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间来到了晚上九点钟,王多余用轮椅推着林丽告别她的父母,首先回到了印刷厂。
把林丽安置好,王多余开着自己的车子返回到了顾老爷子那里。
小院内十分的安静,几个屋子内的灯光也都熄灭了。
王多余轻手轻脚的去了顾晓楠那个屋子,也没有开灯,摸着黑洗漱完毕以后,静静的躺在了顾晓楠的身旁。
王多余知道顾晓南应该是没有睡着,但是他今天晚上并没有上赶着去搂着顾小楠睡觉。
各自想着心事,最后也都昏昏沉沉的睡着了。
吃过早饭的王多余,本来今天上午想去网吧看一下,网吧的布局虽然已经按照王多余的想法,变为了图纸。
但是王多余依旧不放心想实地过去看一下,今天的顾晓楠很少有的赖了床,叫了两遍也不见有什么动静。
上了车子刚打算开车走,突然林丽的电话打了进来:“臭小鱼儿你在哪?”
“我在我对象家这边呢,丽姐,大清早的有什么事吗?”
“你个王八蛋,你是一天不找事身上就不舒服是吗?”
“我亲爱的丽姐,有什么事你直接说呗,这大早上的,你都给我说迷糊了。”
林丽气哼哼的哼了一下,然后说道:“你昨天晚上给我爸和我妈看的什么破小说,两个老家伙居然看了一晚上,你是不是想要他们两个命啊?”
“丽姐你这可是冤枉我了,我哪知道他们晚上不睡觉看小说呀?”
“这事你根本也怨不到我呀,你爸和你妈不睡觉这事外人也插不上嘴呀?”
林丽气哼哼的说:“王八蛋,你少跟我油嘴滑舌的,我妈刚才打来电话,让你现在赶快去她那个编辑部。”
“去的时候记得给我妈带点早饭,老太太应该早上饭还没吃呢。”
王多余飞快的答应着,车开出去不远,还真的看到了一家包子铺。
于是王多余下了车,买了两屉小笼包子。
当王多余顺利来到了出版社的总编办公室,几个中年人在屋内正讨论着热火朝天。
王多余怯生生的敲了敲门,林丽的母亲望过来,却满脸含笑的把他叫进了屋子内。
然后指的他说:“我昨天晚上给你们打电话,让你们看的那个《明朝那些事儿》,就是这小子写的,有什么顾虑、有什么不明白的,你们就直接问他。”
说完也在不管屋内的其他人,接过了王多余带来的小笼包子,自顾自拿起暖水瓶给自己倒了一杯热水,然后老神在在的开始吃起早饭来。
“小伙子你写的这个小说,我发现里边借鉴了不少明代的史料和笔记杂谈,你能说一下具体借鉴的有哪些吗?”
王多余只是稍微的一思考,脑海中汤圆就给出了精准的回答。
“这位老师,我主要是参考了《明实录》《明通鉴》《明史》《明史记事本末》……”
王多余洋洋洒洒,一点也不含糊的说出了20余种的明代史料和笔记杂谈。
前边这位老者听得连连点头,但是有一位和林丽母亲年岁相仿的女人又问道:“小伙子你写的这个小说,时间线的跨度是什么时候的?”
王多余对着这位中年女人轻轻的点了点头,他继续说道“确切的时间线是从1344年到1644年这300年间关于明朝的历史。”
女人示意王多余继续说下去,王多余神情郑重了一些,他按照汤圆给的提示说道:
“我想通过我这个口语化的描写,让所有读者看到一个不一样的大明王朝。”
“在我的眼中,明朝应该是一个让人血性喷薄的朝代;一个光怪陆离的朝代;一个强悍而温情的朝代;一个历经劫难又恢宏大气的朝代。”
屋内的所有人听了都连连点头,王多余的一番话和这些人产生了共鸣,但是王多余又继续说道:“各位老师你们现在所看到的这些,只不过是我整本小说的20分之一吧。”
屋内的所有人为之一惊,现在这本小说已经达到了30万字,那岂不是说这本书完成之后会达到600万字。
2002年这个时代,网络小说,也就是说网文,虽然有但是不多。
而网络小说动不动就大几百万字,在2002年这个时代来说,根本就无法想象。
王多余继续说道:“我的这本小说会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对明朝1344年到1644年这300年间17位帝王和其他王公权贵以及小人物的命运进行全景展示。”
“尤其对官场、政治、战争、帝王心术会多加以描写,并且我还会对当时的政治经济、人伦道德加以关注。”
屋内的这些人又齐齐点头,都觉得王多余的条理非常清晰,语言组织能力非常强。
屋内年龄最大的那名老者一脸慈祥的看着王多余说:“小伙子,你现在手中的存稿还能有多少字?”
王多余考虑了一下这才开口说道:“这本书我写了好久,我现在手中的存稿大约能有300多万字,只不过我现在经过仔细修改的,只有100多万字。”
屋内所有人眼睛全都亮了起来,刚才大家还担心,这么精良的书,不知道作者什么时候才能凑够100万字,看来这些担心都是多余的了。
老者试探的问:“小伙子你能不能把那些已经修改完的,发给我们看一下。”
王多余没有说话,却把目光看向了林丽的母亲。
别看林丽的母亲,什么事情都完全无所谓的样子,又是吃又是喝。
但是听到老者的话以后,林丽的母亲却有些不悦的说:“高工,这样有些不合适吧?”
高工一听这话,一脸尴尬的站在那里,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这时候林丽的母亲才从会客区站起身子,回到了自己的办公桌前,缓缓的坐了下去。
并且她示意,所有人都找地方坐下来,这时候她才缓缓的开口说道:
“小鱼儿以及到场的各位同仁,我把你们叫过来,为的什么事情大家应该心里也都清楚。”
“《明朝那些事儿》我觉得写的很不错,我决定给他签下来,你们有没有什么不同的意见。”
“正好作者就在这里,咱们有什么话直接摆到台面上来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