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苏又去了边疆,心里失落更多的悲痛,看着父亲失望的眼神和冯尚书的那些话,扶苏整夜整夜的睡不着。
他明明在边境的时候已经转变了观念,为何淳于越几句话就挑拨得他乱了分寸?
扶苏下定决心远离儒家之人,他势必要父亲为他骄傲,找到自己的方向。
朝堂上,始皇陛下把吕雉的科举卷给大臣传阅,并未言明吕雉是女子。
“陛下此人颇有才华。”
“对民生颇为了解,必然会是清廉的好官。”
“看来此次科举人才颇多,大秦日后蒸蒸日上,可喜可贺啊。”
“寡人准备让此人去吏部,萧爱卿以为如何?”始皇不动声色的开口。
“微臣并无异议。”萧何看了此人的卷子,也颇为欣赏。
始皇眯着眼睛,给了个吏部主事的位置,能不能爬上来就看吕雉的本事了,这条路可不好走。
这会的大臣们丝毫没注意冯宁狡黠的微笑,日后可别跳脚,看来还是要帮上一把了。
皇家别苑,吕雉已经接到陛下旨意,心中平静不已,这些年她已经成长了,哪怕再意外和惊喜的事,也做到了宠辱不惊。
“小娘子一路走好啊。”
农家的人依依不舍的告别,这些年他们也把吕雉当做自家小妹妹看待了,如今吕雉就要去咸阳了,高兴之余更多的是担忧,他们不了解官场但也知晓女子为官的不易。
“多谢各位,娥姁多谢各位这些年的帮衬和看顾,日后必然不会忘却,皇家别苑娥姁若是还能再来,必然会与诸位再叙的。”
吕雉虽然不舍但也有自己的理想要实现,只能盼望日后还能再到皇家别院,能见到这些叔伯们。
“咸阳虽繁华,但还要谨言慎行、小心做事,我们等你回来,若是有难处可去找冯公子,我们已经去信了,只愿娥姁一展抱负。”农家侠魁满含担忧,也是卖了脸面给冯宁去了信,只望能照看娥姁几分。
“多谢夫子。”吕雉心中感动,也很是尊敬这位农家的首领。
“当不得夫子,若是娥姁不介意还是称呼丈人吧,我就是地里刨食之人,当不得的。”侠魁摸着胡子,还是听不得那些文绉绉的。
农家众人都送了不少东西给吕雉,告别之后吕雉上了马车,眼泪如断线的珠子,不知走了多远,掀开帘子还能看到农家众人挥手道别的场景。
“回去吧,娥姁一定回来看大家。”吕雉高声喊着,直到再也看不见人影。
萧何在冯宁府上喝着茶闲聊。(这是陛下赏赐的,也是赵玥送的,大秦茶叶不盛行。)
噗……
“你说什么?吕雉是女子?“萧何惊得茶都喷出来了。
“女子怎么了?大秦选拔的是人才,与性别无关。“冯宁气定神闲的坐下,怎么说呢?就是预判的萧何的反应而已。
“这这这……怎么老是给我出难题?我容易吗?这才松泛下来,看样子有要起风波了。”萧何头都大了,六部职位那么多,为何又选中了吏部?
“萧兄周全,必然是没有问题的,再说了吕雉定会让你满意的,这人才华出众,心智坚韧,在吏部很是适合,说不好你高升后这吏部的一把手就是她的了。”冯宁说的天花乱坠,要不是吕雉对他起了心思,他倒是缺个副手的。
“你是不是早就知道了?我也是忘记了你也在早前就在皇家别院,要是真这么好,你怎么不要去户部?大秦还没有女子为官的先例,这路难上青天啊,你当初怎么没劝劝?让人家一个小女子走上这条路。”萧何为难不已,愤恨的盯着冯宁。
“我虽然在皇家别院见过,但并无私交,只是稍微指点了几句而已,为官这条路本就是人家自己选择的,何必泼冷水?”冯宁可不能说人家要是没来咸阳,日后的造化不可小觑,摄政太后呢,做萧何的副手算什么?
“肯定有鬼?说你们是不是有点什么?”萧何一脸鸡贼的盯着冯宁,这人从来不管闲事的,向来最怕麻烦,今日怎的对吕雉这般推崇?
“毫无关系,不信你日后慢慢看呗,我就是觉得可惜了,也想看看不拘一格选拔的人才,能达到什么高度。”冯宁眼神丝毫不避讳的回看萧何。
“你这是想帮她一把,少扯什么冠冕堂皇的话,是不是有什么打算了?”萧何可不相信,这人的目的绝不会这般简单。
“给女子一个崛起的机会而已,吕雉有这份心,那帮上一把也无妨,总好过那些酸儒给女子加些条条框框,女子也是大秦百姓,厚此薄彼不合适吧?”冯宁都不敢说几千年之后的事,从大秦到大清,女子被压迫了几千年,明明如今的大秦也是维护女子权益的,怎么到了最后成了那副样子。
“是这样吗?”萧何看着认真的冯宁,怔愣片刻,也算是理解的冯宁的想法。
“就是这样,我一个人的能力还是太小了,你不也得帮着点,吕雉入职之后可能会有一场大战了,凭我一个人舌战群雄怕是不容易,你怎么看?帮是不帮?”
冯宁知道萧何的性子,他都说到这份上了,萧何肯定也明白吕雉入朝已成定局,帮吕雉就是为陛下分忧,萧何也不是世家贵族且对自己很是自信,也没有打压女子的想法。
“都放到吏部了,不帮能怎么办?且还有陛下顶着呢,再说了你一个人能顶半边天了,那些朝臣都怕你,这样吧我负责协助你,若是不行那我只能闭口不言了。”萧何眼神打趣的看着冯宁,他可不做出头鸟。
“行,就这样吧。”冯宁表示满意,谁协助谁还不一定呢?
次日一早朝会还没开始,朝臣们已经群情激奋了,都远离吕雉一直在议论。
冯宁和萧何也没有贸然搭话,只是安静的站立在一旁听着,时不时说上两句,面对上前搭话的大臣也不搭话。
“陛下到。”内侍高呼打断了议论纷纷的朝臣。
“大秦万年,陛下万年。”
行礼结束后,大臣们迫不及待的开始弹劾吕雉女子之身入朝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