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茂怎么也没有想到,段豪竟然在关键的时候,背叛了他。
昨天喝着酒,兄弟长,兄弟短的,今天这一到办正事了,昨天的兄弟之情,全部都没了,有的只有背叛和利益。
如此,让张茂明白了一个道理,酒桌上的兄弟,那只能称之为兄弟,但行不了兄弟之事。
贾念芙已经把话说到这份上了,贾正,段豪的鼎力支持,但是张茂依然没有低头,因为他十分清楚,一旦贾念芙这么做了,会发生什么事情,到时候,在场的人,没有一个人,可以承担这个事情的后果。
因为张茂的决断,这个商议又这样不欢而散了……
段豪回去的路上,被张茂拦住了去路,他指着段豪说道:“段豪,我没有想到,你竟然是一个如此不义的小人!”
“当初,我真是悔恨,没有谏言杀了你!”此时的张茂最为后悔的事情,就是拿了段豪的钱,在贾念芙的面前,说了段豪的好话,不然的话,哪有今天的这些事情?
而段豪拉着张茂到一个嘎啦里,低声说道:“太保,您息怒呀!”
“哼!”张茂冷哼一声,对于段豪今天的这个所作所为,可以说是愤怒至极,如果可以的话,他真想一刀就把这个段豪给砍了,从而解他心头之恨。
“我觉得,皇后娘娘所说得不错!”
“之前,你担心太子死了,帝国无人可继承,从而各地藩王,为争夺皇权,让天下陷入混乱之中!”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呀,倘若皇后娘娘生了儿子,那么作为皇后的子嗣,那理应是太子呀,如此之下,你我,辅佐皇后的儿子,未来你我,依然是这辅政大臣,势倾朝野呀!”
“所以,今日听了皇后娘娘的话,我才明白,我们想的太过多了,属于杞人忧天呀!”段豪一脸笑着的说道。
至于会不会天下大乱,他段豪根本不在意,如此说辞,其实就是简单的给这张茂一个答复,告诉张茂,自己为什么临时背叛于他,而没有一条道和他走到黑。
“所以啊,太保,我觉得你给皇后低个头,认个错,以皇后对你的信任,新皇上位的时候,你依然是权倾朝野的大臣,甚至可能封国公呀!”
对于大臣而言,封国公那是至高无上的荣誉,一般人是封侯拜相,但是如果能封了国公,其可以说是在帝国之中,位极人臣了,其已经到了无可封赏的地步了。
“哼,你!”张茂指着段豪,他不明白,段豪是真不明白,还是假不明白,看着段豪那个样子,他感觉,段豪也许是真的不明白,但是又想到,段豪能在这几次政治斗争中,全身而退,怎么可能是一个一点政治嗅觉都没有的人呢?
但是看着段豪那年轻的脸颊,还有那清澈的眼神,他突然觉得,也许自己真的想多了,毕竟段豪如今才还不足二十岁,即使再聪明,在有政治嗅觉,那也不可能把这一切,都能顾及到,想到,也许真的是因为,贾念芙的那些话,然后把他说动了心。
想想自己,如果自己不是看到了问题的本质,和段豪一样那么年轻,也许自己也会和段豪一样,在关键时刻,背叛……
想到了这些后,他就没有对段豪那么恨了,只是觉的,他还没有看明白一些事情,他叹了口气,随后说道:“如果这个事情,真的有你想的那么简单,那就好了!”
“问题,这个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如果这个事情,真的有皇后娘娘说的那么简单,你放心,我今天也不会说上这么一番话了!”张茂看着段豪说道。
而段豪表现出一副茫然的样子:“不知太保大人,为何如此讲呢?”
“你觉得,皇后娘娘的这个孩子,是陛下的吗?”
“你觉得,这个孩子出来后,诸王们,会认下这个孩子吗?”
“诸王们,对于陛下登基,那都是怨言颇深!”
“在这天下诸王中,比陛下有才能的有多少个?”
“蜀王杨颖,长沙王杨乂,这两人,最为具有代表性,是当今陛下的兄弟,对于陛下登上王位,二人早有怨言,只是迫于自己的背景与形势,而不言!”
“还有燕王杨越,陛下的叔叔,杨亮死后,就是他是宗室之中,最为德高望重之人了!”
其实杨文熙当上皇帝后,其实很多人是有意见的,尤其是有皇帝继承权的人,其中最为代表的就是杨颖和杨乂了。
你不想让自己的弟弟当皇帝,我们可以理解,但是你让自己的儿子当皇帝,你为什么选择个傻子呢?我哥俩不行吗?
杨颖和杨乂其出身是比死掉的杨伟要好的,所以如果杨文熙不当皇帝,那么这俩人,一定是皇帝的最佳人选,而且这两人,也不是傻子,其也都是有过人的才能,其中杨乂也有贤王之称。
如果太子死了,这俩人,必然是会有动作的,至于你说的新太子,他们根本不会去认的。
他们认杨通的原因,其实是有杨烈的原因,因为杨烈在临死的时候,封了杨通为圣太孙,其意思很明确了,这家伙,是杨文熙的接班人,谁也不能换……
因为这个原因,这俩王才没有任何动作,至于这俩人为什么不杀了杨通,从而让自己有去争,那就是俩人互相牵制的原因。
如果杨颖杀了杨通,那么杨乂就可以名正言顺的举起来大旗,从而讨伐杨颖,自己当上皇帝,也是因为有着这种牵制的原因,杨文熙的皇帝之位,杨通的太子之位,稳固如山。
可以说杨烈其实是在之前,已经安排得明明白白了,他当然知道自己的傻子是没有执政能力的,但是孔骏,杨亮虽然能力不行,但是当个过渡朝廷是没有问题的,其次在外面的诸王有着多层原因,互相牵制,一方面驻扎外面,可保杨家的江山永固,另一方面,可以相互牵制,保证皇帝杨文熙的位置和其太子的位置。
当然杨烈也有判断错的地方,那就是没有想到他选择的两个辅政大臣,没有做够一年就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