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独孤家族紧锣密鼓地筹备建国事宜,诸多事宜需稳步推进,尤其建国一事急不得。
至少要等其他四座城池落成,否则连个像样的治所都没有,实在难以成事。
时光流转,两年光阴匆匆而过,其他四城终于全部建好了。
眼下,独孤城的城主之位由雄霸担当。
待建国之后,第一任皇朝之主必然是雄霸,如此一来,雄霸自然不再适合继续担任城主。
那么,谁来接任这一职位呢?目前在独孤城内的几个儿子中,除了威霆、威曜、威嶂不在,其余都在城中。
按照年龄排序,威远和威瀚进入了考量范围。
在攻打灵波海和青羽宗的两场战争中,四子威远都有参与,而五子威瀚却未曾涉足。
雄霸不让威瀚参加并非毫无缘由。一来是年龄因素,威瀚只比威骁大两岁,都才二十多岁,修为处于玄丹期。
威瀚各方面表现较为平均,没有特别出彩之处,既不擅长斗法,兵略也很一般。
但威瀚有一个突出的优点,那就是平易近人、心地善良,十分容易相处,和家中仆从都能融洽相处,是独孤家少有的“大善人”,雄霸估计威瀚连一只鸡都没杀过。
雄霸反复思索,觉得让威瀚担任独孤城城主较为合适。独孤城离家族近,即便威瀚刚开始做得不够好,家族也能及时提供帮助。
再看北边的轩辕城,虽然防御有轩辕殿帮忙分担,但治理仍需雄霸派人。由于轩辕城靠近石人族,肩负着防御石人族的重任,让威远去担任相关职务再合适不过。
剩余三座城池的城主人选亦已确定。
望西城由独孤威曜负责监督建造,此城定位为准军事重镇。威曜曾参与征灵波海与青羽宗之战事,且统领玄甲营,实战经验与统兵能力兼具,由其担任城主最为合适。
青羽城坐落于原青羽宗宗门旧址,由独孤威霆主持建造。此城灵气充沛,分山上仙城与山下凡城两部分——仙城多为修仙者居所,凡城则聚居凡人。
作为仅次于独孤城的区域重镇,青羽城不仅承担着区域发展核心的职能,更肩负支援望西城的战略重任。长子威霆行事稳重,统筹能力突出,由其执掌城主之位可确保城池发展与战略支援的双重目标落地。
镇海城位于独孤城南、青羽城东南,由独孤威嶂负责建造,同样定位为准军事重镇。此城向南可监视红鸾派动向,向西直面灵波海,战略位置险要。
威嶂曾参与征伐灵波海与青羽宗的战役,对区域局势熟悉,由其担任城主可有效把控军事防御与威慑的平衡。
虽看似雄霸将城主之位尽授予子嗣,但此安排并非任人唯亲。逸云大陆长期以宗门、家族为主要势力形态,本土缺乏专业管理人才,世俗治理体系近乎空白。
加之威曜、威霆、威嶂均有实战阅历,在军事重镇的特殊需求下,家族子弟反而是更可靠的管理者。
当然,雄霸诸子皆非擅长治理之人,因此各城实际管理需依赖外部人才输入。
所幸凡道院历经多年发展,已培养出一批熟稔人事与行政的治世能才,可填补管理缺口。
此外,家族正值初创期,战事未休,现行军政合一的制度便于随时整兵备战,属特殊时期的过渡性安排。
雄霸心中明晰,待天下平定,这套制度势必要因时制宜、推陈出新。
鉴于五座城池的城主皆由独孤家族子弟担任,且均持有家族令牌,是以不再另行发放官职令牌。
为完善城池治理架构,每座城池需各选拔一文一武两个关键职位:
- 文职官员:授予“天芮”官职令牌,主掌政务民生、文书典籍及资源调配等事宜,需兼具治世之才与统筹能力。
- 武职官员:赐予“天魁”官职令牌,负责城防军事、治安维稳及应急调度,须有勇有谋、深谙兵略。
此外,针对城中修仙百艺之士(如丹师、炼器师、符篆师等),凡愿为家族效力者,皆授予“天巧”官职令牌。此举既认可其专业技艺对家族的价值,亦通过制度化身份绑定,将其纳入皇朝体系。
通过“家族令牌+官职令牌”的双层架构,独孤家族以令牌为纽带,将核心权力、政务军事与修仙技艺三类角色紧密联结:
城主代表家族掌控全局,文武官员分管具体职能,百艺者以专长赋能发展。
三类令牌形成制度性链条,使官僚体系、修行力量与家族利益深度捆绑,如同共乘一辆战车,在权力架构与资源整合层面实现“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共生关系,为家族基业的稳固与扩张奠定组织基础。
雄霸与独孤信商议后,依照此规划,在正式建国前便着手调配人手,前往各城履职。
此次分派的官位中,既有修仙者,也有凡人。
目前来看,武职皆由修仙者担任,而文职起初并无修仙者愿意涉足——修仙者若无利益驱动,通常专注于修炼以谋长生。
但当他们发现担任文职亦有实际好处后,不少人萌生了任职意愿。
只不过,文职需经选拔,不出所料,最终多数文职岗位由凡道院培养的凡人占据。
这一局面令众人惊诧不已,毕竟让凡人管理修仙者,在常人眼中堪称奇事,更招致不少修仙者的不满。
然而,在独孤家族的强势武力威慑下,这些不满者也仅敢私下发牢骚而已。
此般布局实则源于独孤信的长远谋划。
自凡道院成立至今,已近二十载光阴。当年独孤信曾放出话来,凡凡道院的普通凡人,若能悟道,便收为亲传弟子。
但时至今日,尚未发现任何一个凡人具备悟道之资。
独孤信心中颇为焦急——他始终坚信凡人亦有悟道之可能,却至今未得印证。
一番深思熟虑后,他意识到:
若让凡人仅在课堂之上闭门造车,毫无实际阅历加持,悟道一事几乎难如登天。
于是,他大胆提出“凡人管理修仙者”的策略。
在他看来,唯有让凡人深度介入修行体系,在实际治理中熟悉灵脉运转、功法体系乃至修仙界的规则逻辑,沉浸式观察世界的本质,才可能打破认知壁垒,在接触“道”的过程中触发意想不到的突破。
这一举措看似颠覆常理,实则是为凡人开辟一条跳出传统修行框架的蹊径,寄望于通过实践与思考的碰撞,点燃凡人悟道的火种。
独孤信自获“天罡三十六”大神通至今,已近二百载光阴。
然而,诸般神通仅参至小成境界,欲再进一步,却似千钧重担压于身前,难如登天。
在他眼中,凡道院并非仅仅培养治世人才的学府,更是他叩击大道之门的关键契机——此乃关乎证道突破的核心布局,容不得半分马虎。
他始终坚信,这世间必有白日飞升、立地成道之玄机。
而凡道院的存在,恰似一块试金石:
让凡人以非修行者之身介入修仙世界的肌理,在红尘烟火与玄妙大道的碰撞中,或许能窥见寻常修士视而不见的天机。
这种“以凡触道”的大胆尝试,既是对传统修行路径的颠覆,亦是他在漫长瓶颈期里寻得的一缕曙光。
毕竟,若困于固有境界的窠臼,终难勘破大道真意;唯有另辟蹊径,方能在混沌中寻得那一线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