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李云龙在讥讽自己,老爷子也不生气,只是笑盈盈的把新政委给领出了房间。
至于李云龙,看到老爷子这动作后,气呼呼的拉着沈泉和孙德胜在喝酒。
李云龙招呼道,
“来,沈泉,孙德胜他们没有这个福气,咱们继续喝地瓜烧。”
孙德胜有些尴尬的说道,
“团长,您这样不太好吧,毕竟人家也是政委,咱们团的二把手啊!”
沈泉不客气,直接盘腿坐在了炕上,接过来李云龙的酒,满满的给自己灌了一口。
然后这才说道,
“啊,痛快呀,还是团长的酒好喝。”
李云龙生气的瞪了他一眼,
“嘿,让你喝你就喝,你咋这么实在呢?一口全给我干没了。”
沈泉揣着明白装糊涂,
“团长,俺也不懂啊,俺就是这么实在的人,团长让我喝我就喝。”
李云龙哑然失笑,
“哈哈哈,你小子。”
然后,李云龙开始吹牛,讲述他长征时的战绩。
孙德胜听得一愣一愣的,沈泉当起了一个合格的捧哏。
刚刚还针锋相对,现在一下子事情就过去了?
咱们李团长的心可真大呀!
孙德胜也只能稀里糊涂的陪着他们喝酒,然后享受着残羹剩饭,老爷子带来的半个罐头也被他们消灭了。
路上,老爷子领着上官政委前往窑洞。
有人就问了,这个时候的政委不是赵刚吗?
赵刚在这个时候还是西北军政大学的学生,只因在前年成为了129运动的主要策划人。
然后,这才得到了火线提拔,甚至得到了前往西北窑洞学习的机会。
一九三七年的时候他还在西北这边学习呢,并且,李云龙在长征的时候就是团长了。
赵刚又没有参加过长征,又不是队伍的原始股,自然是还没有资格成为三团的政委。
……
走在乡野小路,老爷子问道,
“政委,你是从德国回来的吧?能讲讲德意志那边的情况吗?”
“我去年才回国,从小在欧洲那边长大。”
上官金虹面色惆怅,声音惨淡的说道,
“老爷子,虽然有些话很伤人,但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跟国外有近百年的差距。
若是没有出过国,我们就是井底观天罢了,出国以后,方才察觉如一粒蜉蝣见青天。”
随后,他又说到了德国。
“在小胡子的治理下,德国欣欣向荣!
德国城市建设非常厉害,高楼大厦、宽阔的街道,还有人们骑着自行车、摩托车自由自在地行走在城市中。
他们有强悍的军队,发达的工业,我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他们的水泥马路足足有20米宽……
他们的百姓可以开着小汽车,可以享受充足的食物,幸福美满。”
然后,他指着在乡间的泥巴路说道,
“而我们,还是非常落后的一个农业国家,现在考虑的问题是怎么吃饱肚子。”
老爷子都有些沉默,真正吃饱饭填饱肚子是什么时候?
中国实在是太难了。
好像还要等到80年代吧?
或许是这些年进展的太快,导致很多人都忘了,百姓在90年代末,才能闻到点肉腥味。
上官政委惆怅的说道,
“其实我特别恨自己,当年在国外为什么没有学实业?
敌人是飞机大炮巨舰,还有无数的装甲坦克车。
我看过德意志的装备,而我们自己的队伍呢?国民政府那边还可以造枪支和小型的迫击炮,还有机枪。
可是红军这边,就连子弹都是个问题,咱们只能造一些质量不好的边区造手榴弹。”
老爷子也是微微点头,有一个大概的数据。
你知道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消耗了多少子弹吗?
17亿发!这听起来像一个巨大的数字。
但事实却是,光是美军在冲绳战役中的消耗量,就已经超过了中国八年抗战中的全部弹药。
这些子弹背后,藏着的可不仅是钢铁与火药,更多的是艰苦的战斗和无数中国军人的血与汗。
从八路军到国民政府,每一颗子弹的背后,都凝聚了他们的生死存亡。
而这一切,仅仅是为了一个“简单”的目标——保卫家园、扞卫国家。
老爷子突然说道,
“政委,国内铜矿虽然少,但是也可以慢慢找,你说咱们有没有可能从国外买给造子弹的机器回来,弄点子弹的生产线?
还有,德国的毛瑟步枪确实质量不错,咱们要是能弄到生产线就好了。”
老爷子更想要德国的八十八毫米防空炮,用那玩意儿来打小日子的豆丁坦克,那简直就是易如反掌,效果拔竿见影。
上官金虹苦笑道,
“姜老,咱们能想到的国民政府那边能想不到吗?
其实,我在德国的时候就打听到一些消息,德国人让中国用猪鬃,钨矿石,桐油这些物资来换取设备和军事物资。
结果你知道国民政府高层是什么想法吗?
造不如租,租不如买,哈哈哈……清政府走过的路子,他们有些人居然还想再走一遍。”
造不如租,租不如买~例如60个德械师计划。
老爷子目光深邃,可不是嘛,真不是有的人目光短浅看不到未来。
而是利益使然,你自己造的话能够贪污多少?
如果买的话,那可不是一笔两笔的生意,这又能贪污多少?
这世上并不缺乏聪明人,后世之人尽可以嘲笑前面的人多么蠢笨,可人家就是活得最滋润的那一批。
即便是把自己玩成了海岛奇兵,可至少人家享受过了。
姜财突然想到了什么,忍不住问道,
“政委,听说你是个语言学家,精通18国的语言,我能跟您学学吗?”
上官金虹奇怪道,
“是的,我父亲就是外交部门做事,所以我学会了很多语言,
可是弱国无外交啊,当年的巴黎和会,我们中国丢尽了脸面,不仅输了面子,还输了里子。
姜老,您这年纪了还要学一门外语吗?”
老爷子点头说道,
“政委,中日之间必然会爆发大战,如果我会日语的话,有很多战术都可以用,还能劝降俘虏,
兵法有云,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咱们只有更了解敌人,才能百战百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