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后的薄霜覆在青岩镇黑石村的梯田上,陈凡踩着结冰的田埂往半山腰的蓄水池赶,手电筒的光束刺破晨雾,映出水泥池壁上蛛网般的裂痕。锈蚀的铁闸门歪斜着卡在导槽里,浑浊的泥水从闸板缝隙间汩汩渗出,十几个村民正用麻绳捆住即将崩裂的池壁,锄头敲击冻土的声响在山谷里荡出沉闷的回音。
“陈主任!闸门螺丝全锈死了!”六十岁的老支书赵铁柱举着断裂的扳手,手掌被铁锈割出殷红的血口子,“水利局说维修队要等开春化冻,可麦子再浇不上越冬水就得绝收啊!”
陈凡的登山杖戳进蓄水池基座的裂缝,混凝土碎渣簌簌滚落。他攀上闸门顶部的检修平台时,结冰的铁梯发出令人牙酸的吱呀声,扑面而来的腥臭味来自池底淤积的腐殖质。值班房里,二十年前的启闭机齿轮咬合处塞满枯枝,操作杆上的红漆早已斑驳脱落,墙角堆着的“防汛物资”麻袋里,破洞处漏出发黑的陈年稻草。
“去年拨的十五万水利维修款呢?”陈凡的指尖抹过值班桌积灰,在物资登记表上划出清晰的痕迹。账本上“采购新型闸阀”的条目旁,贴着几张模糊的收据,印章上的“永固水利”四字被水渍晕染得难以辨认。
村会计孙有田缩着脖子嘀咕:“山里运输费贵,那点钱刚够换两套齿轮……”
“两套齿轮?”陈凡掏出手机调出机械配件价格,“铸铁闸门启闭机市价五千八,十五万能买二十五套——孙会计家新买的旋耕机,发票日期和采购闸阀是同一天吧?”
镇水利站的会议室暖气片结着冰碴,孙有田将一摞泛黄的奖状摔在桌上:“我们村连续八年评水利先进,陈主任这是要否定前辈成绩?”
陈凡将三份检测报告摊开在会议桌上:“省水利质检院的报告显示,蓄水池抗渗等级不足设计值一半!”他翻开泛黄的施工日志,“2016年除险加固写着‘全面更换闸门系统’,可启闭机铭牌生产日期还是1998年——需要我找审计局调当年工程决算吗?”
水利站站长搓着手哈气:“农村水利历史遗留问题多,改造要尊重现实条件……”
“现实是三千亩麦子要枯死!”陈凡点开手机里的卫星遥感图,梯田土壤含水量已跌破警戒线,“省农业厅发布干旱黄色预警,再不灌溉损失过千万!”
赵铁柱突然踹翻板凳:“有本事你自己调水来!”
“调就调!”陈凡亮出县防指的应急文件,“气象局今天实施人工增雨,水务集团派十台送水车进山——但挪用资金的证据链已经固定!”
寒潮冻裂输水管道那夜,陈凡带人抢修爆裂的主干管。手电筒光柱刺穿雪幕时,他忽然扯过装玉米的编织袋:“去养牛场借二十卷麻布!裹住水管做临时保温!”
施工队长老李急得跳脚:“麻布透风,根本扛不住零下十度!”
“外层刷水泥砂浆,内衬稻草填充!”陈凡用树枝在雪地上画剖面图,“《北方冻土区管道施工规范》附录c注明,复合保温层抗冻性能提升三倍——小王你去拌防冻砂浆!”
孙有田的侄子堵在村口:“送水车走不了盘山路,你们能变出水来?”
陈凡掏出对讲机呼叫:“武装部的履带式运输车已到镇口,县消防支队带高压水泵支援!”
村民围堵村委会那日,陈凡拖着一车滴灌设备冲进人群。他当众演示智能灌溉系统,手机App远程启动电磁阀:“看!土壤湿度传感器联动启闭,比漫灌省水60%!”
几个老汉抡起锄头要砸控制器:“这铁疙瘩能比老闸门靠谱?”
陈凡调出省农科院的对比试验视频:“内蒙古马铃薯基地用滴灌亩产增三成——咱们的旱地小麦最适合这套系统!”
手机视频里,节水专家正在讲解:“以色列沙漠农业的滴灌技术,水肥利用率达95%!”
涌泉
大雪这天的全省农村工作会上,陈凡播放旱情逆转视频。当无人机航拍显示麦苗返青时,他突然调出耗水数据:“智能灌溉使亩均用水量从80方降到30方,水电费节省五成!”
农业厅长刚要开口,陈凡已接通北京的视频连线:“水利部农水司的评估报告传过来了,黑石村入选全国节水农业十大案例!”
开闸仪式上,赵铁柱摸着崭新的远程控制系统哽咽:“守了三十年闸门,没想到在手机上看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