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1月6日,北京的晨雾还未散尽,沈知意坐在星火未来实验室的露台上,将小姑沈雅婷寄来的黑金卡小心翼翼地塞进信封。寒风掠过她手中的股票交割单,上面“盈利500万”的数字在晨光中泛着墨色的光泽。bb机突然震动,是小姑发来的消息:“这么快就翅膀硬了?” 她笑着回复:“借您的东风飞起来,总要自己学会振翅。”
同一时刻,杭城沈宅别墅被冬日暖阳笼罩。13岁的沈宁坐在新笔记本电脑前,屏幕蓝光映亮她认真的脸庞。财务报表在指尖翻飞,她正用沈知意教的数据分析模型,优化星辰肉饼华东区的供应链。突然,房门被撞开,9岁的沈舒举着肉夹馍冲进来,饼屑沾在嘴角:“二姐!林姨做的梅菜扣肉饼,可香了!”
沈宁无奈地推了推眼镜:“先洗手,别把油渍弄到键盘上。”她接过妹妹递来的肉饼咬了一口,咸香的味道让她想起姐姐离家前的叮嘱:“星辰肉饼是根基,任何时候都要守住品质。” 此时,电脑右下角弹出王思博的消息:“宁丫头,华南区新店选址数据整理好了,你看看。” 沈宁立刻切换界面,手指在键盘上快速敲击。
而在北京,沈知意已经将黑金卡的快递单填好。她翻开日记本,在扉页写下:“从黑金卡到股票盈利,不是终点,而是新征途的起点。” 楼下传来成员们的讨论声,陈默正在讲解芯片散热方案,林婉清对着bb机沟通客户需求。她起身下楼,目光扫过墙上的白板——上面用红笔写着醒目的目标:“开发国产办公软件,打破国外垄断”。
杭城夜幕降临,沈舒抱着吃剩的肉饼,趴在沈宁房间的飘窗上。远处的灯火次第亮起,她突然指着窗外:“二姐,要是我开的肉夹馍店也能像星星一样亮就好了!”沈宁停下手中的工作,摸了摸妹妹的头:“会的。等你长大了,说不定能用3d打印机做肉饼。”这句话点燃了沈舒的好奇心,她立刻跳下来:“那我现在就去学电脑!”
深夜,沈宁的电脑屏幕依旧亮着。她收到沈知意发来的邮件,附件是新拟定的“星火科创基金”计划书。看着那些关于扶持国产技术、资助贫困学子的条款,她仿佛看到姐姐站在时代浪潮的前端。回复邮件时,她附上了自己整理的财务分析报告,末尾写道:“姐,星辰肉饼一切安好,等你带着新故事回家。”
与此同时,沈知意带着团队在实验室通宵达旦。他们正在拆解一台进口办公设备,试图逆向研发核心技术。陈默举着电路板,眼睛布满血丝:“这芯片架构太复杂了,但我们已经找到突破口!”沈知意打开二叔寄来的笔记本电脑,将收集到的数据上传至云端。bb机震动,是宿华发来的消息:“湘西的孩子们用你们的开源软件,做出了苗绣设计程序!”
1月10日,黑金卡寄回阿深市的第四天,沈知意收到小姑的回信。信笺上除了对她能力的赞许,还夹着一张阿深市科技园区的地图,标注着“预留地块”。她立刻召集团队开会,在白板上画出未来蓝图:“500万资金,一部分投入国产软件研发,一部分在阿深市建立分公司,打通粤港澳市场!”
杭城沈宅里,沈舒已经在旧电脑上敲敲打打。她打开沈知意留下的编程教材,虽然很多代码看不懂,但她固执地抄写着。林姨端着热牛奶进来,看着小姑娘认真的模样,笑着摇头:“慢点儿学,别累坏了。”沈舒头也不抬:“我要快点长大,像姐姐们一样厉害!”
1月15日,沈知意站在实验室的落地窗前,看着北京的初雪纷纷扬扬。她的bb机不断接收着好消息:国产办公软件完成第一版测试,阿深市分公司选址确定,星辰肉饼在东南亚市场首月销量破纪录。而此时,杭城沈宁正在给分店经理们开视频会议,沈舒则抱着自己编写的“肉饼食谱程序”,做着成为“数字饼王”的美梦。
这个冬天,不同城市的沈家姐妹,用各自的方式书写着成长的故事。沈知意带着星火团队在科技浪潮中披荆斩棘,沈宁坚守着家族产业的根基,沈舒则在肉夹馍香气与代码世界的碰撞中,埋下梦想的种子。而那张被寄回的黑金卡,不仅是财富的传递,更是两代人商业智慧与精神传承的见证。当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属于她们的传奇,仍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