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秋其实是想去一趟西山路的。
前世,西山路在很久之后才开始建公路。
但是现在,西山公路提前了。
不过想想,也不奇怪。
前世他对于美丽爱得死去活来,现在,他对于美丽已全无兴趣,别说喜欢,恨都没了,只想离得远远的,眼不见为净。
以及,还有很重要的一件事,他想找个机会……把吴达给安排了。
吴达并不是什么好人,后续王家庄跟甘化村的很多矛盾都是因为吴达而起。
甚至几年,吴达还在甘化村的鱼塘里投毒。
如果这个世界上没了吴达,也许宋文韬能活,也许甘化村能发展得更好——
但是,周沐清的话也点醒了他,两个妹妹,他不能不管。
回到家,宋彩云刚把宋小小送去学校,回来等他们。
正巧看到他们回来,宋彩云一喜,开心跑来:“周姐姐!”
宋秋不悦地皱眉:“眼睛里面就只有周姐姐了吗,我这个当哥哥的呢?”
宋彩云哼了声,把周沐清从自行车上扶下来,扶紧她道:“怎么样了,周姐姐,跟家里联络上了吗?”
周沐清点点头,而后道:“有人想要陷害你哥。”
宋彩云一惊:“啥?”
宋秋在旁边也没料到周沐清会直接说出来,她甚至看都没看他一眼。
而之后,周沐清直接把经过道出。
宋彩云怒不可遏:“不,这太过分了!哥,我去找宋春先算账!我们忍他们忍了这么久,现在你也有一支捕猎队了,咱们不怕他!”
“别胡闹!”宋秋沉声道,“这种事情我还用不着你替我出头!”
而后,宋秋看向周沐清:“周小姐,这是我们宋家的事,你不应该……”
“不准你这么说周姐姐!”宋彩云立即护短,挡在宋秋跟前,“周姐姐是为你好才告诉我,也避免了我胡思乱想!”
宋秋:“……”
周沐清看着宋秋,目光冰冷:“等我大姑来了,我就走,我不会碍你的眼。但我希望你考虑清楚我的话,你不是孤狼,你有两个妹妹。”
说完,周沐清看向宋彩云,温柔道:“彩云,有劳扶我回去。”
宋彩云变脸也快,点头:“嗯!”
宋秋皱眉,看着她们进去,尤其是周沐清,这个小姑娘,还真是——
宋秋把自行车停好,回房拿了一个小包,在院子里对宋彩云道:“彩云,我去李光和李明他们家了!”
宋彩云在里头叫道:“知道了!”
听到宋秋在院子里离开的声音,宋彩云脸上的神情终于变沮丧,耷拉下来:“哥哥真倒霉。”
周沐清握住宋彩云的手:“别怕,我陪着你。”
宋彩云感激:“周姐姐,如果那个该死的张文赫非要针对我哥,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周沐清眼睛转了转,道:“你之前说的那些话,作数吗?”
“哪些?”
“你说,带着捕猎队去闹。”
宋彩云一惊,伸手捂住嘴巴。
周沐清道:“别怕!还没到那一步呢,只是,如果真的到了那一步,这是一个方法。而且闹大了也没关系,反正……我大姑就要来了。”
最后几个字,她咬字很轻,宋彩云没听明白:“周姐姐,什么?”
周沐清笑了笑:“没什么。”
宋秋带着小包去到李光和李明家,整支捕猎队都到齐了,就等他。
除了宋秋和宋文书,几乎所有人都挂了彩。
宋大壮虽然没有参与械斗,但是之前被戳得那一下,扔让他成为全团受伤最严重的。
但是他按捺不住寂寞,不肯在床上好好休息,就是要到处乱跑。
宋秋粗略给他们检查了下伤势,然后也在院子的地上坐下,道:“建鱼塘这事,得要人力,你们一个个伤成这样,我们怎么挖渠呢?”
宋二娃道:“那没办法嘛,这次也不是咱们要动手的,是王家庄那边来寻衅的!”
“就是……”李和山低声嘀咕,“咱们建咱们的鱼塘,干他们啥事。”
宋文书在旁,脸色严肃,想了想,他的目光看向宋秋:“我昨晚想了一宿,咱们挖渠这事,水源如果不得到妥善解决,以后肯定还会有纠纷,昨天的械斗不是第一次,但绝对不会是最后一次。”
宋秋道:“巧了,我昨晚也在想这事。”
在之后,甘化村肯定会建鱼塘,但现在,宋秋直接把这个提议提前了。
所以,由他提出来的这个提议,必然会让一切因鱼塘产生的因果,都与他牵扯上。
好的,别人未必会感谢他。
但是坏的,必然第一时间就算在他头上。
不过宋秋不觉得自己多事。
只有整个甘化村都创收了,才能有足够的钱去建设,不管是医疗还是学校,这是所有人,包括他两个妹妹都能享受到的。
宋大壮道:“宋秋,那你想出个啥来了吗?”
宋秋点点头,他把自己带来的小包打开。
里头包着一堆香烟盒的壳,裁剪得奇形怪状,但乍一看又有模有样。
捕猎队的队员们围上来,一个个好奇:“这是啥?”
“是啊,这是啥子。”
宋秋没说话,把这些硬纸壳全拿出来,然后看向李光和李明:“去外头搬几块砖!红砖!我要十块就够!”
他进来的时候特意观察过,在他家门口就有。
李光和李明立即道:“我们这就去!”
等他们搬来红砖,宋秋已经把那些硬纸壳都给搭好了。
这几块砖一到,宋秋把这几块砖摆在了几处地方,一摆好,所有人恍然大悟,这不就是他们半个茂鸣乡吗。
连甘化村和王家庄的位置都一清二楚。
“我靠!队长,这,这是水渠?”
“这块呢,这块是鱼塘?”
“队长!你咋想到的!”
宋文书在旁也目露惊艳,看着宋秋用硬纸壳和红砖搭建好的模型。
宋秋道:“王家庄的人担心水质被破坏,其实情有可原,换我们,我们也不安,虽然咱们压根就不会碰到他们那头。所以,我们从这里就开始分流,这边的河道归他们,这边的河道,归我们。”
宋文书点点头,赞许道:“这样,咱们和他们井水不犯河水,从源头上解决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