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日一大清早,天空中还下着小雨,没有了前几日的酷热,朱府上下就早早忙碌了起来,府外的船码头周围隔夜就停了十来条乌篷船,朱福指挥着家丁们把一个个箱子从宅子里抬去了码头,朱禄则调度着船只,分批让船工挑上了船,等货物都上了船,朱府上下呼啦啦自老太太而下几十口人全都聚在码头送别,舅母徐何氏带着云儿抹着眼泪在丫鬟婆子们的搀扶下,登上了船,在不断和岸上的人挥帕告别后,船队缓缓地离开了朱桥。
朱煜申拜别了祖母,又一一和父亲,二伯,四叔道别,众人自是一番鼓励和叮嘱,带着两个妻弟与赵太医父子同上了一条船。
淅淅沥沥的小雨,让江南水乡笼罩在一片青灰色中,虽然只是七月初,自昨天开始天气却突然凉爽了起来,朱煜申知道这是明末着名的小冰河期在作怪,本应盘踞江淮的副热带高压不但虚弱,而且被来自遥远北方的冷空气硬是压制的南移。江南这片区域在崇祯末年是连年的涝灾,炎热的夏天就这样突然结束了,如此反常的气候终会带来可怕的灾害和瘟疫。
和赵太医同船是朱煜申刻意为之,在启动了一声雷电之后,朱煜申回到了现代,恶补了些明末疫病和古今中医名方的知识后,朱煜申就和赵太医聊起了医道。
赵太医起先还是简单的敷衍,想这个瘦弱的年轻人能有什么医学见识,可当朱煜申从华佗的麻沸散,张仲景的四逆汤谈到李时珍的青蒿治疟疾,赵太医父子已经完全惊讶的目瞪口呆。接着朱煜申直接把细菌说搬了出来,说自己以后会造出一种叫显微镜的神镜,到时一定让赵太医来开开眼。
赵太医不以为然,而他的儿子小赵郎中却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诘问道:
按四少爷所说,细菌是充满在我们身边的,那为什么我们不是一直生病呢?而是有时才生病?
四少爷笑道:
不是所有的细菌都是致病的,有些还是对我们身体有益甚至共存的,我们祖先已经慢慢适应了很多细菌,只有一些特殊细菌才会致病,而且一定要趁着我们身体虚弱或者受伤的时候才能致病甚至死亡。比如:打仗时会在箭头上涂抹粪便或者腐臭的尸液,所沾染的细菌就会从伤口处进入人体发生感染,而我们人体会通过发烧和这些细菌进行战斗,有些人身体强壮能够熬过去,身体弱的就熬不过去。其实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救治,比如清洗处理伤口,减少抑制进入身体的细菌数量,甚至找到一些药杀死细菌救治伤者的性命。
赵郎中听着觉得很有道理,不断点头,而赵太医却反驳道:
这箭头上是因为有铅毒,这是我们杏林界公认的,不能作数。
四少爷见此,说道:
那我再举个例子,女人生孩子的时候,有经验的稳婆会让人烧一大锅开水,然后把毛巾等一干接生用品都在开水中泡过再用,这样生完孩子后,女人大都不会有发热的状况。而如果用的是冷水,生完孩子后,女人大多会得产妇热,很多最后一命呜呼。这就是因为开水由于高温能杀死细菌,冷水中的细菌没有被杀死。
赵太医听了不觉大惊,因为他的确有这样的经历,之前也是百思不解,这下突然觉得豁然开朗,
四少爷接着道:
两位神医以后肯定会碰到这样的病例,完全可以考校我刚才说的话。我和你们打一个赌约,如果证实了,两位以后一定要答应我一个要求,放心当然不会是什么你们做不到,或者违法的营营苟苟之事。我只是希望你们来我今后办的学校里来教书育人,多多的培养医生,成为一代医学宗师,开创一个远超古人的医学新时代。
赵太医父子惊诧的看着眼前这位十天前还奄奄一息的半大小子,现在却突然有了如此广博的知识,有着如此长远的见识,用如此激情动人的言语,让赵太医这般历练丰富已经自觉养气功夫了得的人也不觉心潮澎湃,小赵郎中更是觉得在自己面前突然打开了一道全新的医道晋级之门,让自己有了为之探索的强烈冲动。
良久之后,赵太医道:
一言为定,只要四少爷召唤,我会带着我的全家老小投奔于您。
两人笑着举起右手,击掌盟誓。
陈家两位小妻弟一直在旁边全程静静听着三人的对话,越听越听不懂,而最后也终于明白了自己这个姐夫竟然在医道上让两位名医敬佩不已,两个人越来越觉得自己这个姐夫非常高深非常厉害,简直佩服的五体投地。
朱煜申知道自己已经成功的把这几个人收服在自己的手下,以后可以为自己所用。心里也很是高兴。
在船上用了午饭不久,船队就已经到了松江府地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