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个死的也是个老师。
第五个死的是一个记者。
这五个死者都是六年前死亡的。
死亡时间都在一个月之内。
这五个人都是独自待在家的时候被杀的。
而在六年前还有几个人被杀没有查出凶手是谁。
由于他们死亡的方式各有不同,所以没有被并入这起连环凶杀案中。
不过林荣也把这几人的信息写了下来。
第一个是顾峰,上海商会的核心成员,在小鬼子第一次进攻上海的时候为十九路军提供大量军用物资。
利用商会的渠道,购买大量的枪支弹药和药品等紧缺物资,支援给抗日部队。
他被发现死在他找的一个外室家中,这个外室也消失了。
巡铺房的人猜测是这个女人伙同他人把顾峰杀害了。
第二个是李林,一个专家,具体是哪方面的专家巡捕房没有查到具体的信息,只是有传言他是研究武器方面的专家。
这个传言是否是真的,并没有证据证实。
他被发现死在了街头小巷中,浑身东西都没有了,巡铺房的人猜测他是遭到了抢劫,被人抢劫后杀害。
第三个是陈天,一家报社的主编,这家报社一直宣传抵制日货。
他死在了自己家中,现场留下了复仇的字样。
巡铺房的人认为这是陈天的仇家为了复仇杀死了他,他的女儿由于在上学躲过一劫。
于是巡铺房的人询问陈天的女儿,问她是否知道他父亲有什么仇人?
陈天的女儿陈慧琳坚决认为他父亲没有仇家,他父亲得死也不是仇家所为。
可是陈慧琳也给不出证据证明她说的,最后这件案子也只能按照仇杀来调查。
不过这个陈慧琳在他父亲死去没多久就消失了,林荣想再次找到她询问事情也找不到她。
王二河看完关于六年前的案件后,想了想,还是没有什么头绪。
这些人根本没有共同点,而且他还不是一个专业的。
林荣和邵谷都没看出什么,他怎么可能看出来。
于是他翻开下一份写着案件的文件。
时间上写着的都是去年发生的。
看到死者的名字时,王二河感到很意外。
第一个死的居然是个小鬼子。
此人名叫小田悠,是小鬼子驻上海领事馆的人。
第二个是一个书院的校长,名字叫做苏牧。
学院的名字叫东亚书院,是小鬼子开的。
第三个死的居然又是一个小鬼子,这个小鬼子叫工藤剑二,是个记者。
这三人都是同样的胸部中了两枪而死。
接下来是其他死亡的人,案件也没有侦破。
第一个是一个叫柳晨的律师,平时经常为底层人免费提供法律援助。
他被杀死在前往帮助人家里的路上。
巡铺房的人认为他是遭到了某些人的报复。
第二个是沈江,黑帮人物,在虹口和闸北地区很有实力,势力很大。
他被乱刀砍死在了公共租界的家中,所以由巡捕房接手了这起案件。
经过调查,巡铺房的人认为他是死于黑帮人士的手中。
第三个是徐阳,上海金融界大人物,拥有十分庞大的人脉和影响力,财产十分丰厚。
他和保镖突然失踪,没有一丝线索。
半个月后徐阳的尸体被发现,而他的保镖却不见了。
巡捕房认为是他的保镖杀了徐阳。
时间到了今年的一月份。
工部局开始竞选警务处长。
热门人选被杀死在了自己的家中,胸部中了两枪。
不过现场留下了线索,指向了凶手。
在凶手要刺杀另一位热门人选赤木流水的时候,林荣带人赶到了现场,阻止了凶手。
凶手见跑不掉直接开枪自杀了。
事后巡铺房的人认为是他们的追查惹恼了凶手,于是凶手展开了报复。
就这样这起连环凶杀案结案了。
可是上个月又出现了胸口中两枪身亡的人。
一个是个医生,从调查结果来看,就是个普通人。
另一个一个是运输行业的领军人物,因为牵扯到了很多人的利益,所以工部局受到了很大的压力,要求林荣尽快找出凶手。
王二河看完了这些被害人的信息后,什么线索也没看出来。
不过王二河有个猜测,猜测这些事可能是小鬼子派人干的。
可这份文件上显示连环凶杀案中死了两个小鬼子。
这让他不是很肯定自己的猜测。
小鬼子总不能派人杀自己人吧。
难不成死的小鬼子有什么特殊身份?
王二河点上烟抽了起来。
他决定先抛开自己的主观想法,然后按照后世看刑侦电视剧里面那些警察办案的思路开始思考。
先是在每张纸上写上一个被杀人的信息。
然后开始拼凑游戏。
一个一个按照身份把他们有可能联系到一起进行排列。
王二河就这么一边思考一边排列,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几个小时。
不过王二河的功夫没有白费,还真让他看出了点什么。
他理出了一条线,能把凶手杀得人联系起来。
于是他立马拿起电话给他的手下拨打过去。
…………
时间来到前些天。
邵谷在跟林荣把假钞案了结后,开始履行他和林荣的交易,帮他查案。
邵谷在自己的办公地点翻开了这起案件的全部信息。
那天晚上在巡捕房邵谷只是简单的扫过了这个案件,并没有仔细查看。
现在他仔细的查看每个死者的信息。
他看着看着突然发现了一个他熟悉的名字和一个熟悉的地点。
陈天和东亚书院。
这勾起了邵谷久远的回忆。
那是十几年前的事情了。
当时他才十来岁,因为战乱的原因导致了全家来到了上海避难。
就在快到上海的时候,他的父母因为意外都死了。
他自己来到了上海,只是他一个孤儿没有生存能力,所以为了活下去,就在街上偷抢东西。
他靠着偷抢只能勉强的活着,保证自己不被饿死。
直到有一天,一个人找上了他,说能让他上学,能让他吃饱饭。
而且会有很多和他差不多年龄的人生活在一起。
当时的他因为经常吃不饱饭,一听居然有这样的好事,他就跟着那个人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