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好了,黑云军终于打了个大胜仗,宫里也传出了消息。这下底下老百姓可高兴坏了。
“哈哈!原来黑云军这么厉害!我之前真不知道,听说蒙古人来的时候也没多少人,在咱们大宋境内大概就三四十万,现在被黑云军干掉十多万,只剩二十万了。这下我觉得接下来的仗更有看头了。”
“对!谁能想到会有这种结果。以前我们都觉得大宋要完蛋了,好多人都跑出了临安城。我当时就想,大宋肯定不至于那样,我一直相信它,所以没走。果然,现在黑云军证明了咱们的实力,没让我失望。”
“你说那些逃跑的人要是知道了临安城这边黑云军的战绩,会不会气疯?听说朝里有些大官也跑了。他们要是逃了,职位和家产就都没了。现在我很想知道这些人知道现状后是什么表情。”
“还真别说,我们这些留下的临安人可能就要发达了。既然黑云军这次打赢了,那就说明他们真的能以一当十,不,是二十!表面上看他们才五千人,但战斗力跟十万蒙古大军没什么差别。”
大家都很兴奋,听说大宋又多了几万人马,战斗力直接达到二十多万,能跟蒙古拼一拼了。有人激动地说,说不定从现在开始,咱们就能崛起,把蒙古人赶回北方去。
还有人更豪气,说就算我们现在黑云都才五六千人,但还能继续招兵买马,再多弄个两三万,到时候七八十万大军,拿下北方还不是小菜一碟?
周围的人都听得热血沸腾,觉得要是这时候加入官府,将来肯定能成为开国功臣。谢太后也提醒大家要振作精神,现在黑云都快回来了,时间太紧,来不及搞太多排练,让大家各司其职就好。
可事情来得有点突然,从黑云都出发到回来,总共才两天时间,连宫里平时一个小节都要准备一个多月,今天这么大的场面,谢太后可是花了不少心思。她只希望这次欢迎仪式够气派、够热闹,至于具体怎么安排,只要表面功夫做得好就行。
太后见大家都没动静,就催促皇帝去迎接。可老百姓还在那里七嘴八舌,有的根本没看到黑云都回来。宫里太监听到人越来越多,急得直跳脚。
这时,谢太后下令城门中央军挥旗示意。
远处的百姓终于注意到有人在招呼,可大家说话还是乱哄哄的,跟集市似的。太监们在城外喊破嗓子也没用,最后还是靠挥旗才让大家稍微安静点。
百姓们开始跟着喊口号欢迎黑云都凯旋,但声音依旧混乱,谁也不听谁的。其实之前是练过的,可惜现在都忘光了。赵祺皇帝被太后推了一下才缓过神,扭头看了她一眼。
“哎呀!我们的黑云都明明号称有五千人呢!”
“为什么回来的就这么点儿人?难道黑云都遇到什么灾祸了?”
赵基一边说着,一边伸出手指头开始数起来。谢太后起初没太放在心上,但听赵椹这么一提,再仔细一看,前面那些黑云都果然也就两三百号人模样。
谢太后板起脸,冷冷地说:“很正常,这几百人应该是先头部队。”
“我想,既然咱们的黑云都把蒙古的十万大军给打败了,肯定也抢了不少辎重。依我看,其他的大队应该都在后头押运物资呢。”
赵基听完松了口气,觉得谢太后的话还有些道理。可当他仔细瞧那些黑云都的兵士时,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太后,这些兵士衣服乱七八糟,神情也不振作,看起来就像逃难似的!”
“再说啦,他们的手里怎么连武器和头盔都没有?我记得有个词叫‘丢盔弃甲’,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吧?”
赵基的话让谢太后又气又惊。她生气的是,黑云都已平安归来,赵基还在挑刺儿说他们的不是,简直让她难以接受。毕竟黑云都是她最看重的精锐部队,赵基贬低黑云都,就等于在扇她耳光!
不过,当谢太后认真观察黑云都的兵士时,心里又是一阵震撼。真的没错,大部分兵士不仅没穿铠甲,那些穿了的也松松垮垮不成体统,武器和头盔更是完全没有。这是怎么回事?难道黑云都真出事了?
但她看到马背上坐着的高君和陆秀夫时,一颗心才踏实下来。只要有高君在,就不会有大事发生。谢太后转向赵基,冷哼一声:
“陛下从未上过战场,不懂战场上真正的样子。大军一开拔,就是拼死搏杀。虽然最终赢了,但也耗尽全力。您平日见到的禁军整齐划一,那是因为他们还没上过战场呢。”
赵基瞅着身旁的谢太后,眉毛都竖起来了。
谢太后这话一出口,赵祺彻底震惊了。
难道真是自己错了?这黑云都明明没显出败相!
