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二爷没等四少他们出门,就安排起了事情,让人把这两台机子用布盖严实了,装船运去他的织坊,这事交给了王麻子;接着和朱寿一起去了工坊,韩头和马木匠一路上把机器制造的进度讲了一下,只道现在已经有新机子各三台,全力开工可以四天三台的速度造出来。
朱二爷回头问朱寿:
四少带回来的那些工匠呢?能不能用?
朱寿道:
都已经安顿下来了,随时可以干活了。不过四少爷吩咐过这些人不能离开浏河湾基地,我也觉得不能放他们出来,否则会有麻烦。
朱二爷点头道:
小四考虑的周到,是不能让他们离开,韩头,你安排几个人过去,按照小四的方法,把一部分零件拿去浏河湾那里做,别重复了就行,也别遗漏了,我这里先各要三十台这新机子,每天把零件都运到我那里去安装。没问题吧?争取每天装三台。
韩头想了想答道:
没什么问题,只要人手足够,材料到位,我让马师傅和朱师傅各带上几个徒弟去浏河湾那边,负责他们原来的那部分零件制造和验收,我这里原来的那些人除了造一部分零件,还要负责去二爷这里的安装,应该不会乱,这样的话,三天后就应该能达到每天三台的产量。
朱二爷笑道:
行啊,就这么安排,朱寿你负责居中协调和原料的供给,银子什么的去找你那个兄弟,四少刚才都发话了,别抠抠索索的,哈哈!
朱寿呵呵的笑道:
爷,多久没看到您这么开心了,这几年您这头发都愁白了,老汉我心里一直担心啊,这下终于放心了。
二爷叹道:
还是这小四有本事啊,父亲眼光真是准,这下我们布坊要好好赚他一笔,终于翻身了。
朱寿道:
二爷,不是赚他一笔,你看四少招了这么多人,这以后的生意我是想都不敢想啊。
这主仆两人一路上聊的开心,脚步也轻快了许多,奔着他们的光明钱途快步而去。
四少此时正在船舱里抱着二丫腻歪呢,丫鬟和小厮们都很知趣的躲去了舱外,四少虽然很想现在就把二丫给办了,但后世五十多年的经历告诉他还是要再等等,自己现在这具身体还是个毛都没长齐的小屁孩。只要他不太主动,二丫也没胆子主动办了他,所以四少非常享受现在这样和二丫两人卿卿我我,两小无猜,青梅竹马的暧昧情愫。
两人腻歪一阵后,本着有便宜不占白不占,有免费劳力不用白不用的腹黑心态,四少把自己整理的学校简体字教材草稿让二丫誊抄了一遍,他已经计划好以后在自己的势力体系中必须推广使用简体字,这不但可以提高交流的效率,更可以起到保密安全的作用。二丫开始还不时地会问他一些繁简转换的问题,抄到后面这种问题也越来越少了,他就出舱去找徐大牛和书童聊天,让他们把这次审查工匠的情况汇报给他,两个人拿着登记册逐一叙述工匠的情况,四少静静的听着,时不时提出些疑问,对一些有疑点或遗漏的敦促两人作出标记,日后进一步调查核实。在这样一顿忙活下,时间变得飞快,不知不觉中他们被一阵震天的爆竹声惊到,二丫从船舱里钻了出来,见岸上远远的接亲队伍,吩咐船队靠了岸,拉着四少的手就往岸上一座院落跑去,边跑边解释:
那就是招娣的娘家,我哥来接亲了。
四少吩咐跟上来的徐大牛,让他回去跟船继续去前面不远的陈家村。大牛犹豫了一下,回去和船老大说了,自己和书童又跑回来跟在四少身后。
新娘家是一座两进的院子,青砖青瓦的房子,很齐整很扎眼,和周围的村落都离的很远,显得有点孤单。房子后面不远有一大片砖窑,四少知道这是新娘家开的窑厂。
二丫拉着四少进了院子,院子里也挤满了人,四少只看到一个认识的人,是今天新郎的老丈人,二丫拉着四少给老窑工行了礼,就把他留在了院子,自己进了新娘的闺房,老窑工上上下下惊讶地打量了四少一会儿,就拉着他进堂屋里让了一把椅子给他坐了,让人上了碗清茶,又忙去了。四少四下打量起屋里的陈设,这屋子比普通人家的堂屋大好多,屋子里已经坐了好些人,除了八张椅子,好些个都席地坐在蒲团上,也有站着的,约有五六十人。堂屋正中奉着一尊弥勒佛像,墙上挂了一幅观世音画像,和普通的观世音站在莲花座的画像不同,这观音菩萨是坐在白莲座上的,两边挂了幅对联:真人真善悟空保家乡,无怨无悔长生奉老母。
这时门外也响起了喜乐声,爆竹噼里啪啦的响起来,等停了,四少看到自己的大舅哥身穿皂衣,胸前一颗大红绣球,后面跟着两个妻弟,大步走进来,给端坐正中的老窑工夫妇连磕三个头,道:小婿拜见岳父岳母大人,今日黄道吉日,小婿如约前来迎娶令爱,还请岳父岳母大人准许。
老窑工笑着把陈家老大扶起来,连连说道:
准了,准了。
门外司仪见状,高声道:
新娘上轿。
一群女孩子簇拥着一身大红嫁衣披着红盖头的新娘,慢慢的由人扶着,从侧屋出来,进了堂屋,跪倒给二老磕头,然后起身由别人扶着坐进轿子。
起轿。
爆竹声喜乐声瞬间响起,四个棒小伙子抬起轿子,吆喝着号子,四步一回头,甩着花步,抬着轿子出了院子,丈母娘此时一声嚎叫,扑在门框上,呵呵哈哈,啊哟喂,我的儿啊,开心的嚎哭了起来。
新娘家和新郎家也就隔着三里地,接亲的队伍浩浩荡荡,吹吹打打,兴高采烈地回到了陈家村。
喜乐声让整个村子沸腾了起来,陈家里里外外拥满了人,四少和二丫好不容易挤进了陈家,小孩们嘴里欢叫着:看新娘子咯,看新娘子咯,司仪高高的声线压过了所有的喧闹:落轿,接新娘,跨火盆,进门,过槛,拜,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入洞房,宾客入座,开席。一套程序之后,新郎在两个弟弟的陪伴下,一桌桌的敬着酒。四少被安排和自己的丈人坐在堂屋里的主桌,一桌都是组长组老的长辈,村里的老童生也凑在这桌,不断地给四少敬酒扯着八竿子打不到的话题。四少一边应付着一众老头,一边仔细看着墙上的那幅弥勒画像,在密密麻麻的题字之中,小小的白莲两个字显得格外刺眼。
等这一桌子的菜大部分都进了四少的肚子,见二丫又被母亲拉到房间里说话,还没等酒席散去,四少就叫上陈家老三老四,带着自己的两个贴身随从出门坐船又去了三里地外新娘的娘家,弄的几个人都一头雾水,不知道这个时候去那里要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