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何看着给自己行了一礼的那位很得陛下看重的扶苏公子,赶忙退至一旁。
“尚书大人,陛下口谕让您多看顾些扶苏公子,科举事宜由尚书主理,扶苏公子只是学习,并不会干预大人的决定。”内侍看着惊疑的尚书大人,也赶忙解释陛下让扶苏公子来吏部的意思。
“臣遵旨。”萧何闻言放下了拘谨,只要不瞎指挥就行,他忙得要死,就怕出了什么岔子。
“还望尚书大人多多指点。”扶苏也明白陛下的用意,这是让自己拜尚书大人为老师,想来这位尚书大人定有过人之处。
“当不得,当不得,公子多礼了,随和就好。”萧何赶忙扶起扶苏公子,心里骂骂咧咧的,都是埋怨陛下给他找事,怎么不见去麻烦冯宁?真是越想越不平衡,拿他当牛马使唤呢?
陛下是不想找冯宁吗?想过的,这才打算召见冯宁,就传出病了消息,始皇不信邪派了太医去诊治,也是得出冯宁得了风寒重疾,这才想到了萧何。
扶苏才去了吏部,冯宁就开始好转了,要说没点鬼始皇不信,可多名太医诊治都没查出纰漏,始皇也没办法,也想知道为何冯宁不想教导扶苏?按理说若是扶苏继位之后,作为老师不是更得看重吗?为何冯宁装病都要拒绝?
冯宁可没耐心掰正扶苏那性子,扶苏刚回来他就准备着了,还继承人呢?始皇都不知道啥时候嘎呢,他媳妇调理的哪能死那么早?培养扶苏还不如培养扶苏的儿子。
不同于冯宁的悠哉,萧何真是一个头两个大,扶苏的问题不亚于十万个为什么,摧残得萧何没忍住三天就告到陛下面前。
”陛下啊,微臣怕是主理不了科举之事,事情繁杂,请求陛下允臣告老还乡吧。“萧何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的,造孽啊真是,教也可以但是不是得有个轻重缓急,要真这么下去他是真想告老还乡了。
”行了别嚎了,扶苏寡人先带着,你先忙科举之事。“始皇无语的抽动嘴角。
”微臣叩谢陛下体恤。“萧何尴尬的笑了笑,不用两天你就知道你儿子有多烦人了。
扶苏回到咸阳宫之后有些闷闷不乐的,他才搞清楚科举之事,为何就被叫回来?
”寡人让你去吏部是去看的,你不知道科举的重要性吗?有问题你不会记下来之后再问不行吗?还是吏部要暂停科举就负责带着你熟悉?”
始皇看着扶苏那样,火气都压制不住。
“儿臣也是为了更快了解,也好能帮上忙。”扶苏脸颊涨红,怪不得吏部那些人看到他离开,像是松了口气的样子。
“你先回去好好反思,等科举过后寡人在为你寻位老师。”始皇捏着眉头,看着扶苏一脸不服气的样子,也不知该说什么好,也怕话说重了,又伤到了扶苏的自尊心。
“儿臣听闻有位冯尚书,儿子斗胆想去拜访一二。”扶苏一开始想要的老师就是冯宁。
“科举之后再说,你明白寡人的意思吗?”始皇脑壳痛,这性子也不知道随了谁了。
“儿臣明白了。“扶苏尴尬不已。
之后的几日扶苏没敢私自拜访冯宁,一肚子的疑问无处询问,只能找到了始皇陛下跟前。
开始始皇还不以为意,扶苏也看着父亲温和的态度,也受到鼓舞,更加频繁的询问。
始皇陛下总算知道萧何为何哭天喊地的了,他也快忍不住了,偏偏扶苏一点看不清脸色,真是头大,也不能说他很烦吧?
【老爹啊,你有没有想过你还能活很久很久呢?真的不必这么早就操心继承人的事。】
赵玥也无奈了,有她在呢怎么会让始皇大大早死?至于扶苏等他继任皇位,大概得四五十年之后的事了,她得让始皇陛下活到百岁才算圆满。
【世事无常,万一寡人出问题,至少还有扶苏可以顶着,不是寡人不相信你,而是命数,寡人怕上天不允。】
始皇思考得很多,也不能什么都依赖小玥。
【老爹你放心,我会让你至少活到八九十岁的,您心放到肚子里吧,我们都期盼您能实现所想所愿,天道那边我会尽量沟通,您如今早已今非昔比,功德深厚,天道能看见的。】
赵玥安慰着始皇陛下,扶苏虽好但治理国家还得看始皇大大,扶苏还太稚嫩了。
【寡人何德何能有你这么个贴心闺女,总觉得亏欠你颇多,一直以来都是你不断送寡人物资发展大秦,寡人不知该如何回报于你?】
始皇这话倒是让赵玥不知道该如何说了,总不能说她其实也没亏吧?
【您可别说这话了,咱们谁跟谁啊?我是您闺女好吧,也是大秦的一份子,为大秦付出这些也是应该的,再说了您不是给了我珠宝和金银了,这在后世真是很值钱的。】
赵玥也不知道怎么安慰人,只能实话实说,她怕别人内疚,更怕自己良心不安。
始皇喜欢小玥的厚道,但就是小玥太厚道,他才感觉愧疚,说实在的若没有小玥,就没有如今的大秦,总体来说还是小玥做的更多。
【要是能见见寡人的小棉袄就好了?就是不知寡人闭眼之前能不能见到啊?】始皇茶言茶语,面对小玥总是接地气了不少,这还是跟小玥一起看平板的时候学到的。
赵玥无语极了,怎么能跳脱成这个样子?还我威武霸气的始皇陛下啊?
始皇定定的看着逐渐显现的人影,眼神中都是赞赏。
大秦位面她的原则和底线统统不存在,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她实在见不得始皇大大委屈失落,只好如始皇之愿了。
“真是标志,不愧是寡人的闺女。”始皇一脸满意。
父女俩人谈天说地,始皇陛下丝毫没觉得遗憾,世上美人不少,也断不会乱了三纲五常,父女也不错啊,情爱是最不靠谱的。
科举将近,咸阳热闹起来,今年科举的学子不多,并未在县上选拔,而是由地方衙署护送到咸阳。
各县都举荐了至少一位学子,三月底都已经稳妥的送至咸阳,安置在学宫,做最后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