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死了,死得不算突然。
这些年皇帝身子骨不如以前硬朗,大家都有数,只是没想到他竟然不是病死的,而是被人刺死的!
说来邪乎,那皇贵妃当日也在一旁,听说是大发神威,自己倒是毫发无损。
反而是身边围满了护卫奴才的皇上,就这样被人暗算挨了一刀一命呜呼了。
这些日子宫里都在替皇上守丧,除了聚在一起哭哭啼啼,大家也都在背地里偷偷交流,皇帝到底为什么这么倒霉?
宫里一切事宜,以皇贵妃为首,又两位贵妃协助,也算是井井有条。
并不因为皇帝的驾崩而变得繁乱。
朱稚倒是不紧不忙。
前朝却有人却坐不住了。
不过几日工夫,就有人提议:“娘娘……皇上丧仪要紧,可这国不可一日无君,娘娘,太子登基一事,还望娘娘也拿个主意啊!”
“娘娘……国不可一日无君,臣等……恳请太子登基!”
众人乌泱泱跪了一地,都是想要拥太子登基为帝的。
为的,自然是从龙之功了。
朱稚一身白,站在原地牵着六阿哥,矜持的点点头。
“皇上去了,本宫心中悲痛难忍,只是你们说的也有几分道理,既如此……那就叫内务府拿出个章程来!”
“娘娘英明!”
什么时候都少不了拍马屁的,不过是说一句叫内务府办事,也不知道英明在哪儿了。
朱稚眼神凌厉,一一扫过在场的众人。
“皇上新丧,六阿哥身为人子,自有他的一番孝心,登基大典之事不宜太过靡费。不过尔等若是欺我儿年幼,就想糊弄我们六阿哥,那本宫自然容不得他!”
众人跪地口称不敢。
也有人道:“奴才遵皇贵妃娘娘教诲!”
登基大典有例可依,也无甚异议,只是为了这太后垂帘听政一事,朝中却是众说纷纭。
总而言之,就是不同意妇人干政。
理由都是现成的,圣祖皇帝的旨意。
朱稚对此嗤之以鼻,理由也是现成的。
“昔日太宗的文皇后临危不惧,扶持幼帝登基,不正是我等榜样?正是有她老人家,才有子孙今日,不然这皇位哪里轮得到我儿,今日你们要请谁登基为帝也未可知呢!”
如此大逆不道,隐隐有些不敬圣祖皇帝的意思,顿时气得朝中不少人开始吹胡子瞪眼。
“娘娘……祖宗规矩如此,休要……”胡搅蛮缠!
又是祖宗规矩?
年羹尧忍不住望向自己的妹妹,还能不能成?只觉得这些老顽固当真可恨!
还不如统统拉出去砍了!
朱稚歪理一套一套,也是不肯罢休,“你们也好意思与本宫提什么祖宗规矩?昔日祖宗们还在那会儿什么模样,如今你们同我说什么祖宗规矩?”
昔日真祖宗在那会儿,自然是没有这些繁琐的规矩的,女人也不像如今,只是吉祥物。
大家心知肚明。
只是有人不想被女人骑在头上,还要引经据典反对。
只奈何秀才遇见兵。
年羹尧虎视眈眈,皇贵妃也不是什么善茬,手里有先帝的血滴子,做事不管不顾为所欲为。
一时间,众人也拿她没什么好办法。
不乐意?那就把你家里的污糟事都拿出来,一一审判。
谁顶得住?
果郡王是个老好人,此刻也只能当起了和事佬。
“皇嫂,如今侄儿年幼,朝中不稳,又何故这般大动干戈?不如就先留着他们,来日以观后效!”
“哼!本宫如此自有本宫的道理,他们这些狗奴才,不过是想欺我儿年幼罢了!不让我出面,我儿岂不是任由他们摆布?”
这些小心思,大家都知道,这么直白的说出来,太后还是第一个。
果郡王头疼的很,如今为了新帝一事,众人都是一脑门儿的算计,端看谁的手腕高些罢了。
如今看来,这位太后娘娘可是个狠角色。
这不,朝中有人让自己说和服软来了。
“皇嫂息怒……如今朝中之人吃了教训,想来是已经知错了。皇嫂素来英明,有您在,皇上必然不会被那起子人蒙蔽的。”
朱稚白了他一眼,就你会和稀泥!
六阿哥有些害怕的牵着老娘的手,“额娘,不生气!”
朱稚被他这么一扯,也没那么多火气了,脸色缓和不少,“好,额娘听小六的,不生气。”
年羹尧欣慰的看着外甥,只觉得这小子倒是十分的孝顺。
日后当了皇帝,想来也不会因为一些小事就和妹妹离了心。
想到妹妹母子的皇位和太后的位置,年羹尧也不想再拖,只好规劝一番。
“娘娘不必动怒,如今当务之急,是让六阿哥登基,至于那些不识抬举的奴才,自有他们的下场。”
至于什么下场,自然是死无葬身之地。
政治争斗素来如此,大家各有自己的立场,为了自己的利益阻碍旁人的好事,自然就要有身死的觉悟。
果郡王微微低头,脸上是些许的无奈。
太后兄妹都不是省油的灯,如今朝中那些人,怕是打错了算盘。
朱稚不语,只是冷哼一声,继续端坐在上首。
俨然一副怒气未消的模样,自然被果郡王看在眼里。
少不得又要将这些事传给旁人知晓。
养心殿的闹剧不算闹剧,只不过是有人想要求饶罢了。
富察氏为首的人之所以阻碍年氏垂帘听政,正是因为彼此心照不宣的仇怨。
两家本来有了默契,富察氏之女入宫为后,可如今封后的明旨还未下,皇帝就一命呜呼了!
泼天的富贵从指缝间溜走,叫人如何不愤怒?
偏偏是那年氏得利,竟然还要垂帘听政,将大家都踩在脚底下!
岂有此理!
可如今老底被扒,富察氏的处境岌岌可危。
朝中也是为此议论纷纷,富察氏一党出门都要受人非议,实在是大大的不妙。
识时务者为俊杰。
只能暂且收手,按兵不动,以图后效。
就这样,垂帘听政的风终归是在朝中刮起来了。
许多人之所以同意太后垂帘听政,也是拿准她不懂朝中之事,好糊弄。
想要以此借机谋利。
有人不同意,或是见不得女人高位,或是为了旁人的江山社稷。
如今都不重要了,朱稚这个老太后,已经开始干涉政事了。
而六阿哥懵懂,不知权利为重,只是有些新奇的坐在上首的龙椅上,接受朝臣的叩拜。
“奴才参见皇上,吾皇万岁!”
“太后娘娘,娘娘千岁!”
人群霎时间跪了一地,看着倒是壮观,这个位置实在好,也难怪这么多人喜欢。
朱稚想着,脸上更是笑得灿烂,已经感觉到气运滚滚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