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娟只得在家教小秋,小小的人已经能背十几首古诗,会写一家人的姓名了。
\"小秋,你吃的什么呀?好吃不?\"
南院魏民家的大丫头现在小秋面前眼巴巴的看着她手里的大白兔。
\"好吃。\"小秋边说边把大白兔剥开塞到了自己的嘴里。
文娟在一旁看的有些好笑,这丫头护食护的紧,平时的零食只有妞妞能吃的到。
昨天下午叶传义把家里的饼干给了会计家的孙女一块,小丫头气的嘴上能挂油壶,半天都没理她爸。
\"小秋,快进屋里来,一会儿妈妈带你回家。\"
趁着小秋在屋里玩铁皮盒子的时间,文娟偷偷给了那姑娘两块大白兔。
小丫头拿着大白兔美滋滋的回家去了,这已经是她来的第四次了,每次文娟都打定主意不给,但看着孩子渴望的眼神,心里又不落忍,毕竟才比小秋大两岁。
\"妈妈,昨天她奶奶蒸的包子,不给我吃。\"
文娟听了心里乐的不行,这是学会告状了呢。
\"呦,她怎么不给咱囡囡吃呀,你早点跟妈妈说,妈妈就不给她糖了。\"
文娟听到女儿哼的一声,装模作样的上前去哄:\"下次买吃的,妈妈给藏起来,只给咱囡囡一个人吃,柱子哥跟妞妞也不准吃,好不好。\"
小秋一听不给柱子哥吃,瞬间从文娟怀里起来了,一本正经看着他妈:\"柱子哥最好,给柱子哥吃。\"
\"好,等买了饼干,你分柱子哥一块最大的。\"
小秋这才露出满意的笑容。
卫生室今天一整天都没来人,不过文娟逗着小秋玩,时间也消磨的很快。
总感觉昨天还抱在怀里牙牙学语,今天就已经能跟大人告状了。
文娟对于小秋说的并不生气,毕竟大家都不富裕,有了吃的自然紧着自家孩子。
要是自己好不容易才得块糖,也舍不得分给其他人,肯定是要留下来给女儿吃的。
这糖能大方给出去,也不过是因为得来的容易罢了
晚上回去文娟明显感觉叶传义心情很好,是那种由内而外的完全放松。
\"怎么了,又有什么好事儿?说出来给我们母女也乐呵乐呵。\"
\"爸爸,乐呵乐呵。\"
叶传义捏捏女儿的脸,又给文娟拿了块糕点才开口:\"囡囡有弟弟了。\"
叶传仁去年来信说打算在云南结婚,那姑娘父亲跟大哥是朋友,目前也在新疆。
对方听说传仁去了云南,就托叶大哥去信让传仁帮忙照顾着点闺女。
据传仁说两人相隔不到20里,平日里他会隔几天去看姑娘一次,有时候帮着做点农活。
一来二去的就处出了感情,按说是差了辈的,但传仁毕竟是老来子,两人年纪也只相差4岁,凑成一家并没有什么不好。
姑娘父亲极为乐意,说是以后不给大哥当哥了,和老爷子一辈儿,改称叔字辈了。
不过叶传义他们心里也都清楚,对方去信让传仁照顾闺女的时候,约摸心里已经存了这个念头。
毕竟小姑娘家家的,一个人在那边家里又怎么可能放的下心,万一以后回不去了,和传仁两个人也能有个照应。
大哥当时跟传仁说的时候,话里话外也带了这个意思。
对这姑娘他们兄妹几人都很满意,虽然没见过几面,但姑娘父亲他们都是知道的。
为人极其正直,想必教出来的女儿也差不了。
文娟一听叶传仁得的是一对双胞胎,心里更是稀奇:\"你们家也没听说有双胞胎呀?\"
\"婷婷有一对比她小两岁的双胞胎弟弟。\"
文娟听到这里才觉得有些合理:\"我就说嘛,怎么这么凑巧生了对双胞胎,原来是人家婷婷给咱们家带来的好运。\"
\"那她两个弟弟现在在哪?跟顾婷她爸一起吗?\"
听到文娟提起顾婷弟弟,叶传义心里有些沉重:\"大儿子顾鸣早些年被人给害了,一直没找到凶手,小儿子跟着他妈在娘家。\"
文娟有些纳闷:\"他们一家这是断绝关系了?既然婷婷她外公家能收留她妈,怎么不能收留婷婷呢。\"
\"那丫头自小在她爸肩头长大的,父女俩感情好的很。开始死活不愿意走,后来想走也走不掉了。\"
文娟心里也不由得唏嘘,要是早知道和她爸离得这么远,当初还不如去外公家呢。
心里也更心疼婷婷:\"婷婷才20岁,传仁也年轻,猛的照顾两个孩子也不知道这两个人能不能顾得来。\"
对于这点叶传义倒是不怎么担心,早在两人结婚的时候,叶传仁就打了申请到顾婷那边去。
那边环境更为艰苦,而且传仁情况不一样,当初是自己主动要求支援建设的。所以申请到更艰苦的地区,地方上肯定是支持的。\"
传仁手里不缺钱票,婷婷也不用下地,到时候用东西交换,请其他知青帮帮忙也就扛过去了,他们需要做的就是给这俩人备好后备物资。
叶传义让文娟托魏大娘从村里的老太太手里收棉花,很多人不愿意拿来换,毕竟棉花得来不容易。
不过有些人家里人口多,吃的都不够,也没心情管穿的,自然也愿意拿棉花来换粮食。
文娟给两个小子一人做了一套棉衣,两个毯子。之所以没做太多是因为她知道红衣肯定也会准备。而且剩下的棉花不多了,也不够再做一身。
于是就请人帮忙把剩下的棉花做成了马甲,留着给小秋天冷了穿。
随着衣服寄去的还有叶传义好不容易换来的粮票,这边他摸得熟,还有王冉打配合,想背地里搞点全国粮票的门道还是很多的。
但传仁那边未必有这么乐观,这年头粮票在哪里都是香饽饽,想来想去也没再准备其他东西,定期寄过去一些粮票比什么都强。
毕竟这边不如京市,一些珍贵的吃食,红衣自然会给他们准备。
四岁的小秋已经有了美丑观念,马甲拿回来人家就目不转睛的看着。
小人精一看这么小的马甲就知道是给自己做的:\"妈妈,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