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就算荣妃和三阿哥母子打算要告发大阿哥,也没有马上就去的道理。
总得准备充分,确保大阿哥会倒霉,自己不会牵连其中才行。
因此现在宫里宫外最大的事情,还是太子妃茉雅奇怀孕的事情了。
才查出来那一天,康熙帝和太后送了赏赐过来,第二天就开始有接连不断前来贺喜的人了。
康熙帝和太后的地位在那里,就算是高兴,多送些赏赐也就行了。
其他人的地位不如茉雅奇,就得亲自上门来道贺。
后宫那些数得上的妃嫔、尚未出嫁的皇女,以及茉雅奇的那几个妯娌,还有那些宗室王爷福晋,都来给茉雅奇道喜。
不过大家和茉雅奇都不算亲近,就说一些吉祥话,或者是有生育经验的,可能会说一些孕期注意事项,总体来说,气氛还是很和乐的。
还有娘家人进宫探望也是 ,家里面是继母,还能真亲近?不过是说一些场面上的话。
直到苏麻喇姑过来了。
茉雅奇小时候养在太皇太后那里,真正操心的是苏麻喇姑,差不多是苏麻喇姑看着长大的,两人之间自然更加亲近。
苏麻喇姑对于茉雅奇,倒是真的十分操心,很是关心了一些孕期的禁忌事宜,并且对着茉雅奇身边的宫女和嬷嬷也是说了一番。
茉雅奇查出怀孕固然是喜事,可是两个月才查出来,其实是有问题的,至少是身边的奴才不尽心。
就算没有什么孕期症状,可是每个月要换洗的时候,如果没有换洗,身边的奴才自然就要多注意一些,让太医过来看看,哪能两个月才发现?
宫女那些都是未出嫁的小姑娘,没有发现这些事情也就算了,茉雅奇身边的嬷嬷肯定不可能不懂,这就是不上心。
苏麻喇姑想着太皇太后当初的打算,对茉雅奇肚子里面这个孩子,也是十分关心,生下一个嫡子,茉雅奇的日子才算是真的稳当了。
要不然就算太子能登基,茉雅奇也能被册封皇后,都不算十分稳当。
就像现在的太后,不管是做皇后还是做太后的时候,都只是吉祥物,说不上什么话。
有亲生儿子,亲生儿子也争气 ,才是真正不用发愁,还能惠及母族这些。
就像康熙帝的生母,哪怕人早就没了,可是有康熙帝在,佟家得了多大的好处?
还有赫舍里家族,即使赫舍里皇后人都不在了,但是因为有太子在,牵扯到赫舍里家族的事情,康熙帝都得多考虑一些,免得影响到太子的地位。
现在康熙帝对索额图不留情面了,是因为对太子的想法变了,要不然根本不会有这事,索额图又不是第一天这样了,早年间也不是没有人状告过。
只要太子没有什么事情,其母族赫舍里家族的地位就稳如泰山,要给太子留情面。
知道茉雅奇肚子里面这个孩子的重要性,苏麻喇姑也就不再像前面那样一直在大佛堂里面礼佛了,而是十分上心。
苏麻喇姑是何等人物, 那是跟太皇太后从势微之处,一步步走到高处的人。
有她照顾着,茉雅奇的孕期自然是平平安安,什么事情都没有出过。
见到这个情况,大多数人都是高兴,大阿哥却坐不住了。
他不明白为什么上一次镇魇太子的事情,明明都很顺利,怎么这一次镇魇太子妃,就没有那么顺利了。
在这种情况下,大阿哥跑他安置那个喇嘛的寺庙,难免就要勤一些。
一直都盯着大阿哥的荣妃和三阿哥母子,见到大阿哥这个样子 ,就知道去找康熙帝告状的机会来了。
听到三阿哥求见,康熙帝也没有为难,直接就让人进来了。
尽管康熙帝最近对三阿哥也有意见,可是毕竟是亲儿子,不至于连见都不见。
却没有想到三阿哥一进来 ,就在康熙帝跟前跪下了。
“皇阿玛,大哥在城外寺庙养喇嘛,意图镇魇太子。”
因为前面拐弯抹角把佟家的事情捅到太子跟前,而不是直接告诉康熙帝,已经惹康熙帝不喜的缘故,这一次三阿哥倒是没敢拐弯抹角,直接简明扼要的就把事情给说了。
但是康熙帝却宁愿三阿哥像平时那样,做什么事情都喜欢拐弯抹角,而不是直面这种冲击。
原本正站着的康熙帝,听到这个话只觉得有些头晕目眩,赶紧就扶住椅子把手坐下来。
然后才语气严厉的说道:“老三,你知道你在说什么?你知道污蔑兄长是个什么罪名吗?”
