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有限,时间紧迫。林轩决定同步推进两件事:寻找办公地点和物色早期合伙人。
他首先要解决的是“根据地”问题。继续窝在深水埗那间连转身都困难的劏房里搞研发显然不现实,不仅空间狭小,连基本的用电安全都成问题。他需要一个能放下工作台、电脑和测试设备的稳定空间。
繁华地段的写字楼租金高昂,他连想都不敢想。他的目光投向了香港那些老旧的工业区,比如观塘、长沙湾、或者新界的火炭。这些地方的工业大厦(俗称“工厦”)租金相对低廉,虽然环境嘈杂、设施陈旧,但胜在空间够大,水电供应也相对稳定,非常适合初创的科技小公司或者工作室。
他花了两天时间,跑遍了几个目标区域,最终在观塘一座不起眼的工业大厦里,找到了一个大约二十平米的小单元。水泥地面,白灰墙壁,只有一个小窗户,采光一般,楼道里充斥着各种小型工厂运作的噪音和气味。但胜在租金便宜,每月不到三千港币,押二付一,他还能勉强承受。
签下简单的租赁合约,拿到钥匙的那一刻,林轩心中百感交集。这就是他事业的起点?虽然简陋,但至少,他有了一个可以被称为“办公室”的地方。
接下来是注册公司。在香港注册公司流程相对简便,但也需要时间和几千块的费用。林轩咨询了提供注册服务的秘书公司,了解了流程和所需文件。
公司名称,他早已想好——“芯启科技(core Edge technology Limited)”。
“芯”,代表着他的初心和最终目标——芯片,尤其是作为产业基石的EdA核心技术。
“启”,寓意着开启, zowel 开启他的事业,也希望能为这个时代的科技进步带来新的启示。
“core Edge”,则融合了核心技术(core)和前沿探索(Edge)的双重含义。
这是一个寄托了他雄心壮志的名字。
在等待公司注册文件审批的间隙,林轩用仅剩的钱,购置了最基础的办公和研发设备:一张二手的大工作台、几把椅子、一台性能尚可的二手奔腾电脑(用来做软件开发和仿真)、一些基础的电子工具(万用表、电烙铁),以及他为mp3原型机项目挑选的第一批核心元器件(mcU开发板、小容量Flash芯片等)。
当这些东西被搬进那个空荡荡的小单元时,这个简陋的空间终于有了一点“科技公司”的雏形。
林轩站在办公室中央,环顾四周。墙壁还是斑驳的,空气中还残留着工业区的味道,但他眼中却充满了光亮。
这里,就是他的“陋室”。
他要在陋室之中,点燃“芯”火,开启一段属于他的传奇。
明志,更要行动。他拿起笔,在那张被他带过来的笔记本上,开始绘制更详细的mp3播放器原型机的技术蓝图,同时,也开始梳理他记忆中,可能成为他早期左膀右臂的“将才”名单。
“芯启科技”的招牌还没挂上,但它的引擎,已经开始低沉地轰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