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走出房门,李景隆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只觉得自己背上已经湿透了一片。此时此刻,他心中那块一直悬着的大石头总算落了地。回想起刚才的情景,他不禁暗自庆幸自己能够第一时间带着那些东西来找朱标坦白,要是再晚些时日,等姜昇那边把事情抖搂出来,恐怕就不会像今天这样轻易过关了。
然而,李景隆心中仍然充满了疑惑。他实在想不通,自己和那位吉安知府姜昇素昧平生,往日里连面都未曾见过,更别提有什么交情或者恩怨纠葛了。
可对方为何偏偏要送这样一份厚礼给自己呢?
难道其中另有隐情不成?
即便心里想着让李景隆到朱标跟前替自己美言几句、求求情,但仔细琢磨一番之后,便觉得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
毕竟,关于朱标即将前往江西巡查一事,连他都是昨日清晨方才得知,又怎会有道理说那些远在地方的官员反倒比他更早知晓呢?
难道真如自己所猜测那般,是由于自身在官场上的声名不佳所致吗?一念及此,李景隆不禁眉头紧锁,深深地陷入了沉思当中。
与此同时,皇宫之内却是另一番景象。当李景隆怀抱着那只箱子踏入宫门之时,吕氏那边很快就收到了相关的消息。
于是,她赶忙派遣人手悄悄地躲藏在宫门口处,偷偷监听着李景隆和朱标二人之间的全部交谈内容。
待到李景隆离开之后,那位负责偷听的宫女不敢有丝毫耽搁,马不停蹄地赶到了吕氏所在之处,并将李景隆与朱标的每一句对话原原本本地转述给了吕氏。
吕氏听完宫女的禀报之后,顿时怒不可遏,猛地一掌拍击在身旁的桌案之上,震得桌上的杯盏都险些倾倒。
只见她面色铁青,咬牙切齿地骂道:“好一个姜昇,简直就是愚不可及的蠢货!竟然在如此关键的时刻还能犯下这般愚蠢至极的错误!”
的确如此,这位姜昇能够坐上吉安知府的位置,背后全仰仗着吕家的关系网。
当吕氏将此事告知吕家时,时任吕家家主的乃是吕氏的堂弟——吕录。
此人得知太子即将前来巡查的重要情报后,毫不犹豫地在第一时间传递给了江西地区与吕氏存在关联的一众官员们。
然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姜昇向李景隆赠送礼品一事,纯粹只是一个巧合罢了。实际上,姜昇在吕家的地位可谓微不足道,甚至连一颗小小的棋子都算不上。
他心里非常清楚,如果仅仅依赖于吕家的力量,那么自己这一生恐怕最多也就止步于知府之位了。于是乎,他绞尽脑汁,想方设法地想要寻找新的晋升途径。
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姜昇决定联络身在京城的好友,并期望通过巴结李景隆来为自己争取到前往京城发展的机遇。
至于为何姜昇会选中李景隆作为攀附的对象呢?原因无他,只因李景隆在明朝的官场之上声名远扬。
众所周知,曹国公向来以善于结交朋友着称,而且但凡有人请求他帮忙办事,往往都能得到极为可靠的回应和帮助。
正因如此,姜昇才会将目光投向李景隆,满心期待着能够借助对方的势力,让自己的仕途之路更上一层楼。
然而,姜昇对此毫不知情,他完全没有预料到,由于这件事,朱标已经下定决心要在此次江西之行中将他作为第一个开刀的对象!得知这个消息后,吕氏心急如焚,她深知此事关系重大,绝不能让吕录与姜昇再有任何瓜葛。于是,她赶忙派人给吕录传递消息,催促他尽快与姜昇彻底断绝所有往来。如果情况紧急,甚至不惜采取极端手段,让姜昇永远无法开口说话!
与此同时,朱标这边望着那箱惹祸的东西,心中的怒火愈发熊熊燃烧起来。
他实在难以抑制自己的愤怒,索性命人抱起这箱东西,径直朝着乾清宫大步走去!
当他抵达乾清宫时,只见朱元璋正坐在桌前专注地翻阅着从内阁呈送上来的奏疏。
看到朱标到来,朱元璋脸上露出和蔼的笑容,亲切地向朱标问道:“标儿啊,今日怎会有空来此看望咱呢?”
朱标先是长长地叹了一口气,随后转头向着门外高声喊道:“快把东西拿进来!”
随着朱标的话音落下,一名身材瘦小的小太监小心翼翼地抱着那个神秘的箱子,缓缓走进了宫殿之中。
朱元璋被朱标的举动搞得一头雾水,满心疑惑地连忙追问朱标道:“标儿,这到底是什么东西啊?为何如此大动干戈地带到咱这里来?”
朱标神色凝重地走到朱元璋面前,微微躬身行礼后开口说道:“父皇,儿臣此番前来,是有一物想要呈于您过目。”说罢,朱标小心翼翼地将手中紧握着的箱子放在地上,然后轻轻地转动锁扣,缓缓地将其对着朱元璋打了开来。
刹那间,一道耀眼的黄色光芒从箱子里射出,晃得人几乎睁不开眼睛。待众人适应之后定睛一看,只见那箱子里面满满当当装着的竟是一堆黄澄澄、金灿灿的物品,宛如一座小山一般堆积其中。这些“土特产”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烁着迷人的光泽,令人瞠目结舌。
朱元璋原本正端坐在龙椅之上,漫不经心地看着朱标,然而当这一箱宝贝毫无预兆地出现在他眼前时,他那双犹如鹰隼般锐利的眼眸瞬间瞪得浑圆,嘴巴也不自觉地张成了一个大大的“o”型。他难以置信地盯着那箱财宝,好一会儿都没有回过神来。
稍作镇定之后,朱元璋猛地转过头去,满脸惊愕地看向朱标,急切地追问道:“标儿啊,你这究竟是何意?如此数量巨大的财物,你又是从何处得来的?”
朱标深吸一口气,定了定神,然后一五一十地向朱元璋讲述起这箱东西的来历以及与李景隆相关的种种事宜。
他言辞恳切,条理清晰,将整个事件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都详详细细地叙述给了朱元璋听。
朱元璋静静地聆听着朱标的陈述,脸色变得越来越阴沉,额头上青筋暴起,双手紧紧握成拳头,关节因为过度用力而泛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