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20日清晨,京城的天空刚泛起鱼肚白,沈知意已坐进银灰色奥迪车内。导航屏幕上显示着“京城—杭城”的路线,预计车程50余小时。她轻轻踩下油门,车载智能系统自动规划出最优路线,并提醒前方加油站分布。这场跨越千里的行程,承载着她为创业者打造梦想港湾的决心。
“沈总,杭城地块审批已通过。”助理的电话适时响起,“那块地位于未来科技城核心区,毗邻阿里巴巴总部,周边高校资源丰富。”沈知意望着车窗外渐次后退的楼宇,脑海中浮现出园区蓝图:错落有致的写字楼、配备尖端设备的共享实验室、24小时开放的创客空间……“通知设计院,按照‘零租金+利润分成’的模式设计,要让创业者没有后顾之忧。”
旅途漫长,却充满意外的温暖。在河北某服务区加油时,一位开面馆的大叔认出了沈知意:“您是星宁集团的沈总吧?我儿子创业就靠您的贷款起步的!”说着,硬是往她手里塞了一保温桶热汤。类似的场景在山东、江苏不断上演,创业者们通过社交媒体得知她的行程,纷纷发来加油信息,甚至有人专程到高速路口送上家乡特产。
行车至安徽境内,暴雨骤至。奥迪的智能雨刷与自适应巡航系统自动启动,沈知意却在此时接到美团创始人的电话。“沈总,听说您在为创业者建园区,美团愿意入驻!”对方的声音带着兴奋,“我们可以共享配送资源,为园区企业提供物流支持。”沈知意当即打开车载全息投影,两人隔着千里,共同勾勒出“科技+生活服务”的创业生态蓝图。
终于,在第八次加油后,车辆驶入杭城地界。沈知意摇下车窗,熟悉的湿润空气扑面而来。手机震动,是拼多多创始人徐先生发来的消息:“老乡,我在地块等你!听说你要建‘创业者乌托邦’,我第一个报名入驻!”配图是一张泛黄的老照片——二十年前的杭城老街,两个背着书包的孩子在巷口嬉戏,那时的他们还不知道,未来会以这样的方式重逢。
抵达地块时,暮色已至。徐先生站在杂草丛生的空地上,身旁是数位扛着摄像机的记者。“知意,你看!”他指向远处灯火通明的阿里巴巴大楼,“当年我们都在杭城打拼,现在,我们要在这里打造属于年轻人的创业圣地!”沈知意举起平板电脑,智能规划系统投射出园区的3d影像:玻璃幕墙的写字楼直插云霄,屋顶农场与空中花园绿意盎然,地下车库停放着自动驾驶接驳车。
“这里不仅是物理空间,更是一个生态。”沈知意对着镜头说道,“星宁将提供免费办公场地、技术支持、融资对接,创业者只需带着梦想来。”她的目光扫过围拢的年轻面孔,其中不乏背着电脑包、眼神炽热的初创团队,“租金?我们不要租金。当你们成功时,分一杯羹给这片土地就好。”
当夜,沈知意站在地块边缘,看着手机里不断弹出的入驻申请。美团、拼多多的合作框架已初步敲定,更有数十家科技公司表达了共建实验室的意愿。远处,钱塘江的潮水拍打着堤岸,正如她此刻澎湃的心绪——这座跨越千里而来的创业港湾,终将成为无数梦想启航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