是,皇甫嵩和朱儁率领大军南下的消息,已经不再是秘密,他们的先头部队甚至已经抵达了颍川郡的边界!
情报,确实送达了!而且起作用了!
那一刻,我和蔡琰激动得几乎要相拥而泣!连日来的担惊受怕、殚精竭虑,在这一刻都化作了巨大的欣慰和成就感!我们成功了!我们真的在这场与时间的赛跑中,抢先了一步!
虽然我们不知道貂蝉究竟是通过何种渠道、联系了宫中的哪位人物,才将这半封情报如此迅速有效地传递上去;
也不知道洛阳方面是如何解读和采纳了这份看似残缺的情报。
但这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预警成功了!这意味着,历史的轨迹,因为我们的努力,已经悄然发生了偏转!
根据密文和历史记载推算,黄巾起义的正式爆发(张角等人同时举事)应该在三月。
而现在,才刚刚二月中旬,朝廷就已经调集精锐主力南下,并对核心区域加强了戒备。
这至少提前了一个多月的时间!
这一个多月的提前准备,对于即将到来的大战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
皇甫嵩和朱儁将有更充裕的时间了解敌情、制定战略、集结兵力。
而黄巾军方面,他们原本的出其不意的突袭计划,很可能将面临官军早有准备的铜墙铁壁!
虽然我们无法完全阻止这场席卷天下的风暴,但至少,我们为朝廷、为那些即将被卷入战火的无辜百姓,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和机会!
我们最初设定的目标——让皇甫嵩部减少伤亡——有了实现的可能!
压在心头最大的石头终于落地。虽然我自身的危机仍未解除,阳翟城依旧不是久留之地,但至少,我完成了现阶段最重要的使命。
我看着窗外,虽然寒意未消,但阳光似乎也变得格外明媚起来。我知道,颍川的迷雾,因为这及时的烽火预警,已经开始显露出一丝驱散的曙光。而我,也该为自己的下一步,早做打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