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的老少爷们儿茶余饭后最爱唠嗑,从东市哪家肉铺短斤少两,到未央宫里又出了啥新鲜事儿。成帝在位这些年,堪称吃瓜群众的 “快乐源泉”,今儿爆个后宫猛料,明儿来场惊天动地的大事儿,剧情跌宕起伏,比平康坊的歌舞戏还精彩。街边茶馆的茶博士一边给客人续水,一边绘声绘色地讲着刚听来的八卦,引得众人纷纷围坐,瓜子壳吐了一地。
河平四年春正月,成帝一道诏令传得满城皆知,字里行间全是 “务行宽大”“禁苛暴”,说什么 “一人有罪,别牵连全家”,还关心起了农民兄弟,又是免租赋,又是收留流民,听着暖心极了。长安街头卖炊饼的老李头撇撇嘴:“皇帝老儿这话说得比蜜甜,可下面的官老爷哪个不是雁过拔毛?上次说赈灾,到咱手里就剩半碗稀粥!” 他边说边把烤焦的炊饼扔到一边,想起去年灾荒时,自己排了三天队,才领到小半袋掺着沙子的糙米。
果不其然,诏令成了一纸空文。衙门依旧该抓人抓人,该收税收税,农民该失业还是失业。流民们拖家带口往关中跑,说是能入籍安顿,结果到了地方,还得给官府当免费苦力。灞水河畔,流民们搭起的窝棚歪歪扭扭,病弱的老人咳嗽声此起彼伏。百姓们编了顺口溜:“皇帝诏令响当当,落地成空一场慌,嘴里喊着为百姓,实际苦水肚里装。” 有个流民小伙不服气,跑去官府理论,却被衙役打得头破血流,扔出衙门时,衙役还骂骂咧咧:“也不看看自己什么身份,还敢跟官府叫板!”
秋天,勃海、清河河水泛滥,浊浪滔天,大片村庄瞬间被吞没。官府象征性地开了几天粥棚,粥稀得能照见人影。饥肠辘辘的灾民们排着长队,眼巴巴地等着那一碗救命粥,可粥刚到手,就被几个地痞流氓抢走大半。这边灾情还没处理完,广汉那边就传来大新闻 —— 郑躬带着弟兄们 “造反” 了!队伍从最初的几十人,短短时间发展到近万人,连克四县。
长安的百姓围在城门口听消息,卖糖葫芦的老孙头直摇头:“这世道,官逼民反,郑躬他们怕是实在活不下去了。” 更让人无语的是,平叛的太守赵护因功升了官,得了百斤黄金,百姓们私下嘀咕:“他这官运亨通,可都是拿百姓的血换来的。” 据说赵护为了邀功,故意夸大叛军数量,还纵容士兵烧杀抢掠,不少无辜百姓惨死刀下。而那些被抓的 “叛军”,很多都是走投无路的农民,被迫无奈才跟着郑躬起事。
永始元年,后宫的瓜一个接一个。先是婕妤赵氏的父亲被封为成阳侯,五月,王莽也被封了新都侯,六月,赵氏更是直接被立为皇后,还大赦天下。长安百姓嗑着瓜子议论:“这赵氏姐妹简直开了挂,一路逆袭成后宫大 boSS,不知道使了啥手段!”
坊间传言,赵飞燕为了争宠,天天用香料泡澡,身上香气四溢,还独创 “掌上舞”,轻盈得仿佛能随风飘起。她的妹妹赵合德更是手段狠辣,据说后宫那些有孕的嫔妃,不是莫名流产,就是突然暴毙,都与她脱不了干系。太学里的儒生私下讨论:“赵氏乱内,这可不是啥好兆头,只怕朝廷要出乱子。” 有个大胆的书生甚至写了篇文章,暗讽赵氏姐妹祸国殃民,结果文章还没传开,就被官府抓去关了半个月。
成帝听了将作大匠万年的话,一心要修昌陵,说三年就能完工。结果干了五年,陵寝主体还没修好,钱倒是花了个底朝天,百姓被折腾得苦不堪言。为了修建昌陵,官府征调了大量民夫,很多家庭因此家破人亡。有的男人被征去修陵,几年都回不了家,家里的田地荒芜,老人孩子无人照料;有的女人为了给丈夫送件衣服,徒步几百里,结果在路上遭遇劫匪,被抢得精光。
成帝终于回过神来,下诏书承认错误,说不建昌陵了,还把万年打发到敦煌郡。长安百姓乐开了花,纷纷吐槽:“早该停了!这昌陵就是个无底洞,把咱的血汗钱都吸进去了。万年那家伙,妥妥的‘坑爹’选手,把皇帝和百姓都坑惨了!” 有胆大的在城门上写打油诗:“昌陵梦,五年空,百姓苦,帝王懵,万年佞,敦煌送,一场闹剧笑谈中。” 而那些被征去修陵的民夫,得知不用再干这苦差事,激动得抱头痛哭,他们终于能回家和家人团聚了。
永始二年二月,夜空中流星如雨,月底又发生日食。长安城顿时人心惶惶,不少人认为这是不祥之兆,纷纷跑到庙里烧香拜佛。成帝慌了神,赶紧下诏书让大臣们想想办法,还搞起了 “有奖救灾”:捐粮百万以上的,赐爵右更,想当官的直接补三百石;捐三十万的,赐爵五大夫…… 这政策一出,长安的富商们动了心思,普通百姓却直摇头:“咱们连饭都吃不饱,哪有粮食捐?这好处都是给有钱人准备的!”
