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羽率领大军抵达扬州城外,本以为能迅速平定叛乱,然而徐敬业所率的叛军远比想象中更加棘手。徐敬业此人,不仅善于煽动人心,在军事指挥上也颇有几分才能。他深知自身兵力与朝廷大军相比,在数量上并不占优势,于是采取了主动出击的策略,凭借着叛军初起时的高昂士气,一路攻城掠地。
短短数日之间,润州、楚州等地相继沦陷。捷报频传,叛军士气大振,愈发不可一世。而朝廷大军这边,接连听闻多地失守的消息,军中将士们人心惶惶,士气低落。营帐之中,将领们聚在一起,满脸忧虑,纷纷商讨应对之策,却始终拿不出一个有效的方案。
林羽看着手中的军报,眉头紧锁,深知局势已然到了万分危急的关头。营帐内,烛火摇曳,将他的身影拉得忽长忽短。他独自一人在营帐中踱步,靴子踏在地面上,发出沉闷的声响,每一步都似在丈量着这场战争的艰难程度。脑海中不断思索着破局之法,过往的军事经验与学识在此时却似乱麻一般,难以梳理出清晰的头绪。忽然,他的目光落在了案几上的《六韬》之上。这部兵书,自从封神台姜子牙授他《太公六韬》后,已经熟读于心,其中的谋略智慧曾无数次在他心中闪耀,此时,在这困境之中,他仿若抓住了救命稻草,决定从中寻找灵感。
林羽缓缓走到案几前,伸出手,轻轻拂去《六韬》封面上的一层薄尘,那动作带着几分虔诚。他缓缓翻开书页,泛黄的纸张散发着一股古朴的气息,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与智慧的沉淀。他逐字逐句研读起来,时而眉头紧皱,时而微微点头,沉浸在那古老的文字所蕴含的智慧海洋中。烛火跳动,映照着他专注的面庞,时间在这一刻仿佛静止,唯有书页翻动的沙沙声在营帐内回响。
许久之后,他的眼中闪过一丝光亮,仿若黑暗中划过的一道闪电,心中已然有了应对之策。他迅速召集众将领,营帐外,传令兵一路小跑,将将领们纷纷唤来。不一会儿,营帐内便站满了神色各异的将领,他们或焦虑、或疑惑,目光纷纷投向林羽。林羽神色坚定,站在营帐中央,声音洪亮地说道:“诸位将军,如今叛军虽势大,但并非不可战胜。我已从《六韬》中寻得破敌之法。《六韬》有云,‘凡兵之道,莫过乎一。一者能独往独来。’当下,我们需统一军心,令出必行,不可慌乱。” 他一边说着,一边挥动着手臂,语气斩钉截铁,似要将这股坚定的信念传递给每一位将领。
“首先,在‘文韬’方面,我们要安抚民心。叛军所到之处,烧杀抢掠,百姓苦不堪言。我们需张贴安民告示,向百姓表明,朝廷大军定会平定叛乱,还他们太平日子。同时,开仓放粮,救济那些因战乱流离失所的百姓,践行《六韬》中仁政惠民的理念,让百姓站在我们这一边。” 林羽目光炯炯,条理清晰地说道。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悲悯与决心,仿佛已经看到了百姓们重获安宁的景象。
“其次,‘武韬’为作战之要。叛军如今士气正盛,我们不可与之正面硬拼。《六韬》提到,用兵之法,要避其锋芒,击其惰归。我们可采用‘分进合击’之策,将大军分为数路,从不同方向对叛军进行骚扰攻击,分散他们的兵力,消耗他们的士气。待其疲惫之时,再集中优势兵力,一举击破,这正是灵活运用武韬中因敌制胜的谋略。” 林羽一边说着,一边走到沙盘前,拿起一根木棍,在沙盘上比划着行军路线。他的动作果断而有力,在沙盘上勾勒出的路线仿若一张严密的大网,即将向叛军笼罩而去。
“再者,在‘龙韬’‘虎韬’‘豹韬’‘犬韬’上,我们也要做好部署。加强营地戒备,以防叛军偷袭,这是‘龙韬’中强化军队管理、保障安全的要求;训练精锐骑兵,以便在战场上快速机动,突袭叛军侧翼,契合‘虎韬’在平原作战中发挥骑兵优势的要点;利用扬州周边的地形,设下伏兵,打叛军一个措手不及,遵循了‘豹韬’应对复杂地形的作战策略;安排擅长侦察的士兵,密切关注叛军动向,做到知己知彼,此为‘犬韬’中重视情报收集的体现。” 林羽详细地阐述着,将领们纷纷凑近沙盘,仔细聆听,不时点头表示理解。
众将领听了林羽的一番话,原本忧虑的脸上渐渐露出了信心。在林羽的指挥下,朝廷大军迅速行动起来。安民告示张贴出去后,百姓们看到了希望,对朝廷大军的支持度逐渐提高。在各个城镇的集市、路口,士兵们将安民告示张贴在显眼处,百姓们纷纷围拢过来,看着告示上承诺的安定生活,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开仓放粮之处,百姓们排起了长队,士兵们有条不紊地分发着粮食,百姓们接过粮食,纷纷对朝廷大军感恩戴德。
分进合击的战术也开始实施,各路兵马对叛军进行骚扰攻击,叛军被搅得焦头烂额,士气渐渐低落。在战场上,一队队朝廷士兵从不同方向冲向叛军营地,他们呐喊着,挥舞着兵器,虽不与叛军正面交锋,却如鬼魅般时隐时现,不断消耗着叛军的精力。叛军一次次被惊扰,却又难以抓住这些骚扰者,渐渐变得疲惫不堪,士气也随之受挫。
营地戒备森严,叛军几次偷袭都未能得逞。朝廷大军的营地周围,布满了拒马、陷阱,巡逻的士兵们警惕地注视着四周,手中的兵器在月光下闪烁着寒光。叛军趁着夜色悄悄靠近,却一次次被陷阱阻拦,或是被巡逻士兵发现,一番交战之后,只能狼狈逃窜。
精锐骑兵在战场上如同一把利刃,不时突袭叛军侧翼,令叛军防不胜防。平原之上,精锐骑兵们身着轻便铠甲,手持长枪,在战场上纵横驰骋。他们如同一股黑色的洪流,冲向叛军侧翼,长枪闪烁,杀得叛军措手不及。叛军的阵型一次次被冲散,士兵们惊慌失措,不知如何应对。
伏兵的设置也让叛军遭受了几次重创。在扬州周边的山林、山谷等险要之地,朝廷大军早早设下伏兵。当叛军进入伏击圈,伏兵们迅速出击,箭矢如雨般射向叛军,喊杀声震耳欲聋。叛军在这突如其来的攻击下,死伤惨重,士气更是一落千丈。
随着一系列策略的实施,原本岌岌可危的局势逐渐得到了稳定,朝廷大军开始占据上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