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心吧,婶儿给你拿药的时候长着心呢,每次给你拿的都是外形完全不同的药,等放回去的时候婶儿再检查一遍,保准不会出错。\"
这样的小把戏并没有骗到柱子多久,才半年的时间就被柱子给拆穿了:\"婶儿,你不用再给我变着花样换了,我都看了,这些药根本吃不出来什么问题。\"
听柱子这么说,文娟无奈笑了起来:\"你这死孩子,心里明白就行了,还来拆穿我。咋滴,想把你师傅拍死在沙滩上?\"
柱子听文娟这么说,连忙摆着两只手:\"那我可不敢,婶儿。\"
\"逗你玩的。\"文娟一边整理手中的草药,一边跟柱子说话:\"学校那边都结束了?你韩老师回学校了吧?\"
\"韩老师刚开学就回去了,不过她以后不教我们了,听说被学校安排去教初一的学生了。\"柱子说着说着失落的低下了头:\"老师肯定对我们很失望。\"
文娟看这孩子心情又低落了起来,就把手中的活放下安慰他:\"年前你爹不是还让你带了十来个鸡蛋去看你韩老师吗?你不是说韩老师还留你和另一位同学在家里吃饭?\"
\"可是我带去的鸡蛋老师都没收,不是生我们的气是什么?\"
文娟简直要被这小兔崽子给气笑了,到底是小孩子,看问题比较浅显。
\"你韩老师她是老师,肯定不能收你们的东西,要不然那成什么了,说出去也不好听。\"
柱子还是有些不理解:\"可是去年冬天我奶摔断了腿,我们家鸡蛋不够,不还是我传义叔给弄的鸡蛋,好几十个呢。我都听我娘说了,传义叔连钱都不收。\"
\"那你娘跟没跟你说过我生妹妹的时候。坐月子有快一半的时间都是你娘照顾的,而且红鸡蛋也是你娘准备的。
你还小,不懂,咱们两家相比起来呀,你爹帮我和你传义叔的更多。有时候看问题不能只看表面。
你看古往今来,老师是不是都被放在了道德的制高点?那他们享受了来自社会上人士的尊重和崇拜,相应的是不是也要约束自己的行为,对得起人们的尊重。\"
\"可是我韩老师并没有受到什么优待,你看她都被人欺负成啥样了。\"
听这孩子说话文娟就知道他又钻牛角尖了,这孩子哪都好,就是性子有些耿直,不像他爹似的,比较圆滑。
估计这点是随了红霞姐了,因为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柱子他奶奶更是他们家顶顶聪明的人。
\"那也是只是这几年,你看你小的时候,没出这些事,老师是不是十分受人尊重呀?就算是现在,不也有人很尊重老师吗,你们家就算是个例子。
所以呀,老师就好比是一份特殊的职业,一个特别的身份,你干了这行,就要承受这行所带来的一切,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
就像你当了医生,治病救人就是你的责任,你能因为这个人不是个好人,或者他前两天骂了你两句你就不救了吗?\"
\"那肯定是不能的,他骂了我两句,我也不能看着他受病痛折磨不管。
不治病救人,那我学医干嘛?\"听了文娟的话,柱子好像有些明白了。
过了会儿他又叫起了文娟。
文娟心里暗暗叹气,这孩子真是没完没了了。
\"婶儿,那我去上学了,平时你忙着弄药给乡亲们治身上的痛,谁来照顾妹妹呀?妹妹现在会爬了,前两天还掉床磕着头。\"
文娟听完柱子的话有些感动:\"搁普通的小孩能去上学早就高兴的忘乎所以了,没想到他还记得囡囡没人带。不愧是传义给囡囡选的异父异母的亲哥哥。\"
\"放心吧,那是你在这咱们刚好有空,我才想着弄点草药给乡亲们喝,你要是去上学了我忙不过来就弄少一点,只给老人还有身体弱的人喝。\"
\"婶,你能这样想是对的,不过我看只给身体弱的人喝就行了,老人也不用给他们,像我家南院的奶奶,发起火来我爹都拽不住,身体好的很,压根不用喝。\"
文娟知道,柱子说的老太太是李良她娘,知道自己教柱子学医还来闹过一回,后来魏支书当着全村人的面说柱子在卫生室不领一点工分。
并且到成人之前这孩子不管干不干活,都不领村里的口粮,她这才消停。
这等于是魏支书当着全村人的面说了要养这个儿子到十八岁,这年头没几家能做到,明眼人也都知道魏支书这是被老太太给架上去了,不得不这么说,不过大多数人也都乐见其成。
现在十一二岁的半大小子能当个成年人来用了,魏支书情愿养着儿子,那就让他养去呗,谁让人家就这一个儿子,养得起。
也因为这事儿,柱子都快恨死这老太太了,本来没成年的孩子就算是不上工,也是有口粮可以领的。
可现在自己就成了家里完完全全吃白饭的人了,要不是叶传义和文娟劝着,这孩子可能还真就赌气不学医了。
不过好在学有所获,文娟通过这半年的观察,发现这孩子在医学方面领悟力是很高的。
不过文娟还是叮嘱他,学医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只这半年是成不了事的。
\"放心吧,婶儿,我去学校也不会忘了看医书的,我昨天已经炒了两章了,拿去学校下课了看,等过星期,寒暑假还有麦假的时候我就回来找你学习。\"
经过上次魏支书在村里说了那番话后,柱子就不愿意去干村里的活了,又没有口粮可以拿,魏支书顾及自己的身份,还想让孩子去。
叶传义一句话就把他的念头浇灭了:\"孩子干活是能让李家老婆子后悔自己说的话,还是让村里人都服你?去也是白干,说不定还会被人怀疑孩子偷偷占队里的便宜。\"
人性就是这样,魏建国其实也都明白。但放不下自己的身份,不过被叶传义这么一说索性也就不去管了。
柱子虽然不去干队里的活,但平时去山上打柴,帮文娟挖中药,给他奶奶挑水,从来都不说一个累字,可见也不是个不能吃苦的。
反正叶传义这是越来越欣赏这孩子了,用他的话说:\"柱子哪哪都好,配当我们小秋的\"亲哥\",就是性格有些太过耿直了,我们小秋可不能教成这样,容易吃亏。\"
经过半年的相处,小秋对她\"亲哥\"的依赖都超过叶传义这个老父亲了,一度让他很不服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