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庙内,经过一夜的救治和休息,李浩的高烧已经初步得到控制,体温虽然依旧偏高,但生命体征趋于稳定。
他的同学们围在他身边,脸上焦虑的神色也缓和了不少。
王雷上尉走到苏铭身边,递给他一瓶水和一块压缩饼干。
“感觉怎么样?”
他的声音带着一丝关切。
苏铭接过水,拧开猛灌了几口,干涸的喉咙得到滋润。
“好多了,队长。”
他站起身,活动了一下有些僵硬的四肢。
除了肌肉的正常酸痛,那种极限透支的感觉已经消失不见。
这种恢复速度,让王雷眼中闪过一丝讶异,但也没多问。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极限和恢复方式,尤其是在这种高压环境下。
“外面起了大雾,能见度很低。”
王雷指了指门外白茫茫的一片。
“指挥部那边传来消息,雨停了,天气会好转。我们得尽快把李浩和这些学生带下山。留在这里太危险,这破庙随时可能再塌一部分。”
苏铭点点头。
“明白。”
简单的休整和准备后,救援队决定立刻下山。
李浩的状态虽然稳定,但仍需尽快送往医疗条件更好的地方。
这次,队员们用带来的简易软担架抬着李浩。
苏铭和其他队员则负责护送那些惊魂未定的学生。
一行人小心翼翼地踏出破庙,走入浓密的白雾之中。
山路湿滑泥泞,加上浓雾影响,下山的路比来时更加艰难。
能见度不足五米,前后的人几乎只能靠声音和模糊的影子来辨认。
王雷走在最前面,凭借丰富的山地经验和手持GpS导航设备,谨慎地探路。
苏铭则走在队伍中间靠后的位置,时刻注意着那些大学生的状态。
他的脚步异常沉稳,即使在湿滑的陡坡上,也如履平地。
【超速之神】带来的不仅仅是速度,还有对身体无与伦比的掌控力。
他甚至有余力不时伸手扶一把差点滑倒的学生,或者提醒前方队员注意脚下的碎石。
队伍如同幽灵般在白雾弥漫的山林中穿行。
寂静的山谷里,只有脚踩泥泞的噗嗤声,粗重的喘息声,以及王雷偶尔发出的低沉指令。
不知过了多久,前方的雾气似乎稀薄了一些,隐约能看到山下营地的轮廓。
“快到了!”
王雷的声音带着一丝轻松。
终于,当他们走出最后一片密林,熟悉的临时营地出现在眼前时,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
医护人员立刻上前接管了李浩,将他送往医疗帐篷。
那些大学生们则被带到另一边进行安抚和登记。
苏铭站在原地,看着忙碌的营地,深深吸了一口带着雾气的清新空气。
还没等他放松下来,几个熟悉的身影就冲了过来。
“苏铭!”
是班长陈宇,还有郭飞、赵强他们几个同班战友。
陈宇冲在最前面,一把抓住苏铭的胳膊,上下打量着他,脸上的表情又是担心又是生气。
“你小子跑哪去了?!不是让你在营地待命吗?!”
他的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发抖。
“知不知道我们多担心你?!王雷队长带队出去后一直没消息,雨那么大,山那么陡!你要是……你要是也折在山上怎么办?!”
陈宇是真的急了,眼眶都有些发红。
昨晚苏铭跟着救援队出发后,他们这些留在营地的战友就一直提心吊胆,一夜未眠。
郭飞也凑上来,拍了拍苏铭的肩膀,语气带着后怕:
“是啊,苏铭,你这次太逞能了!听说你还一个人背着那个大学生走了几百米?不要命了?!”
“你没事吧?身上有没有受伤?”赵强也急切地问道。
看着战友们焦急关切的脸庞,苏铭心里一暖。
他笑了笑,挣开陈宇的手,拍了拍自己的胸口。
“我没事,班长,你看,好好的。”
他的笑容很轻松,不像是在硬撑。
“可能是……潜力爆发吧?我自己也奇怪,背着人下山的时候,感觉好像没那么累。”
他半真半假地解释道。
总不能说自己开了挂,属性点高,还有系统加持吧。
陈宇狐疑地看着他,见他确实不像有事的样子,紧绷的脸才稍微缓和了一些,但还是忍不住教训道:
“下次不准这样了!服从命令是天职!让你休息就好好休息!逞什么英雄?!”
虽然语气严厉,但话语里的关心却毫不掩饰。
“是是是,班长教训的是。”
苏铭连忙点头应着。
和战友们插科打诨了几句,心头的疲惫似乎也消散了不少。
……
与此同时,在营地的临时指挥部帐篷里。
救援队队长,上尉军衔的江启平,正向两位临时赶来的领导汇报情况。
一位是负责此次国防科大学员野外拉练的总指挥,新兵总队的总队长,大校郑宪。
另一位则是苏铭他们连队的辅导员,中尉杨毅。
郑宪身材高大,面容刚毅,常年军旅生涯在他身上刻下了深刻的印记。此刻他正襟危坐,听着江启平的汇报,眉头微蹙。
杨毅则拿着一个小本子和笔,坐在旁边,神情专注地记录着。
江启平的声音沉稳有力:
“……总队长,杨辅导员,这次山洪突发情况紧急,我们第一时间组织了救援。国防科大的学员们表现都非常英勇,尤其是苏铭同志。”
他顿了顿,看向郑宪和杨毅。
“在大巴侧翻事故现场,他主动协助我们救治伤员,并且冷静地制止了试图返回危险车辆的乘客,避免了二次伤害。”
“随后,在得知司机张建国失踪后,他不顾自身疲惫和危险,主动请缨,单独返回事故点上方搜寻,成功找到了被困在山洪中的张建国,并将其安全带回。”
“这还没完。”江启平的语气带着一丝赞叹,“鹰嘴崖有多处塌方,道路极其难行,我们接到求救信号,有三名探险者被困,其中两人重伤。苏铭同志再次主动加入我们特种救援队,在极其复杂的山路上,展现了惊人的体能和山地行进技巧,并且在现场对伤员进行了及时有效的急救处理,为后续成功转移争取了宝贵时间。”
“昨夜,鹤龙山再次接到报警,有大学生失联。考虑到苏铭同志连续作战,体力消耗巨大,我原本命令他留营休整。”江启平继续说道,“但他坚持要求参加搜救。最终,由王雷上尉带队,苏铭作为队员之一,连夜冒着狂风暴雨进山搜寻。”
“他们在信号消失点附近找到了失联学生李浩,当时李浩已经高烧昏迷,失温严重。在将李浩转移至附近废弃寺庙的过程中,又是苏铭同志,在自身体力接近极限的情况下,主动背起了体重近一百三十斤的李浩,在陡峭湿滑的山路上前行了三百多米,成功将人送到安全地点。”
“可以说,没有苏铭同志,这次救援行动不可能这么顺利,至少有数人的生命,是他凭一己之力挽救回来的。据统计,他直接或间接参与救援的人数,达到了3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