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短发大姐也犹豫了一下,但还是十分爽快地掏了钱。
“一块钱一斤也不贵,这大冷天的,上山采菌子指不定得多费劲儿呢,姐能理解!毕竟奇货可居嘛!”
听短发大姐这么一说,原本有了退意的人又停了下来。
董华高高瘦瘦,模样又俊,看起来老实正派,大姐大叔们瞧着就舒服,加上有了短发大姐的帮衬,当下就有不少路人围了过来,
此时,一个大娘皱着眉头上前来。
“既然说得那么好,那你给我来半斤的!”
“行!大娘等着!我这就给你称半斤!”
董华笑眯眯地称了小半袋子给她。
大娘掂量着袋子里的菌子,一脸狐疑道:“你这足称吗?半斤就这么点儿?要是缺斤少两咋整?”
董华笑着道:“大娘放心,我这绝对足称!做生意讲究诚信,要是不足称我赔你三斤!”
“这可是你说的啊。”
那大娘将信将疑地扫了他一眼,把那一小袋松露拿给隔壁摊主帮忙称了称。
“怎么样大娘,我没坑你吧?”董华对自己还是很有自信的。
许是没能如愿,大娘黑着脸不情不愿地掏了五毛钱出来,“五毛是吧?给你!”
然后拿上东西一溜烟就跑了。
有眼尖地认出了那大娘,大声道:“哎呀,这人是个惯犯了!经常上别人摊位找茬,想白拿东西呢!”
立马有人应道:“不过这也说明这小伙挺实诚的,做生意不坑人!价格贵是贵了点,但人家给足斤两呀!”
“是呀!奇货可居,物以稀为贵,这小伙子采蘑菇也不容易,瞧他那手都冻成啥样了!这么看一块钱一斤也不贵!小伙子给我来一斤吧!我买了回家熬鸡汤给老头解解馋!”
最先到摊前的那位面善大姐笑着说道。
她的话音刚落,又有不少人应声。
“这松露据说也就只有冬天有,过了季节可就要等到明年冬天了!”
“真的啊?这菌子看着就鲜嫩,没想到这么稀罕啊?那我也要点!”
“我也要两斤!”
“我要三斤!”
风向忽然扭转了,一大堆人抢着要买董华的“天价”的菌子,一群人挤在一起,乌泱泱的一片,生怕晚了就没了。
董华只是笑着摆手:“大家别急,都有,一个一个来,今天要是没吃上的明天保准能有,我明天还来的!”
听他说明天还来,哄抢顿时没那么激烈了。
“哎呀!让我先来嘛!我家孙子快醒了,我赶着回家呢!”
“别啊,我也得赶着回家做饭呢。”
“别插队啊你!我早就来了!”
……
一时间,现场闹哄哄的,董华被围在人群当中,他的摊位成了集市上最热闹的摊位。
上辈子,他后来是靠做生意挣到大钱的,自然是懂不少门道儿的,以前他的对手都是一些老奸巨猾的家伙,而这些质朴的老百姓,他自然应对的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才第一回出来卖,他没准备太多菌子,这个一斤半斤,那个两斤三斤的,菌子成了炙手可热的商品,没多大一会儿功夫,竹篓子就快见了底儿。
菌子卖完,他兜里也被票子塞得鼓鼓的。
等后边儿的人排到的时候,竹篓子已经彻底空了,连一朵菌子都没了。
他只能满带着歉意对没买着的人说道:
“兄弟姐妹,叔叔阿姨们,今天的菌子已经卖完了!你们明天要是还想吃的话,我还来!还是在这个时间,还是在这里!”
听说他还要来,没买到的人顿时双眼一亮:“那行!明天这个时间我们来找你买!”
“对呀!你可千万一定要来啊!我闺女念叨着吃菌子好久了!好不容易碰到一个卖的!”
“行!大家放心!我明天一定来!”
董华笑着答应下来,紧接着收拾摊子。
他点了点钱,这没多大一会儿的功夫,他就已经有了16块钱的净收入。
这是无本买卖,但却是挣的辛苦钱,采得多就挣得多。
他打算今天下午再上虎头山的时候多采一些松露,别的品种蘑菇要是有,他也带一点儿。
毕竟一块钱一斤的野山菌不是人人都能吃得起,提供多样选择,有便宜的有贵的,生意才能更红火。
揣着十六块钱,董华又去了一趟车站,可今天没那么好的运气再碰到顺路的人了,他只能步行回去。
要是长期往来镇上,说到底还是得置办一辆二八杠才行。
下午两点半,董华回到了南门村。
他甚至还来不及跟董大成等人打招呼,把院子里多余的一个大箩筐拿上就走了。
紧赶慢赶地上了虎头山。
经过两天的摸索,他已经对虎头山的山路有了一定的熟悉,左右已经提前做过了标记,迷路是不大可能了,十分顺利就找到了盛产菌子的那一块儿地方。
有了昨天的经验,他今天特意在镇上五金店里买了一把趁手的小型铁锹。
有了这个工具,菌子挖起来效率会提高许多。
不到一个小时,他就把竹篓子以及大箩筐都给装得满满当当了。
这个季节山上的野山菌额似乎真的只有松露这个品种,他在林子里转了两圈儿,除了松露以外没有任何发现。
索性打道回府。
这一个竹篓子加上一个大筐子,怎么也得有三十几斤吧?
希望明天能像今天一样好卖。
第二天,董华又是天不亮就起来了,他刚迈出家门,身后一道低沉的声音叫住了他。
“小华,你等一下!”
是董明。
董华皱起眉头,“大哥,你怎么不再多睡会儿?”
“你又要去镇上卖东西吗?”
董明打量着董华,见他背上背着一个,手里还拎着一个。
手都被勒红了!
他双眼暗了暗:“这么多东西你拿得过来吗?我陪你一起去吧!”
说着,两步走过去把董华手里的箩筐接了过来。
董华盯着董明,深思片刻,没拒绝。
“好,那就一起去。”
往后生意要是好起来了,他一个人定然是忙不过来的。
现在,正好叫上董明提前熟悉一下。
如约到了集市,董华的摊子才刚刚摆出来,就立即围过来一群人。
打眼一瞧,有不少昨天的面孔。
这野山菌看着就新鲜,虽然不便宜,大家也乐意掏钱买账,昨天没买着的,今天都如愿买上了,个个笑得合不拢嘴。
董华怎么也没料到野山菌会这么畅销,一下子就卖得还剩下五六斤的模样。
这时,来了位中年妇女,一口气把剩下的都包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