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艺的路远非一路坦途。
寒冷的冬天,凛冽的风像刀子一样刮在脸上,我们的手都冻得红肿,连工具都很难拿稳。
有一回,我们要制作一个比较重要的木构件,计算的时候我和阿强粗心大意,没有核对好数字,结果做出来的木材尺寸完全不对,一大块好木材就这样被浪费了。
阿强看着被浪费的木材,自责得差点哭出来,他懊悔地说:“都怪我,怎么这么粗心呢。”
我也非常懊恼说:“是我的错,我要是再仔细核对一遍就好了。”
小萱在旁边安慰我们说:“没关系啦,人都会犯错的,我们以后仔细一点就好了。”
李师傅知道后并没有过多责备我们,而是语重心长地说:“犯错不可怕,重要的是能从错误里吸取教训。”
“这块木材虽然可惜,但你们要把这次失误深深地记在心里,以后做事要更加谨慎细致才行。”
这件事让我们三个都深受触动,从那以后,我们在做每一个工序前都会反复核对计算。
年复一年,在不断的学习与实践中,我们都在慢慢成长。
阿强在木工的力气活上越发得心应手,他的技艺在力量与技巧上达到了很好的平衡;小萱在细节处理方面独具匠心,那些精致的榫卯结构到了她手里就像是艺术品一样精美;而我也在整体构思与全局把控方面取得了进步,能很好地规划一个木建筑的结构框架。
学习满三年,我们相继出师了。
虽然达到出师要求,但我感觉木匠活还差点意思,于是我打算再找个师傅学习学习,精进一下技术。
这位师傅的木匠坊位于小镇的偏僻角落,是一座略显陈旧、却散发着浓厚木香的大房子,周围堆满了各类木材,散木成材,都是师傅精心挑选存积下来的。
在这儿,也有几个学徒跟我一起学习。
师傅技艺极为高超,一眼就能看穿木材的质地优劣、纹理走向,这使得他在木匠圈里声名远扬。
然而,师傅的性格比较严肃,对我们这些学徒的要求极为严格,毕竟他眼里容不得半点模糊,对待木匠手艺,那是纯粹的敬畏与追求极致。
有一次,师傅要教我们做那种精致复杂的雕花衣柜。
他站在工坊中央,手持一块木板,面容冷峻地讲:“这雕花啊,最讲究线条行云流水,一丝一毫都不能有差池,你们可别以为这是简单的事儿,就像我们这木匠的手艺招牌,砸不得。”
一位学徒小声嘀咕:“师傅,这可真难,要学好得多久啊?”
师傅严肃地看了他一眼:“做事情别先想难不难,要想怎么做好。”
“按我说的,从简单的图形开始,不断练。”
到我们自己动手时,我雕的线条宛如蚯蚓爬行,根本做不到顺滑美 观。
我自己看着都觉得糟糕,不由丧气地说:“师傅,我咋就不行呢?”
师傅走过来,皱着眉看了一眼,非常严厉地说:“你这是基本功都没打好,平时练的时候肯定没用心,手没有协调性,眼睛也没个数,这么简单的东西都做不成样子,还谈什么后续发展?”
说罢,他亲手演示了一遍,每一个动作都精准无误,木雕刀划过木板,就像笔锋在纸上舞动,速度很快却没有丝毫差错。
我心里感到很惭愧,只能默默点头,重新练习起来。
还有一回,我们在处理衣柜框架的榫卯结构时,我自作聪明想尝试一种新的连接方式。
师傅过来检查后,立刻就变了脸色,板着脸说道:“谁让你这么做的?”
“榫卯乃是木工的精髓,我教你们的都是上千年传承下来正确可靠的方法,你这样瞎搞是对木匠手艺的不尊重。”
“重做!”
他的声音里没有丝毫商量的余地,那严肃的眼神让我不敢再有半点异议,只能老老实实按照师傅传授的规范去重新打造榫卯结构。
不过,严师出高徒,我们也在师傅这般严格的教诲下慢慢成长。
在制作一张木桌的时候,我不小心把桌腿凿偏了,当时就慌了神。
师傅过来检查进度,看见凿偏的桌腿后,脸色一沉:“怎么这么不小心?”
“这都是上好的木材,每一处都有它存在的价值,不能随便浪费!”
我紧张地站着,不知道该说什么。
师傅沉思了一会儿后说:“你得自己想一个补救的办法,这也是在教你学会对自己的错误负责,做木匠就是这样,每一个差错都得学会纠正。”
我冥思苦想,最终想到一个结合不对称设计,在另一侧也做出相应的独特造型的办法,师傅看后,脸上虽然依旧严肃但神色稍缓:“嗯,虽然犯了错,但能补救也算有点长进,不过下次决不能再犯这种低级错误。”
后来,师傅开始传授我们木旋工艺。
他带着我们来到一台老式的木旋车床前,表情郑重其事:“这木旋工艺,那可是对技术和控制能力的双重考验,稍有不慎,整个物件就废了。”
“你们眼睛都瞪大点儿看着。”师傅熟练地操作着车床,双手不停地调整着工具与木材之间的节奏,不一会儿,一个光滑圆润、造型优美的木球就在车床上诞生了。
轮到我们操作时,学徒们不是手抖得厉害导致木块飞出去,就是在旋转成型上出现巨大偏差。
师傅在旁严厉地纠正着我们的每一个错误动作:“你们的手要稳住,心里要有整个物件的形状,眼睛看好了,控制好力度。”
在师傅一遍又一遍毫不留情的批评和纠正下,我们终于逐渐摸到了木旋工艺的一些门道。
在这样一位严肃又技艺高超的师傅的教导下,我和其他学徒们都知道,一点小错都会被师傅揪出来教训,但也正因为如此,我们的木匠水平稳步提升,对这门手艺的敬意也越发深厚。
那一道道刻痕,不仅留在木材上,更印记在我们这些学徒的心间,每一次师傅的呵斥都像是一把铁凿,在雕琢着我们成为优秀的木匠。
由于之前是有一定基础的,在这一次的出师之旅中,仅仅花费了两年的时光就顺利完成了。
回首过往学习的点滴,那最初积累下的点滴知识就如同夯实地基的砖石,让这次的出师之路相对顺遂。
如今我已经44岁了啊,岁月就像手掌中的细沙,不知不觉就从指缝间溜走了呢,时间过得可真是飞快呀。
也是时候该准备回青山村了,我怀揣着复杂的心情出发前往青山村。
在路途之中,每经过一个镇子,我都会停留大概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
在这些镇子里,我主要希望能够精进一下自己修缮房屋和木匠的手艺。
每次到达一个镇子,我准会找一家舒适的客栈住下。
有些日子,白天的时候我就像一只悠闲的鸟儿漫步在小镇的大街小巷。
看到哪家房屋有裂缝或者屋顶的瓦有些破损之类的问题,我就会礼貌地自我推荐一番,为住户修缮一下。
而有些时候,我会找一个合适的地方,上午用心做几个精致的木制品。
等到下午的时候呢,就随缘找个人流量较多的地方,支起一个简易的摊位,把自己精心制作的木制品售卖出去。
这样既能赚点路费,又能检验自己的手艺是否能被其他人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