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兴国调任枫塘公社主任后,面对的局面有好有坏。
整个公社只有侯家村大队发展得好,其他几个大队还是贫穷落后,粮食产量低,还不够吃的。
而且普遍没有什么产业支撑,荒年就得饿肚子。
必须想办法改变现状。
水泥厂建成后,吸收了部分劳动力,还得搞些副业。
恰好建水泥厂成立了一个工程队,水泥厂建成后,工程队也不忙解散,派人到城里揽活。
这样一来,可吸收更多劳力,进城务工。
另外跟张明秀联系,让她的食品厂与公社合作,种植一些特产,供给食品厂当原料。
以上这些便是侯兴国对枫塘公社的规划。
晨雾还未散尽,兴国站在枫塘公社的土坡上,望着远处蜿蜒的青石板路。
这条贯穿侯家村的主路,此刻宛如一条银色的绸带,被清晨的露水浸润得闪闪发光,与周边其他大队那泥泞不堪、坑洼不平的小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侯家村的粮仓里,金黄色的稻谷堆积如山,仿佛是一座金色的小山丘,散发着诱人的稻香。
然而,当侯兴国的目光越过侯家村,投向邻村时,他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
邻村的土坯房在寒风中摇摇欲坠,仿佛随时都可能倒塌。
这些房屋看上去破旧不堪,墙壁上的裂缝清晰可见,窗户上的玻璃也大多破碎,用塑料布勉强遮挡着。
村民们的生活条件显然十分艰苦,与侯家村的富裕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这景象如同一把利刃,深深地刺痛了侯兴国的心。
他是公社的主任,也是土生土长的侯家村人,对这片土地和这里的人们有着深厚的感情。
看着其他大队的村民们还在为温饱问题而发愁,他的心里就像压了一块沉甸甸的大石头,让他感到无比沉重。
“主任,这是各大队报上来的粮食产量。”会计老王抱着厚厚的账本,气喘吁吁地爬上了山坡,来到侯兴国身边。
侯兴国接过账本,翻开一看,只见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数字。
这些数字代表着各个大队的粮食产量,而其中最让他揪心的,是清瑶大队的人均口粮竟然只有侯家村的三分之一。
“这样下去可不行啊。”侯兴国紧紧地攥起拳头,指甲几乎要掐进掌心,“走,我们去各大队看看,了解一下实际情况。”。”
接下来的半个月,侯兴国走遍了枫塘公社的每一个角落。
东洼村人们坐在漏风的屋里,嘴着硬窝头,西岭的孩子们穿着补丁摞补丁的衣在泥地里打滚。
最让他心的是南山脚下的李家村,一场暴雨冲了大半的土坯房,村民们只能挤在祠堂里过夜。
“书记,您可得给我们想想办法啊!”一位拄着拐杖的老妇人拉着侯兴国的手,浑浊的泪水滴落在他的袖口,“孩子们都快揭不开锅……”
回到公社办公室,侯兴国彻夜未眠。
油灯下,他摊开一张泛黄的地图,用红笔在各个大队的位置上重重地画圈。
窗外的月光洒在他紧锁的眉头上,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
”要想富,先改路。”侯兴国在第二天的公社会议上掷地有声,”但光修路还不够,咱们得从根子上解决问题。”
他拿出一份厚厚的计划书,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自己的想法,“我提议,调整种植结构,改种粗粮和蔬菜,和城里的食品厂合作。同时,利用山林资源,发展林下种植养殖。农闲时,组织劳力进城务工。”
会议室里一片哗然。“种粗粮?那可是给牲口吃的!”
“进城务工?庄稼人出去能干啥?”
“林下养殖?万一赔了怎么办?”
面对质疑,侯兴国没有退缩。
他带着公社干部挨家挨户做工作,给村民们算经济账,带他们到侯家村参观学习。
终于,在他的努力下,各大队慢慢开始行动起来。
东洼村的土地适合种红薯,侯兴国联系了城里的淀粉厂,签订了收购合同;西岭村的山林资源丰富,他请来专家指导,教村民们在林下养鸡养鸭;李家村的年轻人组成建筑队,跟着侯家村的老师傅进城务工。
侯兴国每天都奔波在各个大队之间,解决各种难题。
资金不足,他跑银行贷款;技术不懂,他请农技站的专家来授课;销售不畅,他亲自跑市场找销路。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便到了秋收时节,枫塘公社迎来了大丰收。
田地里,红薯堆积如山,远远望去,宛如一座座金色的小山丘。
那红薯个个饱满圆润,散发着诱人的香气,仿佛在诉说着丰收的喜悦。
而鸡鸭们也长得肥肥壮壮,羽毛油光水滑,让人看了就心生欢喜。
与此同时,在城里打拼的建筑队村民们也传来了好消息。
他们凭借着精湛的技艺和吃苦耐劳的精神,终于在城市中站稳了脚跟,赚得盆满钵满。如今,他们怀揣着鼓鼓的腰包,满心欢喜地回到了家乡。
一年后的枫塘公社,已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曾经那泥泞不堪的小道,如今已被宽阔平整的水泥路所取代,车辆和行人都能在上面畅通无阻。
而那些破旧的土坯房,也都被崭新的红砖瓦房所替代,整齐划一的房屋在阳光下显得格外耀眼。
孩子们背着崭新的书包,兴高采烈地走进了明亮宽敞的教室,开始了他们求知的旅程。
侯兴国站在曾经的土坡上,俯瞰着整个枫塘公社。
他的目光所及之处,皆是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漫山遍野的红枫如诗如画,与金黄的稻田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秋日画卷。
“主任,多亏了您啊!要不是您带领我们一起努力,咱们公社哪能有今天这样的好日子啊!”老王激动地擦着眼泪,对侯兴国说道。
侯兴国微笑着摆了摆手,感慨地说:“这可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奋斗的结果啊!只要咱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未来的日子肯定会越来越红火!”
夕阳西下,余晖如金,洒在枫塘公社的每一寸土地上,为这片曾经贫瘠的土地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也照亮了每一个枫塘人的心房。
侯兴国知道,这只是开始,未来还有更长的路要走,但他坚信,只要怀揣希望,脚踏实地,就没有翻不过的山,没有渡不过的河。