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彼得堡的野望:西化狂潮与帝国崛起(1689-1796)
第十三章 巨人彼得的斧头:从莫斯科到波罗的海(1689-1725)
第四节 法典熔炉(1715 - 1721年)
一、铁火洗礼
1715 年,圣彼得堡造船厂内热火朝天。彼得高高抡起大锤,重重砸向一口青铜钟。这口钟可不简单,它来自诺夫哥罗德,是有着千年历史的古钟,其钟声曾在留里克王朝的加冕盛典上悠扬回荡。随着锤落,青铜钟逐渐熔化,滚烫的铜汁如红色的洪流般浇入战舰龙骨。与此同时,汽化的圣咏在车间内久久回荡:“叮——当——改——革——”。
新舰“法典号”盛大下水,船艏的雕像竟是彼得自己的青铜面容。这尊青铜脸大张着嘴,口中喷出硫磺烟雾,那景象极为震撼,吓得波罗的海的鳕鱼群集体改变游向,纷纷朝着挪威海域游去。
庆典期间,混入其中的瑞典间谍心怀不轨,偷偷往熔炉里撒入旧派圣灰。谁料,新铸的火炮开火时,炮弹在空中炸裂,竟炸出东正教的经文,这些经文形成的烟雾反倒成了俄军的烟幕弹。彼得见状,放声大笑道:“上帝都改信西化派了!”当晚,冬宫举行盛大宴席,每道菜都浇着铜汁酱,贵族们一边咳着血,一边还强忍着赞美这独特的“工业风味”。
二、活体法典
为了编纂《国家规章》,彼得下令将议员们统统锁进琥珀厅。琥珀厅的地板下,埋着烧红的法典模具,只要有议员打瞌睡,就会被烙上条款编号。外交大臣的屁股上印着《第 38 条:禁止用胡须擦墨水》,海军上将的后颈则烫着《第 127 条:旗舰马桶必须镀金》。
旧派刺客趁着夜色前来袭击,却惊愕地发现议员们已然和法典融为一体。他们的皮肤条纹在遇到危险时会自动发光,眼睛就像活体墨水槽一般。刺客的匕首刚刺入财政大臣的胸口,《关税法》便如喷泉般从他的血管中喷出,瞬间把刺客浇成了一个税收标本。彼得晨跑路过时,顺手把这个标本挂在了参政院的门楣上,当作改革的吉祥物。
三、会说话的大炮
在里加湾俘虏的瑞典巨炮“北方女王”,被彼得改造成了一个自动辩手。只要往炮膛里塞进三磅哲学书,它就能用拉丁语、俄语和醉鬼语辩论西化的利弊。有一次,它与莱布尼茨隔空论战,连发五枚带有《微积分》注释的哑弹,把柏林科学院的屋顶轰出了一个正十七边形的大洞。
旧派信徒偷偷往炮里灌圣水当作冷却液,没想到大炮突然用教会斯拉夫语背诵起《反改革宣言》。彼得不但没有发怒,反而满心欢喜,他命人把这门哑炮改造成了移动忏悔室。贵族要是犯懒,就会被塞进去听十遍《论勤劳是美德》,出来的时候,耳垂都被震得好似勤勉徽章一般。
四、青铜子宫
彼得嫌弃贵族的子嗣身上“莫斯科味”太重,于是建起了全封闭的“西化育儿舱”。婴儿们泡在伏特加与咖啡混合的液体里,耳边听着德语摇篮曲,眼前是法国建筑图纸的投影。有个伯爵千金刚满月就会画凡尔赛宫的平面图,却把自己的亲妈认成了荷兰乳牛。
旧派农妇偷偷往营养液里掺入桦树汁,结果培育出了会进行光合作用的绿皮婴儿。这些“植物人”贵族白天晒晒太阳就能饱腹,夜晚皮肤还会发出荧光用来阅读《国事诏书》。彼得得意地将他们命名为“改革新人类”,直到有一天,他们集体在冬宫花园扎根,还开出了不伦不类的郁金香。
五、尼什塔特烟花
1721 年签订和约的那个夜晚,彼得把瑞典国旗撕成引信,点燃了从全国收缴来的旧礼仪书。火焰如巨龙般窜上三百米的高空,在夜空中炸出一个会撒金币的双头鹰烟云。金币纷纷落地,落地后竟变成了带着女皇头像的蛀虫,这些蛀虫把传统长袍啃咬成了蕾丝睡衣。
旧派长老在边境点燃回应的篝火,火光中浮现出冰雕的莫斯科公国版图。彼得醉醺醺地朝着火堆撒尿,令人惊奇的是,滋出的竟是被熔化的瑞典王冠金液。外交官们忙着用合约纸折成小船,放进尿渍形成的金河里比赛。英国大使的纸船载着《贸易协定》,沉得最快。
【历史棱镜】波兰逃奴卡佳在涅瓦河洗衣服时轻声哼唱:“沙皇熔了旧钟造新炮,我们碎了骨头铺新道,问声波罗的海水哟,咸的是泪还是笑?”她捶打衣服溅起的水花里,沉浮着未熔尽的铜钟残片,这些残片恰似这个一半辉煌一半狰狞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