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哲到姑姑家第一反应就是大,他从没见过有哪户人家能住上这么大的房子。
不过平日里听爸妈聊天他也知道,姑父以及姑父的哥哥都是顶有本事的人,所以住这么大的房子也就不奇怪了。
小秋对于哥哥的到来十分开心,拉着文哲给家里人介绍了个遍。
所有人都很和善,文哲能感觉到这是个和自己外公家完全不一样的地方,没有攀比,不会瞧不起人,也不会因为他是个孩子就不拿正眼瞧他。
\"伯伯,我哥哥来了,我把他带来让你认识认识。\"叶传礼本来正在书房看文件,被突然闯进来的侄女的这番话逗笑了,哪有人这么直白的。
再转头看一眼一旁惴惴不安的文哲,想着是不是自己的表情太过严肃,吓着孩子了,忙露出了个和善的笑容:
\"是小哲吧,欢迎到家里来做客。\"
\"叶伯伯,您好,我是文哲。\"
\"我知道,在家经常听你姑姑和囡囡提起你。好孩子,到了家里不要客气,缺什么就跟你姑姑说,或者让囡囡跟大伯母说也可以。\"
\"好的,谢谢叶伯伯。\"
文哲没想到这位父亲母亲提起来肃然起敬的大人物,私底下竟然这么和蔼可亲。
\"大伯,您什么时候能忙完呀,小秋都没见到您休息过。\"
\"乖孩子,大伯忙完就休息了,你带着哥哥在家里好好玩。叫上你梦声姐和则伊哥一起,今天你就是个小主人了,要照顾好你小哲哥。\"
\"大伯,我会的,您工作吧,我去玩了。\"
小秋边说边拉着文哲蹦蹦跳跳离开了书房。
叶传礼在后面无奈摇头,平时再听话,也还只是个五六岁的孩子,一举一动都在暴露本性。
不过他喜欢看孩子这样,无忧无虑的多好。不像则安,小小年纪经历了那么多事儿,到现在他心里对儿子依旧有亏欠。
总觉得这么些年孩子受了太多委屈,自己唯一能做的也就是把前路铺好,让孩子以后的路能走的尽量平坦一些。
文父出院的时候叶传义去了省外参加会议,没能亲自来接,倒是叶传礼派了自己的司机前来。
老爷子感到很惶恐,总觉得占了公家的便宜,又害怕这样会不会对女婿的大哥不好。
文娟在一旁劝了好大一会儿:\"爸,您放心吧,大哥不会违反规定的,您就放心坐,关键是您现在的身体也不适合坐自行车后座颠簸。\"
文博也在一旁帮腔,再加上老爷子好意思让司机小伙子在一旁等太久时间,也就厚着脸皮坐了上去。
胡同口的人看到老爷子坐着汽车回来,纷纷凑上前去看热闹。
\"老爷子,好些了吧,下次可不能再这么拼了,还是身体要紧。\"
\"文叔,这是您女儿女婿给安排的吧,您真有福气,女儿女婿都孝顺。\"
\"老文,你这可真排场,我们都还骑着自行车呢,你就已经坐上汽车了,咱们胡同独一份儿啊。\"
文父听的有些不自在,他平日里沉默寡言,很少有被当做话题中心的时候,所以面对这样场景,有些不知道该怎么应付。
文娟要上班,所以没跟着回来,文博虽然心有成算,但也不是会应付这种场面的,最后还是叶传礼的司机出面帮忙应付过去的。
\"各位叔姨哥姐,文叔刚出院,身体还比较虚弱,医生说不适合在外面久待,大家问题太多,也不好就这么站着回答。
您诸位先容我们送文叔回家安置安置,大家稍后要是有什么想唠的,欢迎来家里做客。\"
小伙子也是胡同里长大的,最是了解这些大爷大妈,个个八卦重规矩又不愿意吃亏。
他们有好奇心是真的,但要是让他们到家里去,没一个愿意的。
毕竟文父现在是病号,大家都一个胡同口住着的,过去了再怎么说也不好空手,最少也得拿几个鸡蛋吧。
所以好奇心和鸡蛋孰轻孰重他们还是能分得清的,除了关系真好的几家,别家是不愿意上门的。
几人到屋里的时候三奶奶已经把卫生收拾好,饭也做好了。
文博这次倒是聪明了一次,昨天晚上文娟交代说大哥的司机会帮忙送父亲回家,他就连夜赶回来拜托三奶奶帮忙张罗。
毕竟叶家大哥的司机也不是一般人不是,搁平时他们也是接触不到人家的,这次专程过来送父亲,再怎么说也要好好招待。
不过文父和文博极力挽留,司机还是没能留下,对方一直推脱要回去接领导外出,害怕耽误对方工作,父子俩也就没再坚持。
这次病重大儿子跟着跑前跑后,脏活累活全部自己揽下来,没让他妹妹插手。
文父看在眼里,心里多少有些松动,态度也温和了不少。
\"吃过饭你也去上班吧,我一个人在家就行,这几天耽误不少课吧。\"
父亲久违的关心让文博内心感慨万千,他有时候心里有小算盘是真,但对父亲弟弟妹妹的心也是真的。
\"没事儿,我跟同事换课了,不影响什么。\"
文父心里一盘算,那他这段时间岂不是,不是在医院照顾他就是在学校上课,顿时严肃起来:
\"你这样连轴转,身体怎么吃得消,再说了,你也不小了,小哲跟你媳妇还指着你呢,你不爱惜自个儿的身体等着谁替你爱惜。\"
文博知道父亲这是心疼自己:\"爸,你放心吧,我知道轻重。平时没事儿了我就多抽空休息,刚好今天下午没课,我待会儿收拾完就去睡,您有事儿了就叫我。\"
文父看他自己有安排,也就不多管了,只要不耽误休息就好,他平日里最怕的就是给孩子们添麻烦。
叶家其他人在老爷子住院的时候就已经前去探望过,只有叶传礼因为工作原因,迟迟没能抽出时间。
即使是休息日,也很难抽出空,因为总有各种各样的文件等着他去看,等着他去指导。
直到文父出院的第三天晚上,他才抽出时间单独上门探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