赵基知道自己不怎么聪明,此刻瞧见这些兵士,脑子一下懵了,感觉整个世界都看不懂了。
“朕……”
“朕还是不信。”
赵基小声嘟囔。
听见这话,谢太后的脸色越发阴沉。
“皇上真会硬撑!”
“这么清楚的事摆在眼前,怎么还看不清呢?”
“莫非皇帝非得说出来让大家听见,被戳穿才高兴?”
“黑云都!”
“黑云都好威风!”
城门外依旧混乱不堪,百姓没受过什么训练,全凭感觉大喊。喊的内容杂乱无章,听上去很乱。跟着谢太后的太监听见这喊声,皱眉摇头,却也没办法,只能自我安慰:好歹人多,声音倒是不小。
城门口的百姓分作两拨,分别站到两侧。
赵基与谢太后带着大臣站在城门口。卫队把大臣和百姓隔开,尽管都在同一片地儿,外头的人还是看不到里面到底在搞什么。
人群里,赵基和谢太后正激烈争论黑云都的事,周围群众压根不知道他们在聊什么,还在继续喊叫。
只有赵礼身边几个大臣听到了对话。
有人开始议论:这黑云都到底怎么回事?为什么变成这样?
难道黑云都有什么麻烦了?众说纷纭,没人得出结论。
可讨论后,他们一致同意支持谢太后的看法。
“不管怎么样,我觉得太后说得对!”
“呵呵,谁不知道皇帝脑子有点问题,他说的话咱能信?!”
太后拉着赵基走出来迎接远处的黑云都队伍。忽然听见身后大臣们的议论,太后扬起头,颇为得意。
\"皇帝你看,朝中众臣都认同我的主张。\"
\"你为何还心存疑虑?莫非你觉得一人之智,能胜过众人吗?\"
赵基听后不敢多言。他知道太后已动怒,作为皇帝,此刻若顶撞只会落个不孝之名。他虽不算聪慧,却明白这关乎自身安危。
一旁的太后见皇帝沉默,嘴角的嘲弄更深:\"你该不会真以为,满朝文武都是傻子吧?\"
\"哼!若非他们苦撑,咱们的大宋早就完啦!\"
太后还想继续说,但看到快接近黑云都队伍了,便住了嘴。她打量着眼前满身血迹的高君将军,盔甲早已被染成鲜红,完全看不出原本的颜色。战场上那番厮杀,想必十分惨烈。她心中犹豫,要不要找个借口暂时避一避。
陆秀夫见到城门口围满了人,就知道一切都完了。既然已经被发现了,逃也逃不掉,只能硬着头皮往前走。
看到谢太后和皇帝也来了,陆秀夫脑子里“嗡”的一声,彻底慌了。这下糟透了!
要是只有几个老百姓,也就算了。可以直接装作什么事都没发生,先回宫再说。关起门来,等太后消气后解释清楚,她应该也不会多说什么。
要是朝中的大臣过来,还能应付过去。先含糊其辞,回去再找太后商量对策。
但如今这种状况,远远超出了陆秀夫的预料。他万万没想到太后会在城门口摆出这么大阵仗,把城里的大部分人都召集过来迎接。
这样的场面实在太尴尬了,连太后都端着一杯庆功酒。陆秀夫怎么也不敢接,四周全是围观的百姓。如果接过这杯酒,就等于承认立了大功。
他抬头一看,只见一个黑影从城楼上摔下来,“砰”的一声砸在地上。是高君将军!
陆秀夫瞪大眼睛,张开嘴却发不出声音,喉咙干得厉害。这下麻烦了!
高君显然承受不住压力自杀了!陆秀夫更难受了,本指望他顶罪的。
不管怎么说,这事高君脱不了干系。但现在高君死了,责任全落到了他头上。该怎么办?太后问起来又该怎么说?
仔细想想,也没什么好解释的了。既然高君已经死了,结果不言而喻。
想到这,陆秀夫趴在地上,再没说话。
那些前来迎接的大臣也被吓傻了,原本想上去祝贺的,现在谁都不敢动弹。
高君忽然拔出长刀往自己脖子一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所有人都没反应过来,就连守护皇帝和太后的金俊杰也都呆住了。
等血喷出来的时候,周围围观的人才发出一阵惊呼。
谢太后也是一时愣住,傻看着手里沾满鲜血的酒杯。
完了!就这么完了!
“!怎么就死了!”她尖叫起来。
“废物!养你们有什么用?高将军就在你们眼前自尽了。”
“你们这些禁军连人都保不住。”
谢太后气急,把酒杯朝身边一个护卫砸去。
那护卫也不敢躲,被打中额头,酒水混合着血花溅满脸庞。
谢太后还不解气,又要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