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一阵礼炮轰鸣,运动会正式开始。
首先是运动员方阵入场,各院系、班级方阵五花八门,各种服装、造型、出场方式,真是赚足了眼球,有些奇特出场逗得所有人哭笑不得,大学生是真会玩。
接下来是升国旗,奏国歌。
随着庄严肃穆的国歌响起,全场起立,望着那鲜艳的红旗冉冉升起,所有人整齐的一同唱起了国歌。
这一刻是庄严的,是神圣的,当国旗在国歌声中缓缓升起,所有人感受到一种强烈的自豪感。
国旗的红色象征着革命的热血,金黄象征着富强和繁荣,看着它在晨风中自由飘扬,在场每一个人深深地感受到祖国的伟大和力量,这是身为华国人的骄傲和自豪。
几千年来,虽然华国经历了很多次外敌入侵,但最终都凭借着华国人民的团结一致、视死如归的决心和力量,无数先烈用献血和生命铸造的国之城墙,成功将外敌赶出华国土地。
保家卫国,是刻在每一位华国人灵魂内的使命!
接下来是领导致辞,由文化部副部长林更文上台演讲,对运动会表示了祝贺并寄予期望。
然后是校长发表开幕词,运动员代表、裁判代表进行宣誓,最后到了宫书上台发言。
当宫书从嘉宾席站起身走到讲台前,全场瞬间轰鸣,欢呼声犹如海浪一般席卷而来。
这种待遇看的观众席上的往届学长学姐们羡慕不已,别看他们在外面也有名气,但是还真没有宫书这么受学弟学妹们的欢迎。
而在场的领导们也是笑呵呵的看着现场的气氛,再看着那道自信又青春的身影,无不感到欣慰。
有这样一位榜样存在,相信年轻人们会更有目标感和动力,那样未来才会有希望,薪火不断。
宫书看着眼前这些充满青春活力的学弟学妹们,一股豪情油然而生,意气风发少年时,鲜衣怒马似锦华!
“学弟学妹们,大家好,我是大四的学生,宫书。”
随着宫书开口,现场先是安静了一瞬,然后立刻响起整齐的回应:
“学长好!”
宫书先是一愣,没想到会有回应,于是笑着感谢着:
“谢谢大家!”
“很高兴,也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一起见证并感受咱们京都音乐学院的体育竞技和拼搏精神。”
“作为京音的一员,我很自豪,因为每年都会为社会输送很多人才,在业内崭露头角,为校争光。”
“作为京音的一员,我深感责任重大,因为我们身上贴着的是京音的标签,不能辜负学校的教导和父母的期盼。”
“作为京音的一员,我们全力以赴,自信勇敢,勇往直前,为实现远大抱负而拼搏。”
“你我皆少年,当自信勇敢,无论何时何地,都能保持对未来和初心的坚守。”
“最后,祝愿本次校运会圆满成功,并祝愿我们每一位少年:”
“不负韶华,以梦为马,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
语言大师的能力可不仅仅只是各种语言的加成,在演讲方面一样有加成的,是以,宫书以其充满热血的激情,慷慨激昂的发言,感染着在场每一个人,引起了强烈的共鸣。
每一位在场的学子,不论是场内的运动员,还是观众席内的学生们,乃至是嘉宾席上的往届学长学姐们,无不感到热血沸腾,激动不已。
他们为自己是京都音乐学院的一份子而感到骄傲,他们为自己正值少年而感到自豪和期待。
就像那首《少年华国说》中所说的那样,“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作为华国的少年郎,我们都应该发奋图强,争当华国的栋梁之才,为华国的建设做贡献,而不应该再虚度光阴了。
‘少年自有少年狂,身似山河挺脊梁!’
这一刻起,宫书成功的激起了每一位少年人的热血和激情,使得原本就很努力的学生更加坚定了继续努力的决心,而那些原本有些懈怠的学生则痛定思痛,重新焕发起了拼搏的决心。
受到感染的不仅仅是学生们,就连在场的领导们以及前来观看的学生家长们,同样受到了刺激,仿若回到了上学时一样,感受到了那满满的正能量和鼓舞之情。
尤其是最后一句话,“不负韶华,以梦为马,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说的简直太好了!
这句话传递了珍惜青春、执着追梦、勇于历练并永葆初心的成长智慧,既是对理想人生的期许,亦是对现实困境的精神指引。
从来没有哪一句话能够少年诠释的这么到位。
钟伟明感慨万分,终于能够直观的感受到了那日京都大学开学典礼时的感受了,幸好是自己学校的学生,不然的话实在是能羡慕死人。
坐在嘉宾席主位的林更文副部长侧过头,向着钟伟明笑着说道:
“小宫还是一如既往的才华横溢啊,每一次的发言都让人振聋发聩,发人深省,每次与他接触都会受益良多啊,如果咱们华国能再多出几位像小宫一样的优秀青年,那样华国的未来将会更好,真是恭喜钟校长有这样优秀的学生。”
“哈哈,都是小宫这孩子优秀。”
听着林部长的真情表露,钟伟明开怀不已,小宫这孩子真是学校的骄傲啊。
其他受邀前来的大学校长们看着钟伟明这老头,那羡慕的神情都快写满脸上了,这老头命也太好了,为什么我们学校就没有这么优秀的妖孽啊,这段时间钟老头可是没少向他们炫耀,可气啊。
而就在宫书演讲完毕的这一刻,一阵悠扬的吟唱响了起来:
“呜~~wo~wo~”
“呜~~wo~wo~”
邱英若身着校服扎着马尾辫走上讲台,是那样的青春,那样的充满活力,唱起了这首《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