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见状,不禁哈哈大笑起来,朗声道:“哈哈哈哈!想当年的李二疯如今也步入暮年啦,怕是再也疯不起来喽!”
李二则挺了挺胸膛,豪迈地回应道:“老爷您尽管放心,倘若有朝一日咱们大明朝需要用到我这把老骨头,小的依旧会像当年在战场上那般,杀得那些鞑子们屁滚尿流、哭爹喊娘!”
朱元璋听后满意地点点头,微笑着说:“好好好,不愧是咱大明的好汉!快快去把东西送去,等你回来咱俩再好好喝上一杯。”
李二连忙应道:“好嘞,小的保证快去快回!”言罢,他便转身急匆匆地走出房门,脚下生风般朝着李景隆位于城南的那座宅院疾驰而去。
待李二离开之后,一直在一旁默不作声的朱英终于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凑到朱元璋跟前仰头问道:“爷爷,难道您也认识这位李二伯伯吗?”
朱元璋慈爱地摸了摸朱英的头,目光深邃而悠远,缓缓开口答道:“那自然是认得的,想当年爷爷与他一同抗击鞑子时,你这小家伙可还没来到这人世间呢!”
朱英瞪着圆圆的眼睛,满脸惊讶地说道:“原来爷爷您竟然还打过鞑子啊!”话音刚落,他便用无比崇拜的目光紧紧盯着朱元璋,仿佛要将这位老人的英勇事迹全部刻进自己的脑海里一般。实际上,朱英心中早已有数,眼前这个看似平凡无奇的老头绝非等闲之辈。他身上所散发出的那种历经沧桑、饱经战火洗礼的气质,让人一眼就能看出他必定是个身经百战之人,而且还是从无数次生死较量的尸山血海中艰难走出来的英雄豪杰。
朱元璋听到孙子这番话语,胸膛不禁挺得更高了,脸上流露出掩饰不住的骄傲神色,大声说道:“那是自然!想当年,爷爷我经历过多少场惊心动魄的硬仗啊!咱不仅与北元鞑子展开过殊死搏斗,还和张士诚、陈友谅等各路强敌交过手呢!那些大大小小的战役,多得简直数都数不清啦!”
此刻的朱元璋,已然沉浸在了往昔的辉煌战绩之中,情绪也因为朱英那满含敬仰的眼神而变得有些飘飘然起来。
朱英听得入神,紧接着好奇地追问道:“那照这么说来,爷爷您肯定也参加过那场闻名天下的鄱阳湖水战了吧?”
朱元璋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追忆之色,豪迈地回答道:“那可不!当年,咱就威风凛凛地站立在船头之上,亲眼目睹咱们大明的精锐水军如猛虎下山般冲向陈友谅的大军,并最终将他们杀得片甲不留!”说到此处,朱元璋情不自禁地挥起手臂,仿佛又回到了那个金戈铁马、波澜壮阔的战场之上。
朱英用眼角余光偷偷瞥着朱元璋那眉飞色舞、喜笑颜开的模样,心中不禁暗自思忖道:“哎呀呀,这老头儿可真是太容易被哄开心啦!我不过才简简单单地夸赞了他几句而已嘛,瞧他那飘飘然的样子哟,简直像要飞到天上去似的呢!”然而,朱英哪里晓得,其实能有这般成效完全得益于他自己独特的身份和地位。若是换成其他任何一个人,哪怕嘴巴再甜、说得天花乱坠,恐怕都难以取得像他这样显着的效果。甚至可以说,纵使旁人使出浑身解数,将所有溢美之词一股脑儿全用上,也远远比不上朱英那一声亲切而自然的“爷爷真棒”来得管用呢!
此时此刻,朱元璋仍然美滋滋地沉浸在朱英那一连串的奉承话里无法自拔,全然不知邓氏已然在厨房那头忙活完毕,将美味可口的饭菜一一准备妥当。
一名下人匆匆忙忙地跑到李景隆跟前,躬身施礼后恭恭敬敬地禀报道:“启禀老爷,夫人已经将饭菜全部备好,请问何时传唤用餐?”
李景隆听后并未言语,只是微微摆了摆手,示意那名下人暂且稍安勿躁。
这边厢,朱英眼见时机成熟,便又变着法儿地多夸了朱元璋几句。
待看到朱元璋脸上的笑容愈发灿烂之后,他恰到好处地开口提议道:“爷爷呀,您看这时间也不早啦,孙儿我的肚子早就饿得咕咕叫了呢!要不咱们还是赶紧过去吃饭吧?”
朱元璋一听这话,脸上立刻露出欣喜之色,他连连点头应和着:“对对对,确实该吃饭喽!那个九江啊,咱可是等得肚子咕咕叫啦,这饭到底啥时候才能开始吃呀?”
站在一旁的李景隆连忙躬身施礼,恭敬地回答道:“饭菜早已准备妥当,这就吩咐下去让人传膳!”说罢,他转身向身后的侍从使了个眼色。
朱元璋大手一挥,迫不及待地说道:“那就赶紧去传吧,朕这会儿也饿得前胸贴后背了。”话音未落,只见一群训练有素的下人如疾风般迅速行动起来。不一会儿功夫,一道道色香味俱佳、令人垂涎欲滴的精美菜肴便被稳稳当当地端了上来。
这些菜肴琳琅满目,摆满了整整一大张桌子。其中既有天上翱翔的珍禽美味,又有地上奔跑的走兽佳肴,还有水中畅游的鲜鱼美虾。
此丰盛的宴席,着实让在场众人看花了眼。而朱英更是瞪大了双眼,目光直直地盯着桌上那些平日里难得一见的山珍海味,口水差点没流出来。
特别是那盘色泽诱人的熊掌,更是让朱英看得心惊胆战。要知道,在后世这样的珍稀动物可都是受到严格保护的,若是谁敢将其搬上餐桌,那少说也是要面临三年起步!
尽管朱英这些日子在李景隆家中品尝过不少美味佳肴,但像今日这般丰盛奢华的宴席却仅此一餐。就在此时,坐在一旁的蓝玉将自己带来的宝贝之物取了过来。只见他小心翼翼地揭开那坛子的盖子,刹那间,一股浓郁醇厚的酒香如同一阵轻烟般飘散而出,并迅速弥漫开来,仿佛一条灵动的游龙,一路穿梭直至充斥着整座屋子的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