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才培养与引进层面,也需投入更多精力。海洋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离不开专业人才的支撑,要加大对海洋工程、机械制造、材料科学等相关专业教育的投入。鼓励高校与企业联合办学,打造产学研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制定课程体系,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深入企业参与实践项目,积累实操经验,培养出既懂理论又具备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同时,积极引进海外高端人才,提供具有吸引力的薪资待遇、科研环境与发展空间,吸引全球海洋装备领域的顶尖专家、技术骨干投身我国海洋高端装备制造事业,为产业注入新鲜血液与创新活力。
在产业协同与区域合作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国内各地区海洋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协同发展。不同地区在产业基础、技术优势、资源禀赋等方面各有差异,应通过建立产业联盟、区域合作平台等方式,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例如,沿海地区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与发达的港口物流条件,可重点发展大型海洋装备总装制造;内陆地区则依托其深厚的工业基础与科研实力,专注于关键零部件研发与制造,形成上下游紧密协作的产业格局。此外,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海洋产业合作,共同开展海洋装备技术研发、项目建设,拓展国际市场,提升我国海洋高端装备制造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与影响力,在国际合作中实现互利共赢,共同推动全球海洋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繁荣发展,让中国海洋高端装备制造的“名片”闪耀在世界海洋经济的舞台之上。
在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领域,要不断加大攻坚力度。持续增加研发投入,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组建联合实验室,聚焦海洋高端装备的核心技术,如深海探测技术、智能控制技术、新型材料应用技术等开展集中攻关。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从政策法规完善、执法力度加强等多方面入手,保障企业和科研人员的创新成果。鼓励企业积极申请国内外专利,对高价值专利给予奖励,营造尊重创新、保护创新的良好氛围,让创新成为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提升我国海洋高端装备制造业在全球技术竞争中的话语权。
在产业服务与配套设施建设上,同样不可忽视。完善金融服务体系,针对海洋高端装备制造业投资周期长、风险高的特点,开发专属金融产品,如长期低息贷款、产业投资基金等,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加强海洋装备制造产业园区建设,优化园区内的基础设施布局,如建设高标准的码头、物流仓储设施等,提高产业园区的承载能力与运营效率。同时,大力发展海洋装备售后维护、技术咨询、人才培训等配套服务产业,形成完整的产业服务生态链,为海洋高端装备制造业的稳健发展提供全方位保障,助力我国海洋高端装备制造业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以坚实的产业实力为我国海洋事业的长远发展筑牢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