原本心里面还有一些惴惴的三阿哥,听到康熙帝这样说,倒是更坚定自己的想法了。
皇阿玛就是偏心!他告发大阿哥的事情,皇阿玛都还没有问问具体怎么回事,凭什么说他是污蔑兄长,不就是偏心大阿哥。
三阿哥以头碰地,“皇阿玛,儿臣万不敢污蔑大哥,原本儿臣也不相信大哥会做出这种事情来,大家都是亲兄弟,大哥和太子平时固然有些不合,却也不至于会镇魇太子,只是证据确凿,儿臣也不得不信!只能来告诉皇阿玛了,免得太子受到影响,大哥继续做错事。”
三阿哥还是有些小聪明,听到康熙帝不愿意相信,虽然没有直接说大阿哥有多坏,甚至还说亲兄弟间不至于这样,却也话里话外点出大阿哥和太子一直不和。
并且表示要不处理的话,太子肯定会受到影响,大阿哥见到一直没有什么事 ,说不定胆子会越来越大。
其实不用三阿哥提醒,康熙帝又何尝不明白这个道理,他揉了一下越来越晕的额头,沉声说道:“究竟怎么回事,你是怎么发现你大哥这些事情的,你大哥究竟都做什么了,都给朕把话说清楚。”
三阿哥谋划这个事情都好长一段时间了,自然知道要怎么说才能把大阿哥锤死,又显得自己很无辜。
“皇阿玛,儿臣得知这个事情也是意外,你也知道儿臣喜欢和读书人一块儿谈文论诗,前一段时间,听说城外的梅花开得好,儿臣就带着手下的门客去了城外,却在城门口见到大哥带着一个奴才急匆匆的出城了。”
“看到大哥的样子,儿臣担心大哥有什么事情,就让奴才赶着马车跟上去了,却见到大哥进了城外的一座不大的寺庙里面了,儿臣觉得奇怪,没听大哥信这些啊!现在怎么突然相信了?担心大哥是不是被人骗了,便让人查了一下。”
三阿哥肯定不能说自己一直派人盯着大阿哥,在查大阿哥的事情,只能说是偶然碰到大阿哥,觉得大阿哥的举动奇怪,才派人盯着,又让人去查。
要不然好好的,三阿哥作为弟弟一直盯着大阿哥,还想要调查大阿哥,这是想要干什么?
虽然说是偶然碰到大阿哥才觉得奇怪,事情也有一些太巧了,可是三阿哥特意设计过这一天,当时确实带着不少门人,也算是有证人,他觉得自己的考虑也还算周全。
解释清楚前因后果,他为什么会盯着大阿哥,会知道大阿哥私底下干这些事情的原因以后,三阿哥又继续说起来了。
“只是一查,儿子才知道大哥信的是一个喇嘛,这个喇嘛原本是在蒙古那边出家,后面因为用邪术,被人给发现了,在蒙古混不下去了,就来了京城,不知道怎么和大哥搭上线了。”
“发现这个喇嘛是这样的人,儿臣就更加担心大哥了,儿臣害怕大哥会受到蒙骗,想要提醒大哥,又担心大哥不信儿臣的话,便想着能找到这个喇嘛私底下行为不端的证据,才好提醒大哥,便一边让人去蒙古,一边就让人混进寺庙了。”
“儿臣这才发现已经晚了,大哥在这个喇嘛的鼓动下,已经做了糊涂事,每一次大哥去找这个喇嘛,都是让这个喇嘛给他施法镇魇人,在这个喇嘛的住处,有不少的人偶,贴着太子、太子妃,还有儿臣和下面几个弟弟的人偶都有,上面插满了针。”
既然觉得这个喇嘛是有真本事,不管是施法镇魇谁,都能让他心想事成,大阿哥自然也不是只盯着太子和太子妃,其他人有谁得罪他了,同样也逃不过。
康熙帝觉得头晕的更厉害了,老大镇魇老二,还有其他几个儿子 ,对于他这个父亲呢?
他这两年身体一直不好,究竟是因为病,还是因为其他?
想着这些,康熙帝简直都坐不稳了。
却还是得强撑着,他看着三阿哥,声音低沉的问道:“你所言当真?你这话要是有一丝虚假,就别怪我不顾父子之情了。”
本来就是真的,三阿哥还是很有底气,“皇阿玛,儿臣所言句句属实,若有一丝虚假,无论皇阿玛怎么处置儿臣,儿臣都绝无怨言。”
康熙帝这下再无侥幸了,就对身边的梁九功吩咐道:“你去传朕口谕,让九门提督带人,去封了那座邪寺,看看里面究竟怎么回事,再让大阿哥进宫,我得好好问问这个逆子,究竟是想要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