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风裹着咸腥味,像一只无形的大手,“呼呼”地卷过龟船残骸,那残骸在朦胧的月光下,像是一头巨兽的骨架,显得格外狰狞。萧云天攥着铜片的手背暴起青筋,那铜片在他手中被攥得微微发热,触感冰冷而粗糙。
郭启正要凑近看个究竟,远处村庄突然传来打更梆子“梆梆梆梆”敲了四声——寅时三刻不该有的动静,那梆子声在寂静的夜里传得很远,带着一丝诡异。
\"灶灰铁匣里七月初三戌时。\"萧云天用带血的帕子裹住铜片,那带血的帕子触感黏腻,抬脚碾碎沙地上残留的浪花纹,沙粒在脚下“沙沙”作响,\"算上潮水涨落,够他们把二十姓鱼符送到该去的地方。\"
二十八个青壮士兵跟着他们摸进渔村时,晨雾像一层薄纱弥漫着,隐隐约约能闻到熟桐油味儿,那味道带着一丝刺鼻。萧云天在村口碾米石臼旁顿住脚步,食指抹过凹槽里凝结的褐色痕迹,那痕迹触感干涩而粗糙。
郭启闻了闻,鼻子轻轻一皱,摇头:\"不是牲畜血。\"
当第五户人家门楦上出现浪花纹水渍时,萧云天突然拽着郭启闪进柴垛阴影,柴草在他们身后“簌簌”作响。
两个戴斗笠的汉子抬着竹篓从巷尾拐出来,篓缝里漏出的海草还沾着新鲜贝肉,海草带着海水的湿凉触感,还散发着浓浓的海腥味。他们经过的泥地上,隐约留着车辙压出的三短一长刻痕。
\"倭寇尸体左手小指切口平整,是快刀。\"萧云天贴着土墙挪到晒鱼架后,土墙触感粗糙而冰冷,盯着竹篓底部晃荡的麻绳结,\"这绳扣是水师辎重营专用打法。\"
正午烈日像一个大火球炙烤着大地,烤得盐田泛白,盐粒在阳光下闪烁着刺眼的光芒。萧云天蹲在废弃灶台前,用断箭拨开灰烬里的螃蟹壳,灰烬“噗噗”地扬起,带着一股焦糊味。昨夜庆功宴剩下的醉虾,此刻正在陶罐里泛着诡异的青紫色,那颜色在阳光下显得格外阴森。
他突然把铜片按在灶壁某处,缺损的棱角与砖石上经年累月的刮痕严丝合缝,砖石触感坚硬而冰冷。
\"三年前三姐用这镇纸砸过我。\"萧云天突然冷笑,\"她说萧家儿郎宁可断头也不能当睁眼瞎。\"
郭启正要接话,晒场方向突然传来孩童嬉闹声,那声音清脆而欢快,在寂静的盐田边显得格外突兀。
七八个总角小儿追着藤球跑过,最瘦小的那个绊倒在萧云天脚边,露出后颈处指甲盖大小的浪花纹刺青,那刺青的边缘微微泛红,带着一丝刺痛感。
当藤球第三次滚到盐仓拐角时,萧云天抬手止住要捡球的亲兵。
他盯着藤球表面发黑的竹篾,竹篾触感粗糙而坚硬,突然抽出郭启的佩刀劈开球体——潮湿的椰棕芯里裹着半张潮汐表,墨迹晕染的戌时旁画着带缺口的满月,那纸张触感潮湿而绵软。
\"今晚有月蚀。\"郭启话音未落,盐田闸口突然传来落闸声,那声音“轰隆”作响,震得人耳朵生疼。
原本在修补渔网的几个老叟齐刷刷起身,握梭子的手背同样浮起浪花纹,那梭子在他们手中显得格外沉重。
萧云天摸出铁匣里的鱼符,对着日光细看篆刻的姓氏,鱼符在阳光下闪烁着金色的光芒,触感光滑而冰冷。
当看到\"林\"字最后一笔特意加粗的刻痕,他瞳孔骤缩——三日前刺史府暗格密信上的火漆印,正是林氏宗祠独有的双鲤纹,火漆印触感温热而黏稠。
\"二十姓对应二十艘龟船。\"萧云天将鱼符按在盐田水渠闸口,青铜卡榫咬合时发出清脆机括声,那声音“咔哒”作响,在寂静的盐田边显得格外清晰。\"难怪要算准月蚀时潮位。\"
暮色降临时,萧云天和郭启离开盐田,沿着蜿蜒的小路,海风渐渐变得更强劲,他们向着海神庙的方向快步走去。一路上,路边的野草在风中“沙沙”作响,月光洒在地上,像是铺上了一层银霜。他们趴在海神庙屋脊上,屋脊的瓦片触感冰冷而坚硬。
