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把早上的情况,复述给了杨亮后,杨亮顿时明白怎么回事了,这是杨文熙不想上朝了。
不想上朝,就不想上朝吧,比起来让孔骏复活,让皇帝少上一次朝,还是简单一些的。
杨亮走进了皇帝的寝宫内,他看着杨文熙:“陛下……”
“你怎么来了?”杨文熙看到这个杨亮,可以说就十分讨厌,原因很简单,以前的时候,他天天在宫里闲玩,自从杨亮来了,然后他就得上学了,而且不学会一些东西,那是根本不能睡觉的。
他也吵过,也闹过,但是无非就是今天少学几个字等,对此他也没有办法,虽然他知道自己是皇帝,权力至高无上,但是他对于这个权力有多至高无上,他其实是模糊的,是不清楚的。
毕竟他杨文熙不想做什么,杨亮就算逼着,那其实也没有办法的。
毕竟无论怎么讲,杨文熙是皇帝,你总不能逼迫皇帝做不想做的事情吗?如果是,那么你是何居心?
当然如果从现实的角度来看,其实杨亮是可以做到废帝,然后重新扶持一个皇帝上位的,但是他不这么做,其原因也很简单,无论是从私还是从公的角度,杨文熙当这个皇帝,最符合他杨亮的利益。
与私,扶持一个新皇帝上来,有这个那么听话吗?有这个对自己那么唯命是从吗?
你扶持一个正常人上来,开始可能很尊敬于你,但是只要权力掌握了,那么这尊敬必然荡然无存,这在历史上是有很多前车之鉴的。
而与私,那就是他不想被历史记载,行废帝之事,一般被这么记载了,那么在历史上,那必然是臭名昭着,即使他是好心,这臭名那是遗臭千年,万年……
当然他其实还有个选择,那是自己上位,自己是杨家之人,其实他上位,别人也无话可说的,但是如果这么做了,那么他在历史的名声,更是臭的不能再臭了……
当然这一切都是杨亮所想的,毕竟从之前的历史角度来看,做这些事的人,都是没有一个好评价的,至于自己会不会是好评价,从他的角度来讲,那是不会的,毕竟以史为鉴。
所以杨亮的性格和为人,虽然他做了很多逾越之事,但是整体上,他杨亮还是保持着一个忠臣的形象,一个为国尽忠的形象。
而他也是这么做的,他其实对于孔骏的新政,是选择了延续,在他看来,帝国贪官污吏这么多,那么必然要惩戒啊,必然要改善观察环境呀。
他其实并不认为孔骏的改革是错的,当然他与孔骏有所不同,孔骏是矫枉过正,同时以此为手段,打击各个反对票,政敌,而他相对的就柔和一些了,能不杀的,尽量不杀,即使非要杀的,那也要拿到他面前,进行审查一下,然后在做最后的决断。
孔骏是对于腐败分子那是直接砍头,甚至牵连,而杨亮则是选择了以流放为主,尽量不杀,少杀,同时尽量不牵扯于家人中。
同时在杨亮的心中,自己是没有政敌的,或者说,他根本看不到自己的政敌。
“臣是来看看陛下的!”杨亮笑着说道。
“听说陛下今天不想上朝,那么今天咱就不上了!”
“好,那今天就不上了!”听到杨亮这么一说,杨文熙连忙就跟着说道,至于自己舅舅的事情?他脑袋里早已经忘了……
毕竟是唐氏儿,智力本身就有缺陷,能想到自己的舅舅,那其实已经是很不容易了,只要他能每天快快乐乐的,恐怕就不会再想到自己的舅舅了。
毕竟自己的娘,那么长时间都没有去看看了,他都没有想到过……在这之前,孔骏虽然不让他上朝,但是要求他每天去拜见自己的母亲,但是杨亮来了之后,就没有人给他提过这个事情,他自然而然的就没有想到自己的母亲了。
杨文熙不上朝了,那么他杨亮还是要去主持朝政的。
杨亮比孔骏那还是要勤政的,坚持每天早朝,早朝完了后,一些要职官员则去他的家里去开小朝会去……
杨亮回到了朝堂之上,随后看着众人说道:“陛下今天身体不适,由我来带他主持今天的朝会!”
众人对于杨亮的话,倒是没有感觉到奇怪什么的,杨文熙虽然每天都来,但是主持朝会的是他杨亮。
“今天有什么主要的事情汇报吗?”杨亮看着众人询问道。
而在这个时候,一个官员端着一个折子说道:“并州叛贼孔济,与并州刺史,在上党大战,并州刺史刘成大败,其孔济的力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增强!”
“若不加以节制,恐怕后患无穷!”
听到这里后,众人都是一愣,而杨亮摸着自己的胡须,随后不解的说道:“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刘成率领的是十万大军吧?孔济不过一万精兵,一比十的差距,他刘成怎么能败之的呢?”
“这是不是战报有误呀?”杨亮难以置信的询问道。
“其主簿张朝战死!”这个汇报的官员接着说道。
看着这个官员一脸严肃的样子,杨亮知道,这恐怕是真的……而此时段豪站出来说道:“如果我没有说错的话,刘成不过是一介文官出身,以文章写的好,而得到先帝青睐,从而任职于刺史之位!”
“而孔济虽以外戚身份得以高位,但是在这之前,经历过大大小小的战争,身经百战!”
“而且其个人武艺勇猛,勇冠三军,以在下看来,刘成刺史,败的是十分正常的。”
杨亮点了点头,刘成他其实是知道的,毕竟之前他和刘成喝过酒,聊过天,此人的文采的确是十分过人,对此他也是十分欣赏的,但是对其军事水平,其实是不了解的。
但是听了段豪的分析后,他明白,段豪所说的没错。
而段豪沉默了会儿,随后说道:“在下对孔家这种叛逆之家恨之入骨,所以我愿意前往并州,指挥作战,剿灭孔济!”
“若败之,愿意人头来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