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允先生的话语虽然简短,却如同惊雷一般,在我心中激起了巨大的波澜。
王允“深以为然”!
他接受了我的“天象示警”,并嘱咐我随时汇报异动!
这意味着,我那番煞费苦心的“包装”和迂回策略,终于取得了初步的成功!
我强压住内心的狂喜,恭敬地向丁允先生行礼道谢,并表示定当竭尽所能,留意时局变化,不负司徒大人的信任。
离开丁府,走在洛阳黄昏的街道上,我的脚步都感觉轻快了许多。
虽然天空依旧被董卓的阴影笼罩,虽然危机四伏的局面并未改变,但我知道,我已经成功地在坚冰之上,凿开了一道裂缝!
王允态度的转变,意义重大。
这意味着,洛阳城那些无价的文化瑰宝——兰台石室、东观、鸿都门学所藏的无数典籍、图纸、档案,有了被拯救的希望!
王允作为司徒,位高权重,他若有心提前布局,暗中联络负责守护的官员,制定秘密转移或隐藏的方案,其能量和效率,远非我一个小小令史所能比拟。
历史记载中那场几乎毁灭性的文化浩劫,或许将因此而得以避免或大大减轻。
这也意味着,“长安救驾”的前提条件之一,已经悄然达成。 这里的“救驾”,并非狭义地指保护皇帝本人那么简单。
在董卓死后、李傕郭汜作乱的权力真空中,能够保全汉室的法统象征(如玉玺、符节)、核心档案(如户籍、地图、律法),以及一部分忠于汉室的核心官员和技术人才,同样是广义上的“救驾”。
王允此刻对迁都危机的警醒和可能采取的预防措施,都为日后我在混乱中进行这些“抢救”行动,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基础和可能性。
没有他此刻的转向,后续的一切都将是空中楼阁。
然而,机遇往往与风险并存。
暗流的转向,也埋下了新的伏笔。
首先,我与王允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这意味着我将更深地卷入到诛杀董卓的核心密谋之中。
这既是机遇,也是巨大的危险。
王允的计划是否周密?
吕布是否可靠?
一旦失败,我必将万劫不复。
其次,王允态度的微妙转变,以及他可能因此而采取的一些预防措施,未必能完全瞒过李儒那双毒辣的眼睛。
李儒会不会因此而警觉?
会不会加快迁都的步伐,或者采取更严厉、更残酷的手段来镇压反对者,清除障碍?
洛阳的局势,很可能因此而变得更加紧张和不可预测。
再者,我与王允的接近,也必然会引起其他势力的注意。
无论是董卓集团内部的其他派系,还是那些同样在暗中观察、蠢蠢欲动的野心家。
他们会如何看待我这个突然受到司徒赏识的“幸运儿”?是拉拢?是利用?还是……视为潜在的威胁而欲除之而后快?
我未来的道路,注定不会平坦。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王允虽然接受了“天象示警”,提高了对迁都危机的重视,但他内心深处,“诛杀董卓”这个核心目标恐怕并未动摇。
他更可能将我的情报和能力,视为服务于他诛董大计的工具。
我们之间,在根本的策略选择上,可能仍然存在着潜在的分歧。
这种分歧,在未来的某个关键时刻,是否会爆发出来?
是否会影响到我们之间的合作关系?
这都是未知之数。
我站在洛水桥头,望着夕阳下波光粼粼的河面,以及远处那巍峨宫城的剪影,心中思绪万千。
我成功地用一种迂回的方式,影响了这位权倾朝野的司徒大人,为洛阳争取到了一线生机,也为我自己未来的行动埋下了伏笔。
但这只是漫长棋局中的一步。
洛阳的暗流,因为我的介入,已经悄然改变了方向。
但这改变是福是祸,尚未可知。
我知道,接下来的日子,将会更加惊心动魄。
我必须更加谨慎,更加努力地提升自己的实力(无论是玄镜台的情报网络,还是我个人的影响力),才能在这即将到来的狂风暴雨中,站稳脚跟,并最终实现我的目标。
司徒府的连环杀机,恐怕……也已经不远了。
我深吸一口气,将所有的思绪压下,眼神重新变得坚定。
无论前方是刀山火海,还是惊涛骇浪,我都要走下去。
洛阳的惊雷,正在汇聚。
而我,已经听到了那隐隐传来的、震人心魄的雷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