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岗岭隧道的渗水点在暴雨中不断扩大,陈凡踩着及膝的泥浆赶到现场时,工程队正用纳米凝胶堵漏。省地质勘探院的无人机在头顶盘旋,探照灯扫过湿滑的岩壁,照见裂缝里锈蚀的合金部件——那上面\"tS-701\"的代号在强光下泛着诡异的青灰色。
\"这是上世纪新能源项目的试验材料!\"头发花白的老工程师用手帕包着半截金属管,指尖在氧化层上摩挲,\"当年tS项目组的运输轨道,怎么会嵌在隧道加固层里?\"他的雨衣下摆滴着水,在泥地上汇成细流,冲刷出几片银灰色晶体——与农机合作社库房发现的播种机异常零件材质相同。
陈凡蹲身查看金属断面,发现切割痕迹异常整齐:\"隧道是世纪初扩建工程的遗留段吧?\"手机突然震动,联合调查组发来的监测图上,七个渗水点连成的北斗七星阵,正好叠合在匿名举报者提供的坐标图。当他把照片放大到第三星位,隐约看见地质样本储存库的蓝色屋顶在暴雨中反光。
\"陈镇长!\"安监站的小刘举着检测仪跑来,\"附近的磁场波动达到三级警报!\"他手里的仪器疯狂作响,显示屏上跳动的数字与林雪病房的生物电信号异常图谱完全一致。陈凡摸出密封袋取样时,发现岩缝里卡着半片烧焦的电路板——上面的条形码与周子琰捐赠的实验设备编号后缀相同。
医院重症监护室的玻璃窗蒙着水雾,陈凡隔着防护服看见钱国栋的心电图突然变成规则的方波。主治医师调出实时监测图:\"病人半小时前出现脑电波异常波动,显示出这个......\"病历本上的\"701\"字迹歪斜如蚯蚓,最后一竖拖出的墨迹里,显微镜下可见微量蓝色结晶——与污染土壤中的特殊矿物成分吻合。
\"他要见你。\"护士递过消毒手套时,腕间的智能手环突然黑屏,重启后显示的时间比标准时间慢了七分钟——工程师解释为强磁场干扰。陈凡推开病房门的瞬间,心电监护仪发出刺耳警报,钱国栋枯槁的手指在床单上抓出北斗七星状的褶皱,输液管里的药液泛着淡金色——与周子琰会客室矿物检测试剂的色谱峰重叠。
暴雨在入夜后转为冰雹,陈凡回到实验室时,发现窗台积了层黄豆大的冰粒。地质勘探院传来的三维建模图上,青岗岭隧道下方五十米处有个椭圆形空洞,容积测算与tS项目三期图纸标注的封存区完全一致。当他将空洞坐标输入污染扩散模型时,显示屏突然跳出红色警告——与矿区地下水脉图谱形成高度吻合。
\"陈镇长,有您的快递。\"值班员送来湿漉漉的包裹,发件人栏印着\"石桥村村民\"。拆开三层防水布,里面是板结的土壤标本和锈蚀的农机齿轮。陈凡用镊子夹起齿轮内侧的纤维物,在紫外灯下显出\"tS-17\"荧光标记——与样本储存库密封罐的编号同属一个序列。包裹最底层藏着半本泛黄的实验日志,第三季度特别记录页被撕去,残存的装订线孔洞排列成北斗七星状。
凌晨三点的紧急会议上,调查组干部投影出储存库搜查画面:\"三台地磁监测仪的内部存储器,存着tS项目近五年的异常数据。\"陈凡注意到仪器外壳的磨损痕迹——与隧道金属部件的氧化层剥落模式高度相似。当技术员拆解主板时,藏在电容阵列里的微型胶卷显影出地下空洞结构图,逃生通道出口竟标注在废弃气象站的老槐树下。
\"这是周子琰提供给媒体的照片。\"调查组切换画面,陈凡在民间地质俱乐部档案室的照片里,墙上挂着的防汛图用红笔圈出七个点位。照片右下角的台历停在9月17日,而真实日期显示拍摄于地质勘探值班记录存在空缺的9月12日。陈凡举起工作日志:\"那晚我在石桥村采集样本,四十多位村民可以作证。\"本子内页的泥渍经检测,与塌方现场泥浆的金属含量比例完全一致。
台风眼过境的短暂平静里,陈凡带着工程队开挖气象站地基。铁锹磕到硬物时,地下突然传来沉闷的机械运转声。挖出的密封舱盖布满藤壶状锈斑,中央的\"tS-3\"编号与钱国栋病房里写下的数字形成等差数列。当起重机的钢索绷紧时,储存库的监控突然全部失灵,周子琰的越野车在街角熄火,车载导航自动跳转到隧道渗水点的经纬度坐标。
\"气压阀锁死了。\"工程师擦着汗汇报,\"需要三重密钥才能开启。\"陈凡摸着舱盖边缘的凹槽,突然想起钱国栋总挂在钥匙串上的铜制七芒星挂件——那上面的齿痕与凹槽轮廓完全匹配。手机响起刺耳的提示音,医院传来钱国栋病危的消息,监控录像显示他昏迷前曾用输液管在床单上摆出北斗七星阵,最末端的\"天枢\"位指着病房窗帘后的暗格——里面藏着把刻有\"tS\"标记的青铜钥匙。
暴雨再度倾盆时,陈凡握着三把密钥站在舱门前。铜钥匙插入\"tS-3\"锁孔的瞬间,地底传来齿轮咬合的轰鸣,槐树的根系在震动中裸露出包裹的合金框架——那竟是七十年代轨道转向器的微型复刻品。舱盖弹开的刹那,陈凡的瞳孔里映出成排的银色密封罐,罐身\"tS\"编号与污染源追踪图谱上的热点逐个重合。最深处的工作台上,摊开着第三季度的实验日志,缺失的记载页通过三频共振解码显影出\"3号区渗水事故\",签名栏的\"钱国栋\"三字笔迹尚显稚嫩——与匿名举报信的笔迹鉴定存在二十年断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