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7月6日,杭城的蝉鸣愈发聒噪,星宁工作室总部的空调嗡嗡作响,却压不住办公室里此起彼伏的欢呼声。14岁的沈知意站在巨大的电子屏前,屏幕上跳动的数字如同一曲激昂的乐章——星辰传统肉夹馍食品公司月营业额突破1200万,公司总资产飙升至六千万,全国23座城市的分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扎根生长。
“沈总,湘城传来捷报!”助理抱着一摞文件冲进办公室,“表舅主导的老字号转型项目超额完成目标,带动周边产业产值增长七千万!”沈知意接过报表,目光扫过“非遗酱园数字化改造”“百年茶行电商转型”等案例,嘴角不自觉上扬。湘城街头,那些曾濒临倒闭的老字号店铺,如今因引入智能点餐系统、开发文创周边,重新焕发活力。
此时,bb机在桌上震动起来,是宿华从湘西发来的消息:“山区物联网试点成功!茶树生长数据实时上传,茶叶溢价30%!” 沈知意快速回复:“干得漂亮!下月总部派技术团队支援!” 她想起少年在山村里带领孩子们搭建网络基站的模样,那些用竹竿和网线编织的“科技树”,如今真的结出了硕果。
突然,办公桌上的专线电话响起。是远在欧洲考察的二叔,声音透过电流传来:“知意,你的肉饼在法兰克福食品展火了!老外排着队尝梅菜扣肉口味,说这是‘东方魔法面包’!”沈知意笑着翻开笔记本,记下“海外建厂”的初步构想。窗外,星辰肉饼门店的霓虹灯牌在阳光下依然醒目,那句“传统的味道,创新的力量”广告语,正吸引着络绎不绝的顾客。
午休时分,沈知意抽空给各分店负责人群发了条bb机消息:“努力学习,提升自我!高考临近,无论多忙都别放弃学业。考上理想大学,我们一起用知识创造更大的奇迹!” 很快,回复如雪花般飞来——王思博在阿宁分店备考财经专业,陈浩计划报考物流管理,苏睛正冲刺复旦的国际贸易系……
傍晚,沈知意来到沈宅别墅。沈舒和沈宁正蹲在院子里摆弄新到的编程机器人,林姨系着围裙从厨房探出头:“今天做了你们爱吃的蟹黄肉饼!”饭桌上,沈知意分享着公司的喜讯,父亲放下筷子,眼中满是骄傲:“囡囡,你不仅在做生意,更在改变一个行业。”
深夜,沈知意坐在书房,月光透过窗棂洒在《清北五年高考真题》上。她翻开日记本,钢笔尖划过纸面:“14岁的肩膀或许稚嫩,但足以扛起一份责任。星辰的版图在扩张,而我要做的,是让每个员工、每个合作伙伴,都能在时代的浪潮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星光。”
此时,bb机再次震动,是马云发来的消息:“中国黄页用户突破百万!感谢当年的星星之火。” 沈知意望向窗外,杭城的灯火与星辰交相辉映,突然意识到,自己点燃的何止是商业版图——那些散落在各地的“星火少年”,正用知识与热血,书写着属于他们的时代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