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武开了荤,一晚上都不想歇,打了三十年光棍,总算是尝到甜头了。
以至于小夫妻俩直到天快亮了才睡下,睡过了大中午都没起来。
宋轻雨不饿,但是馋口甜的了,从冰箱里拿了个半熟芝士出来吃了,然后洗澡洗头洗衣服,衣服都烘干拿出来了,忙活了好久才睡下。
今天可不怕有人会来打扰她了。
等一觉睡醒,宋轻雨出了空间,先是把昨天剩的一些饭菜喂给来福。
来福又长胖了些,现在是一条威武的土狗,尾巴卷卷的,眼睛上有两个黑色印记,像极了眉毛,远远看去就像是个表情包似的。
宋轻雨瞅了瞅于悦的房门,他们还是没起来。
于是宋轻雨烧了点热水,又扫了扫地,今天不用去上班,她就在家里歇着。
想到昨天的红包,宋轻雨就回屋把红包给打开了,看到里面的数目,心都跳了一下。
王红武这么大方呢?!
但是里面还有一张纸条,宋轻雨抽出纸条来,上面写着几行小字。
【这是于风给你留下的钱,还有我给你的开门红包,谢谢你照顾阿悦】
宋轻雨捏了捏那纸条。
啧啧,这王红武原来是个看起来糙,但实际上心细的男人。
她也没想着推脱这钱,开门红包是不能退回去的,为了防止她不要这钱,王红武都想到这招了。
于风,于风。
她把钱拿出来数了数,说不上自己是高兴还是不高兴。
把钱放进抽屉里锁好之后,宋轻雨继续去到厨房里看炉子。
最后是水烧开了,活干完了,来福追着黄婶子的鸡都追累了,人还没起。
来福实在是好奇,钻进屋子里把人给喊醒了。
于悦出屋子的时候,两颊通红,宋轻雨只假装没看见。
两人都去洗漱了一下,又将昨天的剩饭剩菜都热了热,对付着吃了口。
这夫妻俩的结婚流程简单多了,不用接亲,不用回门,倒是省事。
王红武在于家屯又住了一天,白天宋轻雨就继续去上班了,但晚上宋轻雨还是回空间睡觉的。
连着来福都在门口捂住了自己的耳朵。
王红武折腾的动静真不小,也是,这么大个头,动静大也正常。
第三天,王红武带着于悦回了部队,又在部队摆了席,请战友们好好吃了一顿。
在部队住了两天,于悦才回来,新嫁娘的气色就是好,满面红光,看得宋轻雨忍不住要打趣她。
于悦偷偷给宋轻雨说道:
“我都看了!干净得很!”
宋轻雨笑得捂住了肚子,还不错!敢放胆去看!
如今已经是下地干活的时节,每天村子里的喇叭雷打不动地放广播,催促村民们下地干活。
宋轻雨也听着广播声起床,去卫生室上班。
小芳吃中药恢复得不错,宋轻雨就没给开西药,调整了方子继续调养着。
于风依旧没有任何来信。
黄婶子捡了那高粱苗和黍子苗,给做了几个笤帚,一个用来刷锅,一个用来扫炕,一个用来扫地。
宋轻雨还学会了扎鸡窝,不过那窝给来福了,来福长大了,原来的窝躺不下了。
日子就这么平平淡淡的过着。
六月初,宋轻雨的生日到了。
原主的生日是六月三日,宋轻雨自己的生日也是六月三日。
这时候不兴过生日,但于悦一直记得。
但是这时候过生日没有蛋糕蜡烛一说,于悦就亲自给宋轻雨做了一碗长寿面,里面有一个煎鸡蛋。
“小妹,生日快乐!”
宋轻雨下班回到家,见到这碗面,还没有想过自己还能过上生日。
见于悦把面条端过来的时候,她眼睛有些发热。
“姐,你怎么知道今天是我生日?”
于悦指了指墙上的挂历。
“年前换日历的时候,我就特意把今天那一张给折了个角!原本是想带你去市里过生日的,但是你得上班,我腿脚又不利索,再来我想给你个惊喜,就没提前告诉你!”
宋轻雨接过热腾腾的面条,擦了擦眼角。
于悦摸了摸她柔软的头发,温柔道:
“吃了这碗长寿面,要健健康康的!”
“嗯!”
宋轻雨混着眼泪吃完了面条,上一世的她都没有人记得她的生日呢,就连她自己都会忘记。
被人惦记的感觉真好啊!
到了六月中旬,黄婶子去市里参加了儿子的婚礼。
婚礼非常盛大热闹,黄婶子也没有真的什么都不给,给新儿媳包了三百块钱红包,给儿子买了块手表。
其实黄婶子家存款多得很,三个工人,儿子女儿每月往家里各寄十块钱,丈夫寄三十五块钱,她每个月自己吃饭花销只用两块钱,一个月能攒不少呢。
之前卖了参分得些钱,于风也总贴补些钱给她,她都没有花。
这么几年下来,存款那是多多的。
但是说好了大头的钱以后要给女儿于红的。
于牛结婚的时候也没要父母的钱,说是给老两口留着养老,倒是心安理得让媳妇儿一家全出了。
但他们再怎么不要,做婆家的不能真的什么都不给,黄婶子知道这个道理的。
厂长一家是没想到,一个农民居然能拿出几百块钱来给自己的女儿,对着于刚和黄婶子夫妻俩,总算是没有黑着脸。
毕竟现在一个农户家里,能有个一百块钱存款都很了不得了。
他们以为是于牛一家掏空了家底为了表示诚意,也算是重视自己的女儿了,心里平衡了许多。
厂长一家确实是是看不起农村人,但是婆家的好意他们也不是不懂,几百块钱对于他们来说也不是小数目了。
之前因为不想婆家掺和进来,是觉得农村人丢人,要不是女儿回家哭闹耍脾气,说非要于牛不嫁,他们是绝对不会答应的。
以至于婚礼之前,两家人都没有正式见过面。
婚宴上见过之后,厂长一家才知道,原来于牛一家除了黄婶子还在农村里,一家有三个工人,脸色又缓和了许多。
到底是没那么丢人了。
但也只是客气而已。
面对亲家不冷不热的态度,于刚和黄婶子老两口都没有说话,说到底,这是儿子自己的选择。
他们老两口做了最大的让步,只能做到这份上了,要他们点头哈腰去讨好亲家,实在是做不到。
农村人也是有骨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