郭启数着盐仓方向陆续亮起的六盏气死风灯,第三盏灯突然晃出三短一长的光斑,那光斑在黑暗中闪烁着,像是一双诡异的眼睛。
萧云天按住他拔刀的手,从怀里摸出半块鱼符,鱼符在他手中被捂得温热,触感光滑而冰冷。
月光照在符节缺口处,正与铜片磨损的纹路重叠成完整的浪花纹,那浪花纹在月光下闪烁着神秘的光芒。
当第七盏灯在戌时初刻亮起时,海面传来龟船特有的橹桨声,那声音“哗啦哗啦”作响,像是一首低沉的战歌。
萧云天把染血的帕子系在腕上,指尖擦过腰间新换的镔铁刀——刀柄缠着的鲨鱼皮,还留着三姐当年亲手烫的防滑纹,鲨鱼皮触感粗糙而坚韧。
萧云天抓住郭启手腕往海神庙后墙贴去,三指扣住屋檐垂下的缆绳,缆绳在风中微微晃动,触感粗糙而冰冷。
月光被云层吞没的瞬间,两人顺着绳索滑进盐仓夹缝,绳索在他们手中“吱吱”作响。
发霉的盐包后传来倭寇换岗的窸窣声,那声音“窸窸窣窣”的,像是老鼠在黑暗中爬行。萧云天从鱼篓里摸出两只醉虾掷向相反方向,醉虾在地上“噗通”一声落下。
\"东瀛人的暗哨该换班了。\"郭启用刀尖挑开苇席,盐仓地板上二十七个酒坛摆成北斗状,酒坛在昏暗的光线下显得格外神秘。
最末端的酒坛盖子上沾着墨绿海藻,正是三日前沉船残骸里特有的马尾藻,海藻触感湿滑而黏腻。
子时潮水漫过闸口时,三十名亲兵扮作渔夫扛着渔获靠近盐仓,海水在他们脚下“哗哗”作响。
萧云天蹲在盐田引水渠里,将最后三枚鱼符插入石缝,石缝在他手中触感粗糙而冰冷。
青铜机括转动声被浪涛遮掩,盐仓北墙突然塌陷出半人高的缺口——正是三年前漕运衙门秘密修建的应急通道,那塌陷声“轰隆”作响,震得人耳朵生疼。
赵敌方残余举着火把冲出来时,郭启带人从腌鱼池底破水而出,水在他们身边“哗啦哗啦”溅起。
二十八个青壮士兵的腰刀在月光下泛着桐油光,刀刃都特意磨出与倭寇佩刀相似的锯齿,刀身触感冰冷而锋利。
混乱中萧云天踩着盐垛跃上房梁,镔铁刀劈断悬挂的渔网,三百斤咸鱼轰然砸翻正在装船的敌人,咸鱼在地上“噼里啪啦”地散落。
\"林氏的账本藏在双鲤纹火漆印里。\"萧云天踩住赵敌方残余首领的右手,刀尖挑开他衣襟内衬。
鲨鱼皮缝制的夹层里,半张潮汐图正与藤球里找到的残片严丝合合缝,\"你们在找的龟船龙骨图,早被三姐刻成镇纸压在刺史府案头。\"
海风突然转向时,二十艘修补好的龟船从礁石后转出。
船头新漆的浪花纹在月光下泛着磷光,每艘船桅杆都绑着三日前缴获的敌舰旗帜,旗帜在风中“呼呼”作响。
盐仓顶上燃起三支响箭,沿海十八个渔村同时亮起篝火——正是用敌军暗号伪装的平安信号,篝火在夜空中熊熊燃烧,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
七日后码头庆功宴上,萧云天把玩着新制的鲨鱼皮刀鞘,刀鞘在他手中触感光滑而柔软。
三姐送来的密信突然从鞘口滑落,信纸浸过桐油,在烛火下显出隐藏的舆图,信纸在烛火下“滋滋”作响。
图上标注的泉州港货运路线旁,赫然画着与浪花纹相似的螺旋标记。
\"郭启,明日去市舶司查查近三个月的胡椒税单。\"萧云天将密信凑近烤鱼的火堆,焦痕逐渐显露出半阙货船调度诗,那纸张在火中“噼里啪啦”地燃烧。\"有人想在漕粮里掺私盐,用的还是我们剿匪的路子。\"
海浪拍打新修的堤岸,发出“啪啪”的声响,二十姓渔民捧着鱼符来换户籍册,鱼符在他们手中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萧云天摸着腰间新增的系统积分,目光落在港外那艘挂着暹罗旗帜的商船上。
船头水手系缆绳的手法,分明带着水师辎重营特有的三重反手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