元延元年,先是日食,接着无云却打雷,秋天又出现彗星。成帝接连下诏,又是求直言,又是选拔人才,还封了萧相国的后代为酂侯。百姓们看着这些操作,一头雾水:“皇帝这是病急乱投医,也不知道能不能管用。” 街上的算命先生生意突然火爆起来,大家都想算算自己的命运,看看这一连串的灾异会不会给自己带来灾难。
绥和三年正月,蜀郡岷山突然崩塌,江水被堵了三天。消息传到长安,百姓们议论纷纷:“这山崩可不是好兆头,怕是又要有大事发生。” 茶馆里的说书先生趁机添油加醋地讲起了故事,说山崩是因为山神发怒,要惩罚人间的罪恶。然而到了四月,长安又降下甘露,成帝大喜,给百姓赐牛赐酒。卖酒的王掌柜乐坏了:“不管啥灾异,有酒喝就是好事!” 他赶紧把店里的酒坛摆得整整齐齐,准备大赚一笔。但也有人担忧:“甘露虽好,可这世道的病根没除,好日子能长久吗?” 有位老者望着天空,叹了口气:“老天爷这是在给皇帝警示呢,就看他能不能醒悟了。”
永始三年,尉氏男子樊并等十三人谋反,杀了陈留太守,自称将军。本以为能掀起大风浪,结果很快被几个百姓联手平了,这几人还因此封了侯。长安百姓把这事当笑话讲:“这谋反也太草率了,就像过家家,几个平头百姓反倒成了大赢家。” 但也有人觉得这几人勇气可嘉,在官府的压迫下敢于反抗。
这边笑话还没讲完,山阳铁官徒苏令带着二百二十八人又 “搞事情” 了。他们攻杀长吏,抢夺兵器,一路历经十九个郡国,杀了东郡太守和汝南都尉。起义军所到之处,开仓放粮,救济百姓,深受民众拥护。朝廷派丞相长史、御史中丞前去督捕,最后被汝南太守严?平定。百姓们感慨:“苏令他们也是被逼急了,可惜胳膊拧不过大腿。” 据说苏令被捕前,曾对身边的弟兄们说:“就算死,也要让朝廷知道,咱们老百姓不是好欺负的!”
绥和元年,定陵侯淳于长因 “大逆不道” 下狱而死,廷尉孔光还奉命赐死了贵人许氏。长安街头的八卦小报瞬间传遍:“听说淳于长和许氏有不可告人的秘密,这事儿怕是牵扯到后宫争斗和朝堂权力博弈。” 有人惋惜许氏,说她本是无辜之人,却被卷入这场风波;也有人说淳于长是咎由自取:“在这权力的漩涡里,稍有不慎就会粉身碎骨。”
原来,淳于长仗着自己深得成帝信任,在朝堂上结党营私,贪污受贿,还与许氏的姐姐私通,妄图谋取更大的权力。他的种种恶行最终被人揭发,成帝大怒,将他下狱治罪。而许氏也因为与他有牵连,被赐死。这场风波过后,朝堂上人人自危,生怕一不小心就卷入权力斗争的漩涡。
绥和二年三月,成帝突然崩于未央宫。长安百姓得知消息,反应各不相同。有人说:“成帝在位这些年,荒唐事干了不少,赵氏乱内,外戚擅朝,这汉朝怕是要走下坡路了。” 也有人叹息:“虽说皇帝有不足,但好歹没经历大的战乱,咱们老百姓勉强还能活下去。”
皇太后诏令恢复长安南北郊的祭祀,四月,成帝葬于延陵。送葬那天,长安城万人空巷,百姓们站在街道两旁,看着浩浩荡荡的送葬队伍缓缓走过。有人默默流泪,有人低声议论,还有人在心里祈祷,希望新皇帝能带来新气象。
长安城依旧车水马龙,百姓们继续为生活奔波,而关于成帝那些年的魔幻故事,成了街头巷尾永远聊不完的话题,被一代又一代的人传颂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汉成帝的时代落下帷幕,但他留下的那些故事,就像长安城里的老槐树,见证着岁月的变迁,也诉说着那个时代的无奈与荒唐。长安百姓依旧过着自己的小日子,一边吃瓜,一边盼着下一个太平年景。茶馆里,茶博士又开始讲起了新的故事,而听众们,也在这一个个故事中,感受着历史的沧桑与变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