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鹿大战的胜利或许是因为巧合,毕竟最后的诈营反推起了决定性作用。但是清军诈营是因为被雷字营的死亡自爆吓的应激了,而雷字营的行为最主要的还是基于谭威改良的颗粒火药。
战后不是没人想过要问谭威要火药配方,可是一听说巨鹿大战时,是用人背着炸药去自杀式冲锋的时,又本能的否决了,他们没有意识到颗粒火药的重要性,只觉的是优化的普通火药,无非剂量大些,而且要人送命才能有效果,也就不再索要了。
卢象升归拢天雄军北上复命,谭威收拢残军就地休整后也北上汇合,各地军士随主将赴京师,准备领功行赏。
另一边在山海关外对峙的皇太极听闻入关大军全军覆没后,吐血三升,随后昏迷,五万多清军撤离山海关沿线,退守盛京。此次大战阵亡多尔衮和阿巴泰后,满清上层的平衡被打破,一场权力重组即将开始。
盛京城里近几日家家戴孝,有些性格偏执的宗亲开始虐杀府上包衣汉奴,这些汉奴没有去恨虐杀他们的清人主子,而是至死都在诅咒自己的中原同胞,他们为什么要战胜大清主子,害的自己成了主子的宣泄对象!
满清皇宫里,侧卧在龙床的皇太极悠悠转醒,看到身旁托住自己光头的大玉儿,心中顿觉踏实了了许多,随后召来范文程和宁靺,这两心腹一进殿就撅着屁股叩首请安,皇太极也没让他们行些虚礼,守着大玉儿开始与两人谋划:
“范先生和宁先生对如今我大清的事态怎么看?”皇太极问道。
“明廷刚胜,以他们各部掣肘的性子,定然不会乘胜追击,我大清自可休养生息,不过和硕睿亲王战死后,八旗各部有些不稳,臣。。。”范文程懂得自己身为外人,自然不会掺和满清内部问题。
“十四弟(多尔衮)和七弟(阿巴泰)是为了大清而牺牲的,朕自然不会亏待了他们的家人和部下。”皇太极一阵咳嗽着说完,转头看向大玉儿微润的眼睛后,又冷笑道:
“将正白镶白两旗外加正蓝旗划入朕来亲领,部众待遇从优,两人家眷入宫,朕自亲养。”
说完,皇太极玩味的看着大玉儿,似乎在捕捉她的微妙神态变化。
此时政治投机份子、满清特务头子宁靺打破怪异的气氛说到:
“明廷经此一战,必会弥补割裂,朝中几个派系也会适当合作,这对明廷有利,我们该如何是好?”
皇太极听完后也蹙起眉毛犹豫起来。
满清就是常年玩下三路的底子,基因里就有心机婊的根子,所以在怎么对明朝搞破坏上很是上心,此次离间崇祯和卢象升花了本钱,不仅送了大笔金银,还给东林、清流、明臣和武将许了诸多好处,起初离间效果很好,可是后期卢象升逆天改命也是没办法的。
就在此时,憋回泪意的大玉儿开口到:
“我大清的金银好处不是白拿的,即然效果没有用在卢象升身上,那战后那些拿了咱们东西的明人,也该表现一下出出力了呢。”
美人以撒娇的口吻说出埋怨的话语,在外人看来似乎是女人家的愚昧小气,可在三个老狐狸耳中,那就是点醒梦中人呀,是呀,既然事情已经这样了,成败无法改变,那就让明廷赢的也憋屈,来一招搅局!
其实大玉儿如此这般更是为了自保,如果不转移皇太极的注意力,那自己和多尔衮的事会让他钻牛角尖,所以还是大家一起研究怎么恶心明廷吧。
几人就这样在病榻前研究了半日,终于敲定了下作的招数——挑唆积怨。
。。。。。。
自巨鹿大战结束后,崇祯很是兴奋,他似乎听到了大明中兴的号角,本来打算借此整顿军权,顺便打破目前朝廷各派的平衡,但是实际情况不是写小说那样,一两笔就能将明末关系网撕破,底下人会反抗,民间也会被士子带的骂你,至于各地军阀更是与朝中各派关系紧密,不是你想改革就能行的。
这天在养心殿里,崇祯皇帝朱由检在梳理奏报,巨鹿之战那几日他昏招尽使,不仅差点葬送京营,还给巨鹿大战添了不少麻烦,这次贾庄之战逆天改命,他又硬挺起来了,完全忘记了之前冷遇刘闻言的时候了,又把人召见了,试图以明君的架子来征服这个自己的改革助手。
“长广(刘闻言的字),此次大战真是天佑我大明呀,正当借此整肃军政,你对此怎么看呀。”崇祯想看看刘闻言有没有什么招数,其实大家都看得明白,只要赏罚分明,自然众望归心,但只怕崇祯没那个魄力呀。
“陛下明睿,正当赏罚分明,以顺正道。”刘闻言不再对崇祯抱有什么希望,回答的很官方。
崇祯看他这个样子,也不打算指望什么,这个自负的皇帝,早与阁臣和各派完成了肮脏的交易,一个皇帝能猥琐成这样,还有什么人格魅力,只懂得寸益分利,完全没有半点手腕,也罢也罢。
收了满清钱财的东林清流开始鼓动巨鹿大战是表现很差的一战,武人军备废弛、各地援军行军慌乱,若不是清军自己诈营相杀,这巨鹿之战恐怕赢不了。
还有阁臣也进言,卢象升轻敌浪战,若不是皇帝指挥有方,按照卢象升的打法,恐怕在巨鹿就要全军覆没。
更有甚者,各地不干净的武将也有奏折弹劾卢象升,说他巨鹿突围后意图引清兵北上,陷京师于死地,幸好军士知晓大意,没有跟着卢象升乱来。
除了这些泼脏水的,当然还有抢功的,之前跑了的赵忠坤,直接在朝中盟友的表彰下,成了阻击清军北上,侧面辅助了巨鹿大战的功臣,甚至敢吹嘘说,卢象升就是忌惮于赵忠坤才不敢引清军围京师的,三次两次别人一瞎说,这赵忠坤也自我催眠信了,一直把此战首功挂在嘴上。
逃跑的还有很多将领,一些当初掣肘和旁观的地方官和武将一看,还可以这样操作,瞬间邀功的奏折满天飞,就连连拒天雄军进城的南宫县主官,也大言不惭的说是自己率军钉于阵眼儿,迫使清军首尾不能相顾。
这种一人干活百人抢功的风气一时弥漫京城,反倒是谭威圭圣军雷字营,这些言语词眼儿被各方默契的压在暗处,不得露头。你说崇祯会不清楚具体是什么事吗?那么多锦衣卫和监军眼线,哪怕和刘闻言这样的随官也能给他说清楚,可是他不是不明白,而是也在利用这次军功在交换利益,这还是个皇帝吗?
轰轰烈烈的得胜进京游街过去了,各方也妥协完毕,就等卢象升、谭威等真正的有功之人上桌了,不过不是坐着,而是装在盘子里,等着被分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